摘 要:近年來,政府對于非營利組織在城市社區治理中服務社區需要、維持社區秩序、促進社區發展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重視,政策對于非營利組織的發展越來越完善。社會工作機構作為依托社會工作專業的非營利組織,探討其參與城市社區治理的服務實踐,對于推動公益事業進一步發展而言很有必要的。本研究運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對H社工機構內社會工作者的社區實踐情況進行案例研究,分析了社工機構參與城市社區治理的效果,說明了社工機構參與城市社區治理的困境,分析和研究了如何加強社會工作機構的能力建設,突破社區治理的障礙,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社會工作機構;城市社區;社區治理
1 咸陽市H社會工作機構參與社區治理現狀
1.1 社會工作機構參與社區治理的方式
1)政府主導。政府主導型是指社工機構通過政府直接購買服務的方式參與社區治理。社工機構承接政府購買的服務,根據社區治理的實際,制定具體的服務方案。在治理過程中緊跟政策步伐,關注政府提出的政策制度,并且H機構的運行資金由政府撥款,整個項目的運行狀況由政府監督把握。
2)項目引領。項目引領型是指社工機構在開展社區服務時,以具體項目的方式參與到社區治理中。社工機構承接社區內某一具體的項目,比如H社工機構參與M社區治理項目,就會入駐到該社區中,根據具體的項目,以專業的社會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規劃制定服務方案和服務周期。
3)需求驅動。需求驅動型是指社工機構針對某一社區內居民的某種需求而進行參與社區治理的方式。如針對社區內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工機構介入并開展相關的服務對社區居民的精神生活進行正確的引導。
1.2 社會工作機構參與社區治理的內容
1)老年人服務。面向社區60歲以上老人,尤其是高齡、獨居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為主要內容的服務。H社工機構開展老年人服務評估,提供助餐、助行、助醫等上門服務;依托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健康、文化、法律援助等服務。
2)兒童托管服務。面向社區中一些貧困的兒童,他們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無法照顧孩子,但是又擔心孩子一個人待在家里,所以他們都希望把孩子送到專業的托育機構。H社工機構把這些孩子集中在一起開展“四點半課堂”,輔導他們的家庭作業,讓孩子們做一些益智類游戲,啟發孩子的智力培養孩子的團體意識。
3)社區文化教育。H社工機構根據社區內老年人、青少年群體的實際需求,舉辦符合老年人興趣的培訓班,興辦各種比賽;結合元旦、清明、端午、七夕、國慶、中秋和春節等傳統時節,協助社區開展相關系列文化娛樂活動。
4)鄰里互動。加強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服務。加強社區居民的治理能力建設,普及社區參與治理理念,增強社區參與意識,促進居民自治;開展社區志愿者服務。
2 H社工機構參與社區治理的現實困境
1)社區治理中對社工機構的認同度低。社會工作在社區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是通過專業方法組織居民,加強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通過集體行動,培養居民的自主意識,主動參與社區治理。然而,由于居民對社會工作機構的認同度不高,在這一過程中很少主動回應或相互配合,導致發揮不出社會工作機構參與社區治理的作用。
2)社工機構參與社區治理的程度淺。社會工作者對社區治理的參與是比較淺的。究其原因在于社會工作者受過專業培訓,但由于工資低、意識差、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空間小,缺乏激勵機制就不能促使社會工作者在實踐中進行進一步的探索,社會工作者的能力就無法提升。
在H社工機構與部分社區開展服務時,明顯感覺到:部分社區居委會與社工合作的意愿不明顯,部分居委會成員的工作積極性不夠,對社會工作者和社會工作機構開展的項目服務缺乏必要的認同感。因而H社工機構參與社區治理的程度相對較淺,不能發揮社會工作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有效作用。
2)社工機構自身專業性不強。社會工作專業不同于一般的社會救助,其特點在于它的專業性。社會工作被認為是以利他主義的觀念,基于科學的理論和科學的方法來開展助人服務的。社會工作的常用方法有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宏觀層面的社會工作則有社會工作行政等。然而,在目前大多數社會工作機構中,專業社會工作者的數量并不多。根據H社會工作機構的情況,10名員工中取得中級社會工作師資格的1人,取得初級社工師資格證書的只有2人。他們大多不是社會工作專業畢業,所以,他們的社區服務和社區活動也比較少,而且缺乏專業性,他們的大部分活動,即使沒有專業社會工作者的參與,只要有足夠的生活經驗,就能取得好成績。
這并不是這個機構的個例,它是在中國的社會工作機構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經費不足,益民機構難以吸引優秀的專業人才加入,低工資和缺乏職業發展道路,每年都有部分大學生社工流失。規模小、資金不足、缺乏專業人才的社會工作機構自然無法在政府公共服務項目招標中與社會福利機構、社會組織等社會組織競爭。
3 加強社工機構參與社區治理中的對策
1)通過宣傳,加強社會各界對社工機構的重要性認識。加強政府和普通大眾對社會工作的認識,需要關注社會工作者和社會工作機構對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的認識,促進政府對社會工作的理解和信任,認可社會工作的作用,并對其進行詳細、準確的宣傳。可以通過新媒體和新平臺,使廣大市民能夠了解社會工作,了解喚起新意識和新認識的重要性。
2)加強機構內部管理,提升機構參與能力的建設。社會工作機構需要加強自身的規范化管理,明確社工機構的發展戰略、組織結構和人員職責,建立穩定可靠、富有創新精神的社會工作隊伍,用制度文化團結社會工作者,鼓勵社會工作機構采取激勵措施,切實評價社會工作者,提高組織管理水平。社會機構通過提供服務參與城市社區治理的過程,也是增強居民自我意識、增強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過程。在社區治理的服務行動中,社工機構積極與社區居委合作,改善社區服務實踐,逐步引導社區居民形成社區自治意識,促進居民關注社區治理問題,挖掘和培育社區居民的骨干,推動社區居民的自主發展,希望社區居民一起努力改善社區生活環境、服務鄰里等方面的實踐。
3)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對社會工作專業的培訓力度,依托黨校、社區教育學院等崗位資源,建立社會工作者培訓基地,初步組建了社會工作教師隊伍,采取“走出去”,適時組織社會工作者和企業骨干的選拔,到先進地區開展學習交流與合作活動,實地調查、經驗介紹等方式提高自身素質。此外,要全面落實社會工作者的考試津貼和就業補助。通過國家社工專業水平考試或社會工作學位證書作為社區管理者,根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相關規定、社會工作者的實施、人才考評補貼和就業補貼政策,激發了社會工作者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
4 結語
隨著我國城市社區和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工作機構在當代中國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在社區治理方面已經具有了相應的能力和經驗,通過對研究發現進行總結,筆者分析和歸納了社工機構參與社區治理方面的現狀和困境,據此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加強社會工作機構的發展對于實現兩個百年目標有著重要的重要。
參考文獻
[1]張林峰.福州市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研究[J].中國社會工作,2014.9:11.
[2]巴多克.社區與社會工作[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70:2-3.
作者簡介
李飛(1994-),男,陜西省乾縣,研究生在讀,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研究方向:社會行政與社會組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