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強 夏湛河 楊勇
摘要 ? ?靈武長棗是經過多年自然篩選、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棗產品,是靈武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本文分析了靈武長棗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發展對策,以期為靈武長棗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 ?靈武長棗;產業發展;問題;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 ?F326.13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3-0087-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靈武長棗是靈武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是經過多年自然篩選、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棗產品,抗逆性強,果實長橢圓形、色艷、肉厚、脆甜適口、汁液多,平均單果重18.1 g,最大單果重達40 g。靈武長棗果實營養非常豐富,不僅含有多種有機酸,還含有糖、脂肪、蛋白質及多種礦物質;尤其是鮮棗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每100 g靈武長棗鮮棗中VC含量高達600 mg以上,高于蘋果、梨、葡萄、桃、橙等果品,有“活維生素丸”“百果之王”之美稱。2006年5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靈武長棗”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2009年,靈武市已建成通貫全市南北的沿山百公里靈武長棗標準化產業基地5 733.33 hm2,其中千畝精品示范園區5個、萬畝綠色無公害生產基地2個。2008年,靈武長棗掛果面積2 666.67 hm2,產量近2 000 t,年實現產值2 000萬元。2015年,靈武長棗在靈武市種植面積是9 533.33 hm2,產量達1.5萬t,種植長棗的農戶達3萬多人。在全國逾20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350多個直銷點,產值達到1.5億元左右。2016年,靈武長棗種植面積為9 466.67 hm2,年產量高達2.1萬t。
1 ? ?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1 ? ?生產管理技術措施不到位
雖然長棗產量很高,但品質極低。究其原因,一是長棗園立地條件差,地下水位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管理措施不到位,導致長棗果實小、果品等級低,經濟效益差;二是整形修剪技術落后,果園通風透光性差,導致長棗果實不整齊、畸形果多、商品率低,一般優果率僅達40%左右;三是有機無公害栽培技術推廣范圍小,對市場開拓造成一定影響。
1.2 ? ?集中上市,貨架期短
靈武長棗以鮮食為主,鮮果銷售量占總產量的85%以上。其中,近90%的靈武長棗集中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上市,只有10%左右的長棗進入冷庫進行冷藏處理。實際供貨期最多只有3個月,仍有將近9個月的斷貨期。
1.3 ? ?加工利用能力不足
加工利用能力不足是制約長棗發展的瓶頸,全市僅2家長棗加工企業,其中一家加工棗酒和棗醋、另一家加工棗飲料及棗干制品,加工的長棗僅占總產量的1%~2%,且產品種類單一、產量低,市場狹窄。長棗飲料風味獨特、VC含量高,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但是因為技術水平制約,不能大批量生產,導致長棗飲料價格偏高,無法進入大眾化市場。
1.4 ? ?沒有科學系統的銷售環節和穩定的營銷體系
長棗價格若較理想,下年果農就會重視長棗生產管理,增加生產投入;反之,果農的生產積極性下降,甚至出現大片撂荒的現象。經過近幾年靈武市政府的努力,靈武長棗的銷售量不斷上升,市場占有率日趨穩定,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缺乏大型長棗批發市場,二是缺乏完整的長棗冷鏈銷售體系,三是缺乏長棗商業化推廣宣傳,四是政府推廣力度有待進一步增強,五是商標申請及保護力度小。
2 ? ?發展對策
2.1 ? ?推廣先進栽培技術,全面提升靈武長棗標準化生產水平
一是要在全市靈武長棗產區普及推廣靈武長棗標準化生產技術,發揮林業各級推廣機構的積極性,對果農開展系統性技術培訓,提升棗農標準化生產水平,提高棗果品質[1]。對不進行標準化生產的農戶采取一票否決制。二是要加大對先進技術的推廣力度,如靈武市狼皮子梁果農采取長棗“自由紡錘形”修剪技術,不僅能平衡樹勢、均衡養分,還能有效避免畸形果的出現。三是要積極引進外省紅棗主產區的先進技術,比如陜西省大荔縣的冬棗栽培技術及優秀的營銷模式[2]、新疆灰棗栽培技術及深加工技術。
2.2 ? ?加大貯藏量,加強長棗產品研發力度
加強長棗保鮮庫建設、完善冷鏈運輸系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長棗銷售貨架期短、銷售被動等問題[3],而靈武市長棗核心產區只有2家大型冷庫,貯藏量小且不穩定,因而政府應該加大對保鮮庫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大長棗保鮮方面的技術及資金支持,形成較完善且功能齊全的長棗冷鏈銷售體系。長棗的VC含量極高,具有良好的加工潛力和市場消費需求。加大長棗產品研發力度,改進傳統加工工藝,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將長棗轉化為高級食品和高級飲料,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也可以消化部分等外果。長棗加工的重點應該放在加工棗咖啡和棗飲料上,在加工的過程中盡量保持長棗的營養成分和風味口感;積極和一線城市的輕工企業對接聯系,及早推出更多、更好、更受大眾歡迎的長棗新產品。
2.3 ? ?加強長棗品牌宣傳保護力度,建立長棗質量追溯體系
靈武長棗鮮果中VC含量高達600 mg/100 g以上,營養價值較高,但是由于靈武市對長棗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很多消費者不認同靈武長棗。因此,應利用電視、網絡等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靈武長棗的知名度[4]。此外,應以政府為主導,以點帶面,全面推進,注冊自主品牌,建立銷售體系,樹立品牌形象,發揮品牌效應,通過立品牌、樹形象,更好、更全面地推動長棗產業發展[5]。通過建立“二維碼+產地+農戶”的質量追溯體系,杜絕任何一個產地任何一個農戶的劣棗進入市場;通過長棗質量追溯體系建立賠付制度,讓每個消費者放心消費、放心購買、放心食用。
2.4 ? ?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
積極采取措施,培育和扶持一批有規模、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確保產品質量,增加果品加工量、貯藏量,實施產業化經營,加大生產規模,增加出口;以龍頭企業帶動棗農開展長棗種植、開拓長棗市場,建立以企業為龍頭、以棗農為基礎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聯合機制。
3 ? ?參考文獻
[1] 石莎,殷海善,秦作霞,等.鮮食棗產業的經濟特征與發展思路研究:以山西省臨猗縣設施鮮食棗為例[J].天津農業科學,2018,24(6):10-13.
[2] 謝忠,曹榮榮,孫明森.大荔冬棗產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33):193-196.
[3] 沈雅珉,何三寧.鮮棗采后貯藏保鮮技術研究進展[J].保鮮與加工,2016,16(5):134-138.
[4] 楊建華.山西省棗產業發展現狀分析[J].山西林業科技,2018,47(3):57-59.
[5] 陳建華.堅定信心 狠抓落實 全面提升林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J].寧夏林業,2017(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