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仲明



40年前,法國哲學家、后現代思潮理論家讓一弗朗索瓦·利奧塔(_lean—Fra ncoisLyotard,1924-1998)提出,在“后現代”的語境中,“宏大敘事”(G rand Narratives)將被“微小敘事”(PettyNa rratives)取而代之的預言,或許不無道理①——君不見,當下仍然在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而焦慮的人似乎已所剩無幾。舞臺上放棄崇高,一味追求感官愉悅,并以本質消解的凡人瑣事微小敘事獨領風騷,而宏大敘事的藝術創作卻備受爭議。
然而,由浙江傳媒學院與嘉興市委宣傳部聯合編創、并榮獲2018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的音樂劇《紅船往事》不僅成功地躋身于全國12部音樂劇類別項目中非專業院團的四所藝術院校之列,②并且在唯美詩性與宏大敘事的藝術探索中獨辟蹊徑。該劇自2018年11月28日在嘉興大劇院首演至隨后在全國部分城市的巡演中,均先后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值得深思。
唯美詩性與宏大敘事
重大歷史題材的藝術創作采用“宏大敘事”無可厚非,音樂劇《紅船往事》亦然,皆因“紅船”非“船”,而是一座改變中國和中國人命運的歷史豐碑。對此,《紅船往事》劇組可謂用心良苦。八易其稿之后,資深編劇戴曉權(國家一級編劇、浙江傳媒學院特聘教授),最終確定全劇由《書海尋覓》《紅色戀人》《紅色宣言》《我失驕楊》四幕構成,并巧妙地以中共“一大功臣”王會悟( 1898-1993)平易、親和的倒敘方式,向當代青年講述毛潤之、楊開慧、李大釗等一批革命先驅“開天辟地、敢為人先、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立黨為公、虔誠為民”的建黨偉業。其中,既有以史實為依據的現實主義內容,同時又有浪漫主義的藝術渲染。如北平寒冷的冬天,毛潤之、楊開慧在北大未名湖上走冰,一塊懷表定情;又如毛潤之、楊開慧充滿湖南鄉土氣息的新婚典禮與依依惜別:再如風情萬種卻又暗藏殺機的上海石庫門和明媚祥和的嘉興南湖……可謂情景交融,自然流暢,感人至深。
《紅船往事》的作曲許志斌(浙江傳媒學院音樂學院特聘教授)是一位激情四射,但思維卻又十分縝密的作曲家。他深知,劇本僅僅只是為作曲家提供了想象的空間,但全劇音樂風格的設定和劇中多個人物的“主導動機”( Leitmotiv)安排卻是一項高度理性的系統工程。為此,他在主題鮮明、雅而不洋且唯美詩性的中國旋律風格上,本著“寓多于一”③和“執兩用中”④的中西方美學原則,制作了多種MIDI(樂器數字化接口)方案供劇組討論。集思廣益采眾家之長,作曲家雖然歷經“折磨”,但似乎依然莫衷一是。然而正是這樣的“折磨”,才使作曲家的創作從序曲到一往情深、纏綿悱惻的獨唱、重唱以及氣勢磅礴的混聲合唱,乃至尾聲都以音樂言說的方式與劇本絲絲入扣,并讓人于無詞處(臺詞、歌詞)潸然落淚,心潮澎湃。
有人認為,音樂劇的主體是音樂,但實踐證明,不以劇為“本”的音樂,即便動聽也難以成“劇”。何況,成功的音樂劇還離不開優秀的導演。 擔任《紅船往事>總導演的是浙江傳媒學院音樂學院音樂劇系副主任、青年教師陳物華(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劇研究方向碩士,浙江傳媒學院特需引進人才)。雖然他是位“80后”,但對音樂劇創作、導演、表演卻十分熟悉。總導演一職由他擔綱,一方面極大地豐富了劇本和音樂的具象性與觀賞性,另一方面又與“40后”編劇戴曉權和“60后”作曲許志斌,形成了一個年齡、閱歷,以及藝術鑒賞與美學訴求的互補梯隊。盡管在工作中,由于他們當中沒有“一言九鼎”的外援大腕,“三代人”因此曾發生過多次爭執和分歧,但最終都達成了皆大歡喜的共識。
藝術實踐與兼顧教學的不斷探索
應該說,音樂劇《紅船往事》的成功是多方面的。除了編劇、作曲、導演三大支柱的密切配合和學院強有力的支持與堅實的后勤保障以外,作為教學單位,他們還在藝術院校日常教學與藝術實踐的辯證關系中探索新的方向。
一年前(2018年2月初),當浙江傳媒學院申報的音樂劇《紅船往事》獲得了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并在國家藝術基金辦公室的公示中出現時,全院師生歡欣鼓舞,但隨即一系列實際問題便涌現了出來——必須用一年時間將全劇搬上舞臺并進行巡演、座談、修改、驗收、結項……畢竟,音樂學院不是專業藝術院團,作為教學單位,日常教學必須兼顧。停課排練,既不可取也不可行:求助外援,大量聘用專業藝術院團完成任務更不可為!最終,學院決定堅定不移地啟用學院師生,自覺維護國家藝術基金設立的原則與初衷:在自力更生、實事求是完成劇目創作和演出的同時,將劇目創作和演出納入音樂學院的日常教學與藝術實踐,并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深化理論教學指導藝術實踐,藝術實踐推動教學改革。
不得不說,浙江傳媒學院能獲得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是無上光榮的,而能親自參與該劇創作、排練、演出的師生,以及參與劇目總監、制作、統籌,乃至后勤保障與管理工作的團隊更是幸運的。雖然他們的演技可能不如專業藝術院團嫻熟,在排練和演出的工作環節中,他們的管理也可能不如專業藝術院團流暢,但正是通過這樣的歷練,全院師生才對理論教學指導藝術實踐、藝術實踐推動教學改革辯證關系的認識得到了一次升華。
在2018年11月29日的結項評審會上,與會專家對浙江傳媒學院的肯定和贊賞并非言過其實。中國音樂評論學會副會長、南京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居其宏激動地說:“嘉興寫紅船是神圣使命、政治和藝術使命。創演主體是傳媒學院中的音樂學院,并且沒有請任何外援,效果超乎想象,了不起!向你們致敬!”江蘇省歌舞劇院前院長、作曲家崔新認為:“一個學校能撐起這部音樂劇,出乎意料,感到驚艷。”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主任張小群博士指出:“《紅船往事》是一部浪漫的史詩劇。北京舞蹈學院作為第一家開創音樂劇的學院都不敢接受如此大的項目,非常好,特別表示祝賀。”
行文至此,請允許筆者引用恩格斯170多年前在《詩歌和散文中的德國社會主義》一文和在給德國工人聯合會創始人、業余戲劇創作愛好者拉薩爾(Ferdinand Lassalle,1825-1864)的信中提到評價藝術作品的兩個重要觀點——“美學的觀點和歷史的觀點”以結束此文——“我們絕不是從道德的、黨派的觀點來責備歌德,而只是從美學的和歷史的觀點來責備他。”⑤皆因只強調“美學的觀點”,而忽略“歷史的觀點”或反之的藝術創作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作品。只有“美學的觀點和歷史的觀點”才是評價藝術作品的“最高的標準”。⑥
誠然,《紅船往事》并非完美無缺。未來,浙江傳媒學院仍然會根據結項評審專家們提出的建議將該劇不斷修改、完善,使之既成為浙江傳媒學院的保留劇目,同時也形成學院具有原創性和創新性的理論教學內容,最終成為經得起“美學的觀點和歷史的觀點”審視的作品。
①戚吟,無奈的后現代主義——論讓一弗朗索瓦-利奧塔的藝術理論》,《文藝理論與批評》,2001年第3期。
②根據國家藝術基金辦公室2018年2月2日起公示的“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資助項目立項名單”排序,音樂劇類別的項目中四所藝術院校為申報主體的分別為:吉林大學藝術學院、浙江傳媒學院、上海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
③從美學理論淵藪上說,“寓多于一”的美學理念源自畢達哥拉斯“和諧是雜多的統一,不協調因素的協調。”之后,柏拉圖在談到審美本體范疇時又明確指出:“理念(或本質)同特殊(或表現)之間的差別,始終包含著不變的整一( Unchanging One)和多變的雜多(ChangingMany)之間的對立。”故而“多”為現象,“一”即本質。
④“執兩用中”語出《札記·中庸》:“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其“中”,鄭玄注為“中和”“中庸”,并釋作“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為用也。”之后,北宋理學家程頤才將其完整地解釋為“不偏謂之中,不倚謂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地之定理。”
⑤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 257
⑥同上書,第29卷,第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