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勇
(重慶市江津區白沙中心衛生院 重慶 402289)
前列腺增生癥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泌尿外科疾病,其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該病較多發生于中來年人群,前列腺增生男性特有的泌尿系統疾病,影響該病產生的病因除了年齡外,還與患者吸煙、居住環境有關。前列腺增生癥的發病位置在前列腺處,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尿急、尿失禁、血尿等,該病產生的較為嚴重的并發癥為膀胱結石,臨床中這兩種病癥結合發作會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不利影響[1]。此病對男性的生殖器官影響大,對于癥狀較輕者可通過藥物治療后能夠治愈,而病情癥狀較嚴重者手術是其重要治療方法,臨床中對于此病的手術方法較多,本文將主要采用經尿道手術方法治療前列腺增生癥合并膀胱結石,具體分析探討其手術方法及術后效果。
本此研究資料選取2016年9月—2018年11月,研究對象為我院接收的82例前列腺增生癥合并膀胱結石患者,根據不同的手術方法分為兩組,即對照組41例,患者的年齡區間為50~74歲,平均(62.85±4.87)歲,結石直徑為3.1~5.2cm,單發結石24例,多發結石17例;觀察組中41例,患者的年齡區間為53~76歲,平均(63.57±5.31)歲,結石直徑為3.4~5.1cm,單發結石25例,多發結石16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經統計軟件對比分析后其差異不影響后續研究內容,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所有患者經直腸診斷檢查已確證為前列腺增生癥合并膀胱結石,檢測其結石直徑均在3cm以上,研究對象的年齡均在50歲以上。
兩組患者的麻醉方式均為硬膜外麻醉,在患者手術區域皮膚處進行常規消毒對照組:前列腺切除術結合膀胱取石手術,檢查結石的位置及結石數量,使用手術鉗碎石后,借助電切鏡切除前列腺組織及增生葉,放置尿管。
觀察組: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聯合鈥激光碎石手術,叮囑患者取平臥位,確定其截石位,借助鈥激光機完成碎石,沿尿道將輸尿鏡置入患者的膀胱內,觀察其結石位置及結石大小,沿著尿管鏡將鈥激光纖(頻率為10~20Hz,能量為1.5~2.0J)插入,清除碎石,后續操作如對照組一致,同樣適用電切鏡依次切除前列腺組織及增生葉等,術后兩組患者均使用生理鹽水清洗患者的膀胱,并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采用牽了線組織評分表(IPSS)評估患者手術前后的前列腺癥狀程度,評分為35分,7分以下為癥狀較輕,留心觀察;20~35分為癥狀較嚴重,需要采用有效的治療手段積極治療,期間評分為中度,視情況采取對癥治療。
臨床指標研究中的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計算,臨床指標和前列腺癥狀評分均為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當P<0.05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與治療前相比,手術治療后患者的前列腺臨床癥狀評分顯著下降,前后對比有明顯差異,觀察組患者的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IPSS評分對比(±s,分)

表 IPSS評分對比(±s,分)
組別 n 手術前 手術后觀察組 41 27.88±6.75 6.85±3.12對照組 41 27.56±6.57 11.26±4.75 t-0.2175 4.9688 P-0.8284 0.0000
觀察組中患者的手術時間(78.69±11.37)min、尿管留置時間(3.85±2.17)d、住院時間(5.22±3.74)d與對照組(99.88±16.75、7.82±3.26、9.67±4.59)相比,有明顯差異,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34.55±11.83)ml少于對照組(54.27±14.46)ml,兩組指標有統計意義,P<0.05,t值分別為:6.7022、6.5187、4.8125、6.7587。
前列腺增生是男性疾病中發病較多的一種,該病在前期發作時無任何明顯癥狀,隨病情的發展,患者慢慢出現尿頻、尿急、尿不盡等癥狀,甚至伴隨血尿的出現,不僅損害患者的泌尿系統,甚至對人體的腎功能造成嚴重損害,若患者不及時治療或延誤治療有可能發展至腎衰竭。臨床中此病發作時常合并膀胱結石發生,以往的手術方法治療切除前列腺然后取出膀胱結石,此方法雖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術中出血多,術后患者恢復慢,而采用經尿道切除術聯合鈥激光碎石是目前應用較廣泛的微創手術,其術中時間短,出血少,其手術安全性高,縮短了患者的疼痛時間,其應用價值較高。
本研究結果,觀察組的臨床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其前列腺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從對比結果說明,經尿道手術的效果明顯更好。
綜上,治療前列腺增生癥合并膀胱結石采用經尿道手術效果顯著,明顯縮短了住院時間,減輕了疾病帶來的痛苦,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