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記者 尹文麗
如果為軟件產業的意義下一個判斷的話,那么,20年前與今天會有顯著不同。今天,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的技術不斷飛躍,軟件產業的產業形態與商業模式、架構被不斷重塑,軟件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靈魂,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經濟的重要動能”。

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跟支柱性產業”,軟件產業成為各地十分重視并努力發展的產業之一(圖/新華社)
滄桑幾十年,當我們用獨特的視角來回顧,會發現軟件產業的發展經歷了起伏變化的過程。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軟件產業其實一直在風口,今天的新經濟模式顛覆了傳統軟件產業的發展方式,為軟件行業的爆發開啟了下一個機遇之門。
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跟支柱性產業”,軟件產業成為各地十分重視并努力發展的產業之一。青島是中國軟件業名城之一,十幾年來,軟件產業不斷取得突破。2019年,青島提出要“努力建成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中國軟件名城”的目標,在青島國際軟博會和世界工業互聯網產業大會的推介作用下,青島軟件業下一步的目標是用高質量發展推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

青島為何特別適合發展軟件產業,是因為城市的產業特點明顯,傳統制造業基礎雄厚,圖為青島軟博會現場(圖/新華社)
人們習慣于先從數字來看一個產業的發展。如果單從數字方面來看,青島的軟件產業實現了巨大的跨越。2009年,青島市軟件產業收入剛剛過百億,而到了去年年底,軟件產業收入則已經突破了2000億元,從副省級城市第12位躍升至第7位。
根據青島市工業與信息化局提供的數字顯示,在創建軟件名城的過程中,青島軟件產業發展迅速,并且邁向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相關負責人介紹:“青島軟件產業發展有幾方面鮮明的特色:一是‘名企’示范效應進一步擴大,產業實力不斷增強。海爾集團、海信集團、中車四方所、東軟載波等4家企業入選2019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綜合競爭力百強,全市累計達到5家,省內領先;新培育市領軍、高成長性軟件企業34家,全市累計154家。二是‘名品’品牌效應進一步提升,產業特色更加鮮明。目前,已經有4個APP入選2018年國家工業互聯網APP優秀解決方案,數量上與深圳并列副省級城市第一位;東軟載波PLCS1643載波模塊軟件等20個產品被評為年度中國優秀軟件產品。”
除數字亮眼之外,在近幾年工業互聯網和新興業態軟件快速發展的風口中,青島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來布局,抓住軟件園區的集聚效應,“千萬平米”軟件產業園區累計竣工684萬平方米,集成電路集聚區、超高清視頻產業高地、虛擬現實之都、區塊鏈技術產業化聚集區,以及大數據和云計算企業群體等初具規模,推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邁向新高度。
在此基礎上,軟件產業的虹吸效應進一步顯現,據青島市工業與信息化局副局長卞成介紹,隨著產業生態環境的持續優化,青島突出“打造生態、精準施策、靶向引才”的策略,每年引進軟件信息相關碩博以上人才近萬人。此外,青島在軟件產業方面,政策導向明顯,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譬如,通過貫徹落實國家最新產業政策,2018年為271家(次)軟件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軟件產品增值稅超14.9億元,還推進實施《關于加快培育提升“五名”高標準創建中國軟件名城的實施意見》《關于促進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撥付相關獎補資金1億元左右,引進了一批集成電路項目,中科院EDA中心青島中心等一批重量級項目相繼簽約落戶。
這些成果,固然是軟件產業發展風口中的機遇紅利,同時也體現出城市產業政策導向的正向激勵作用。
軟件產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毋庸多言,作為信息產業的核心,它促進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拉動經濟增長,是新動能發展壯大、傳統動能換擋升級的有力支撐。
有專家表示,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正處于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時期,軟件產業正呈現出與智能制造、區塊鏈、人工智能、5G等技術交互融合發展的特點,我們必須探索其在促進轉型中的巨大能量。
“軟件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相當重要,現在有個說法叫‘軟件定義’,指的就是用軟件去定義系統的功能,給硬件賦能,實現系統運行效率和能量效率最大化。其本質是在硬件資源數字化、標準化的基礎上,通過軟件編程去實現虛擬化、靈活、多樣和定制化的功能。”卞成這樣評價,我們在經濟領域中的很多小的變化,其實都能體現出軟件定義的深刻影響。軟件定義深度融入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領域,產品和服務相互滲透。在給傳統產業賦能的同時,軟件發揮了難以比擬的優勢。譬如,傳統制造業在向高端制造業邁進的時候,工業互聯網是必經的過程,肯定要有軟件支撐;人工智能的算法則本身就是一種軟件。軟件在其中起到了核心作用。
卞成表示,青島為何特別適合發展軟件產業,是因為城市的產業特點明顯,傳統制造業基礎雄厚。在制造業升級改造的過程中,肯定需要軟件產業的大力支持。“在這方面,德國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德國企業西門子本身是著名的制造業企業,但實際上很少有人知道,它已經成為全球十大軟件企業之一。通用公司也想成為頂級的軟件企業,它提出:到2020年,企業的軟件市值必須達到130億美元。在如今的趨勢下,傳統的世界制造業強企都要打造軟件企業,我們更不能落后。青島本地的著名制造業企業,如海爾、海信、紅領等,都在布局軟件業務。用軟件賦能傳統制造業,這代表了一種產業發展的趨勢。”
這種基礎反映到軟件產業上,就轉化為青島在建設軟件名城中的獨特優勢。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王新哲表示,青島軟件產業的未來發展路徑應該達到“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加快建設軟件定義的智能工廠,發展數據驅動的先進制造,積極構建平臺支撐的產業生態,產融合作”,從而“打造領軍企業輸出、示范梯隊跟進、業態創新突出的有青島特色的工業互聯網發展模式。”這與制造業的雄厚基礎不謀而合。
“全世界都在發力軟件產業的時候,我們想要突圍,就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卞成說,目前很多公司在做的工業互聯網APP,就體現出很大的潛力。“青島本地有不少企業雖然規模不大,但很有特色。比如美迪康、乾元通等,假以時日,都可能成為獨角獸。”
近年來,伴隨著軟件的迅速發展迭代,各個城市加大了對軟件產業的關注、布局和競爭。
青島市軟件產業起步較早,雖然快速發展,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但與深圳、南京、杭州等中國軟件名城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軟件產業“不大不強”,規模相當于深圳的三分之一、南京和杭州的二分之一;二是骨干企業均以制造業為主體,純軟件龍頭大企業缺乏,產業引領帶動不強;三是軟件企業以行業應用軟件開發為主,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基礎性項目和關鍵產品;四是軟件信息園區中公共服務平臺、軟件測試平臺、工具類軟件產品等公共服務提供能力不足;五是軟件行業人均創造業務收入低于深圳和杭州,高水平人才欠缺。
有專家表示,軟件產業最核心的發展動力是人才。專業人才缺乏一直是行業發展的痛點,不但缺口較大,而且復合型人才少。此外,很多軟件人才大多會選擇大城市如北京、深圳等,很少去二線城市發展。
卞成認為,目前來看,軟件行業的人才缺乏是“全國普遍性的問題”,而且人才集中在北上廣一帶,其原因在于大城市有良好的產業生態,生態搭建好了,人才自然源源不斷。青島軟件企業相對較少,還不具備這種生態,因此吸引力弱一些。其次是我們的高校設置的軟件專業較少,導致了人才缺乏。“高端、頂尖人才雖然重要,但青島也要多爭取剛畢業的人才,重視現有人才的培養,因為人才對于行業生態的建立非常重要。譬如‘碼農’多了,生態也就建立起來了。此外,隨著行業的跨界融合,我們要提高認識,不一定將關注點僅僅放在學軟件的人才上,也要鼓勵跨行業的人才投身到行業中來。”
他表示,從整體的招商狀況來看,北上廣的人才有很多也開始將目光放到青島等城市,因為在北京等大城市,企業各方面成本較高,這是青島招商的重點。譬如,在軟件行業排名靠前的東華軟件,已經打算將第二副中心放到青島。這么大的企業都在考慮青島,證明青島還是具有一定的優勢。“企業最關注人才、項目這兩個方面。我們的優勢在于政策發力明顯,通過政策先行鼓勵企業入駐,下一步,我們更應該注重協同發展、品牌培育、產業集聚和融合創新,為軟件產業提供支撐保障。”
有專家表示,軟件產業的臺階式發展模式體現出強有力的示范作用,以中車四方所進入軟件百強企業為例,它所體現出來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創新,還有觀念上的更新迭代。制造業巨頭也可能做成軟件強企,這對行業的啟發意義更為宏遠。
創新性的思維模式,開放融合的眼界,充滿前瞻性的頂層設計,是軟件行業乃至各個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