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櫟
當前,互聯網正加速改變著傳媒格局和生態環境,傳統媒體面臨轉型發展的任務十分迫切。未來留給媒體轉型的黃金窗口期只有3至5年,如何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不僅是一個重大戰略問題,更是一個現實緊迫課題。習近平同志多次就推動媒體融合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融合發展重在“融為一體、合而為一”,要盡快從相“加”邁向相“融”,著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這為部署和推進媒體融合工作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動指南。本篇調研報告以靖江市廣播電視臺為例,從媒體輿論導向、生存現狀、融媒體建設模式等方面,對媒體融合發展進行分析、思考、解題。
1 基本情況
靖江市廣播電視臺是一家縣級媒體,目前擁有電視、廣播傳統媒介,以及“影響靖江”微信、微博和“智慧靖江”APP等多個新型傳播平臺。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靖江廣電臺順應“終端隨人走、信息圍人轉”的信息傳播態勢,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大力發展新媒體業務,堅定不移推進融媒體建設,主動參與智慧城市和電商平臺建設,初步構建起適應新時代要求的現代傳播體系。2015年以來,靖江廣電臺以數字化全臺網為基礎、以視音頻門戶網站為先導、以微信公眾號為突破、以“智慧靖江”APP為核心,大力建設融媒體發展矩陣。
1)生產流程數字化。建立新聞文稿、數字化高清攝錄、非線性編輯、媒體資源管理、高標清多通道播出五大系統,實現廣播電視節目生產流程的網絡化、數字化。建設靖江視音頻門戶——影響靖江網,實現廣電節目網絡化收聽收看。
2)微信平臺多元化。以影響靖江和靖江交通廣播微信公眾平臺為龍頭,搭建微信傳播矩陣,開通資訊發布、節目互動、生活服務等功能。微信矩陣總粉絲突破30萬,其中影響靖江微信粉絲近15萬,日均閱讀量超過5萬,影響力指數穩居全國縣級廣電前20位。
3)“智慧靖江”專業化。利用三年時間,分兩期投入近300萬元,精心打造了集新聞資訊、民生服務、電商購物為一體的融媒體核心產品——“智慧靖江”客戶端。“智慧靖江”借力廣電資源優勢,打造特色的傳播平臺、互動平臺和活動運營平臺,目前下載量超9萬。經過三年努力,初步建成了廣播、電視、電腦、手機等一云多體的視音頻傳播體系,為融媒體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
2 目前做法
堅持把內容優化作為第一要素,確立“融媒體生產、多介質傳播、全方位經營”的思維,打造融媒體品牌產品,實現廣電媒體與互聯網從簡單相加到深度融合。
1)加快新聞傳播融合。實施采編播的機制創新,優化內部機構設置,成立融媒體指揮中心,打造全新內容生產流程,廣播、電視、新媒體實行統一的新聞資訊業務平臺,形成“多元采集、集中編輯、融媒傳播”的新格局。在德橋倉儲火災等突發事件的報道中,前方多點采集,后方集中編輯,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單條閱讀量超過28萬,借助新平臺放大主流聲音,彰顯了主流媒體的權威、專業和公信。
2)促進線上線下互動。與其懼怕移動屏對電視屏的沖擊,不如讓觀眾的手機走進電視,同時也讓電視內容走進手機。廣播電視欄目引入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大數據思維,尋找融合發展突破點。活動類《靖江大明星》節目,從報名、直播、評論、投票等過程實現了節目和活動的互動,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和經濟效益。《1818民生直通車》欄目與慈善總會合作,不定期在微信和客戶端發起公益微捐。目前已發起微捐35起,募集30萬元,公益微捐被評為泰州十大網絡公益項目。另外,堅持以貼近靖江、貼近百姓為目標,策劃一批全市關注、形成話題的活動。“空中瞰靖江”“全民朗讀吧”“我們身邊的文明”“大美靖江影像大賽”等活動,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聯動互動,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3)打造移動品牌產品。視頻化、直播化是未來大眾傳播的方向,而廣電媒體在此具有先天的優勢。我們不是簡單地將電視、廣播內容拆條上網傳播,而是依托技術創新,打造適應移動傳播的全新內容產品。在“智慧靖江”APP開設了移動直播欄目“驥直播”,全年策劃新聞類、活動類、體驗類直播70多次,交警查酒駕、靖江首座天橋架設等直播關注人次都在5萬以上;短視頻發布欄目“容視頻”,制作發布紀錄片、短新聞,海采、資訊等各個方面視頻;聲音發布欄目“靖聽”,重點打造更接地氣的音頻產品,迅速提升了“智慧靖江”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4)堅守媒體社會責任。媒體融合過程中,我們堅持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第一追求,把正確導向貫穿媒體融合發展的全過程,建立了采、編、播、審各流程嚴格的管理制度,不夸大其詞做假新聞,不奪人眼球做標題黨,不嘩眾取寵做低俗素材,講好靖江故事,倡導社會正能量。實踐證明,對江陰靖江聯動開發、重大項目開工、山水名城授牌等時政類新聞,通過精心策劃、精做標題,開展分眾化、對象化、互動化的宣傳,閱讀量都在2萬以上。
3 存在問題
近年來,靖江市廣電臺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雖然得到了明顯提升,但在發展過程中仍暴露出了一些存在問題。
1)思想觀念解放難。傳統主流媒體的新媒體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各種新興媒體在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強勢崛起、攻城略地,縣級廣電觀念和體制都受到巨大沖擊,解放思想、找準發展方向還要進一步推進。
2)人才隊伍需求緊。廣電從業人員年齡結構、知識結構、業務能力跟不上新形勢下的發展需要;由于平臺、身份、待遇等原因,引才難、留人難等問題突出,復合型、領軍型人才以及中青年優秀人才缺乏;個別員工紀律松散,工作缺乏激情。
3)運行過程缺創新。載體創新是注入新活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服務事業發展的重要手段。當前推進媒體融合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創新和手段,存在形式化、簡單化的傾向,沒有充分認識并適應廣電運營特點,做到創新特有載體、打造獨有品牌。
4 應對舉措
縣級廣電植根本地資源沃土,又具有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只要發揮廣電的內容、人才、平臺等優勢,大力拓展廣電+公共服務、特色服務,就能在提質增效中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1)爭取政策資源扶持。2015年靖江廣電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和江蘇省人民政府《智慧江蘇建設方案2014-2016》精神,著手打造“智慧靖江”客戶端。靖江市政府將“智慧靖江”云平臺列入“十三五”重點實施項目,并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扶持。
2)搭建服務平臺參與智慧城市建設。“智慧靖江”客戶端搭建城市服務平臺,參與智慧城市建設,把提供各類民生服務作為重要突破口,匯集新聞資訊、政務服務、文化教育、交通出行、醫療金融、電商平臺等功能,將市民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信息融入到智慧靖江的開發中來,先后開發了天氣、公共自行車、公交、出租車、長途汽車、道路監控、水電繳費等功能。同時與有線電視網絡、公共信息網絡合作,實現“一云多屏”的信息發布體系,做到手機屏、電視屏、戶外屏的互聯互通。2017年11月,在政府的支持下,投資100萬元開發二期建設,目前主體程序已上線運營,新版“智慧靖江”在全國率先采用公有云、私有云、共享云相結合的領先技術架構,不僅可以和省市各級政務云進行無縫對接,更可以實現跨區域聯動,實現信息、活動、電商等資源共享。
3)依托聯盟做強電商平臺。電商建設不能單打獨斗,應當集聚產品資源、客戶資源,才能做大做強。智慧靖江采取聯盟和分銷方式,與兄弟電視臺加強聯合,形成連供、聯銷體系,建設云架構下的電商平臺體系。自主創建的“淘靖江”電商平臺,一方面立足靖江,成為地方創業富民、推介特色地方產品的電商銷售渠道;另一方面借助手機客戶端,打造縣級廣電聯盟電商平臺。本著開放、共享、互融互通的原則,將云數據聯結,形成連供、聯銷體系,形成既能獨立經營,又能聯合運行,低成本、高效率地實現資訊、用戶、產品和利潤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