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關華
【摘要】乳腺癌患病率的持續增長為女性身心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影響。至20世紀70年代開始,乳腺癌發病率一直呈上升趨勢,現已成為社會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手術是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方式。但近幾年,因為治療方式的差異性,患者術后出現各種功能障礙的機率增加,對于患者預后改善以及生活質量水平有著嚴重的影響。健康教育是護理工作中相對重要的一環,其目的是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以此不斷提高患者認知情況,進而取得患者信任和配合,以此保證治療的有效進行,達到改善患者預后的目的。基于此,本次研究通過查閱文獻和資料,對現階段我國乳腺癌手術患者健康教育情況進行分析,并對計劃性健康教育的實施情況以及實施效果進行探討,以此為臨床早期制定護理計劃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計劃性健康教育;乳腺癌;手術
乳腺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一般情況下,原位乳腺癌不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威脅。但因乳腺癌細胞喪失正常細胞活性,其細胞之間連接較為松散,很容易脫落,而脫落的癌細胞會隨著血液以及淋巴液散播至全身,導致癌轉移,以此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目前,乳腺癌以成為威脅女性身心健康最常見的腫瘤。手術是治療乳腺癌最常用和有效的方式。但近幾年,隨著乳腺癌生物學行為認識的深入,治療理念發生和更新和變化,乳腺癌的治療逐步進入了綜合治療時代,形成了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并重的治療模式。在此背景下,乳腺癌患者生存率逐漸提高,而臨床將研究熱點逐漸轉向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上。健康教育是臨床護理中較為常用的措施,其實施不僅能夠增加患者的認知程度,還能極大程度的取得患者配合,以此確保后續治療的正常展開。計劃性健康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根據患者情況,科學的、有計劃的制定一系列教育策略和方法,并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逐步對患者進行宣教,以此確保患者能夠正確的掌握知識,對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基于此,本次研究對計劃性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手術患者中的進展做一綜述,內容如下。
當前,我國針對乳腺癌手術護理多以綜合護理模式和優質護理模式為主,其內容包括基礎性護理、環境護理、生活護理、心理護理和并發癥護理等。
1.1常見護理內容
早期乳腺癌一般不具備典型的癥狀和體征,很難引起臨床重視。臨床大多數乳腺癌是通過體檢或者乳腺癌篩查發現的,其具有以下特征,乳腺腫塊、皮膚改變、乳頭溢液、乳頭乳暈異常和腋窩淋巴結腫大等,而乳腺癌手術一般會將患者的整個乳腺切除,手術過程中較長難免會使患者出現焦慮和恐懼的心理,嚴重者甚至還會抵觸治療等。為此,臨床心理護理主要是針對出現負性情緒的患者,由臨床護理經驗豐富的護士運用自身專業知識和交談技巧,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不斷的緩解患者精神和心理壓力。
患者初次入院,對于周圍環境相對陌生。環境護理的內容不僅需要消除患者內心的陌生感,還需要在患者人住病房后,及時的對病房的溫度、濕度進行調節,或者對于相對于比較特殊的患者可以將病房根據患者性格和愛好進行布置,以此拉近和患者之間的距離,對于提高患者依從性以及促進后續手術實施有著重要的意義。
乳腺癌手術主要包括保乳手術和全乳房切除術兩種類型。前者實施手術存在嚴格的手術適應癥,根據我國醫療水平還無法做到對所有乳腺癌手術患者進行保乳手術。而全乳房切除術手術工程相對較大,在術后患者極易出現切口感染或者出血等并發癥。而并發癥護理則是根據臨床手術治療經驗,將手術前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情況進行列舉,然后通過制定措施和準備應急方案減少和預防患者出現并發癥的機率。
生活護理內容主要是針對患者住院期間,對于行動不便或因某些因素無法自理生活的患者照護的護理措施,即定期的更換患者的生活用品,指導患者飲食、休息和運動等,控制室內人員流動,減少人員出入,可以防止交叉感染的發生等。生活護理內容大多是針對恢復其的患者。其目的是通過一系列護理措施促進患者恢復,以此確保患者能夠早日恢復健康。
1.2健康教育研究和實踐
目前,我國對乳腺癌手術前后的健康教育多停留在初級階段,其教育內容大多以疾病的相關知識、手術方式、手術過程以及術后指導等幾個方面。雖覆蓋內容廣闊,但患者接受程度較低。特別是對于乳腺癌術后的性健康教育等,因為其隱私性,我國對于該領域的研究報道相對較少。中國的傳統思想,性的話題多被視為不登大雅之黨的茍且之事,在此背景下更導致我國對此研究較少。而這種傳統文化的滲透導致乳腺癌患者對于性知識方面的療程完全處于盲區,不僅影響患者患者的性生活質量,嚴重時還會惡化夫妻關系。既往調查顯示,乳腺癌患者術后性生活教育需求中,患者均表示需要醫務人員進行相應的性生活指導。但統計結果發現僅有8.05%的調查患者接受過相關的性知識教育且存在18.97%的患者和醫務人員溝通過性問題。以上調查發現我國醫務人員和患者對乳腺癌患者術后性生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而臨床實踐中,大部分的護理人員因工作繁忙,往往缺乏足夠的耐心為患者講解相關知識,導致在進行宣教的時候并為對患者是否能夠接受知識而進行相關的考慮。這種現象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滿意程度。由此可見,健康教育的實施對于確保護理質量以及患者的滿意度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2.1健康教育方式
當前,我國臨床護理健康教育方式多以示范性教育為主,即在患者進行復診的時候進行現身說教,為其講解如何調節心態、和疾病斗爭以及配合治療和護理等,還包括詢問患者身體、生活以及工作狀況等,并叮囑患者進行主動鍛煉,以此促進其恢復。但近期,有學者將“微課教學”應用于乳腺癌術后患者性健康教育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微課程是指將施教的內容碎片化和情景化,并將其重組整合,以此更為方面的解決學習者的問題。具有短小精悍、傳播性強、針對性強和使用方便以及主題突出等優勢。其核心內容是書寫大概15~30s的介紹和總結、錄制1~3min的視頻、引導患者越低和探索知識,最后將教學視頻上傳至課程管理系統。但目前使用微課教學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研究相對較少。既往有學者發現,微課的產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臨床護理人員對知識點學習的理解掌握,還利于在病人中展開適當的宣教。
2.2健康教育內容
在乳腺癌手術患者中實施計劃性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手術前教育和手術后教育。其內容為:①知識介紹:術前,護理人員需要針對患者關心的術式和術后并發癥的預防以及飲食、疼痛控制、引流管的留置和術中配合等進行教育;②術前3d培訓:術前3d主要為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手術操作方式和預后改善注意事項等。術前2d主要為患者講解術前準備工作,包括禁食禁飲、導尿管留置的目的和意義、如何減輕疼痛感以及訓練患者有效咳嗽和呼吸等。術前1d主要為患者講解手術配合要點以及可能出現的相關問題等,并讓患者進行相關表述。
術后教育:①術后主要為患者和家屬講解相關功能鍛煉的方式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即關節活動度以及活動頻率,體位調整等。②關于患者術后的疼痛問題,護理人員需要為其詳細的講解緩解疼痛的方法,包括聽音樂、看報紙、催眠、按摩以及心理暗示等。出院教育:在患者出院的時候,主要為患者講解復診時間、飲食休息、功能鍛煉等,確保患者能夠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此外,還需要建立和患者的聯系,必要的時候可以實施上門隨訪。
2.3計劃性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手術患者中的意義和價值
將計劃性健康教育用于乳腺癌手術患者具有多種意義,包括①可以顯著的提高患者對疾病和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對于提高患者信任和配合度有著重要意義;②護理人員和患者進行溝通同樣可以增加護理人員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此外,耐心的和患者交流還能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對于臨床加強自我防護有著促進作用;③正確、有效的教育方式可以糾正社會對乳腺癌的錯誤認識和偏見,對于動員社會力量防止疾病發生有著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計劃性實施健康教育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認知,還能增加護理人員專業素養和醫院的護理質量,對于改善乳腺癌手術患者預后和生活質量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