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美 佘迎萍
(泰興市人民醫院手術室 江蘇 泰興 225400)
乳腺癌是一種常見惡性腫瘤,主要指的是乳腺上皮組織出現的惡性腫瘤,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女性群體中,危害性極大。手術是治療乳腺癌的有效措施,但患者手術治療期間,盡管手術部位已產生良好的麻醉效果,但因手術創傷、器官組織牽引等原因,仍會導致機體出現非特異性應激反應[1],增加手術風險。本院對未確診的乳腺癌患者需先行局麻將腫物切除,其后送至病理科采取快速冰凍切片檢查,以便于及時診斷腫瘤的性質,在這一過程中,患者需于手術室等待病理診斷結果。若病理結果提示良性,即可加壓包扎將患者送回病房;若病理結果提示惡性,則需采取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或擴大根治術。通常患者等待的時間約30~40min,由于患者等待病理結果這一階段的內心活動復雜,對診斷結果存在恐慌心理,情緒處于不穩定狀態。故強化手術室護理干預十分必要。現探討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68例乳腺癌患者采取手術室護理的臨床價值,內容匯報如下。
65例患者均確診為乳腺癌,均為女性,于本院接受手術治療,入組時間由2017年1月—2018年12月結束,年齡最小30歲,最大60歲,均值(42.85±5.74)歲;腫瘤分期:Ⅰ期38例,Ⅱ期27例;手術類型:25例乳腺癌根治術,2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和18例乳腺癌擴大根治術。
納入標準:(1)所選患者經乳腺X線攝影檢查結合臨床全面評估確診,符合《乳腺癌臨床診療指南》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乳頭溢液,且患側乳房外表皮膚無彈性,呈“橘皮樣改變”或“酒窩征”;(2)滿足手術治療適應證;(3)患者享有知情權,自愿簽署同意書入組研究。
排除標準:(1)伴有腎、肝和心等疾病;(2)聽力及交流障礙;(3)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4)凝血機制障礙、腦血管疾病和嚴重感染者。
所選患者手術期間均給予手術室護理,內容如下:(1)術前30min將手術室溫度及濕度調節好,通常溫度為24~26℃,濕度為50%~60%,將手術所需急救藥物和器械物品準備好;其后擺放好患者體位,在完成消毒鋪單后,將溫度適當調高,并落實保暖工作;(2)麻醉前與患者加強交流,以溫和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麻醉起效時間和手術流程,且待患者清醒時給予必要的安撫,避免患者出現應激反應;(3)麻醉后對患者血氧飽和度、血壓和心率等密切關注,一旦發現異常,需及時告知麻醉醫師,并協助其積極處理;(4)術中護理:①術中護理操作應當輕柔,盡可能少發出聲音,保護好患者的隱私部位,使患者感受到安全感與尊重感;若患者手術期間意識清醒,需及時提供情感支持和語言鼓勵,適當通過輕拍手臂、握手等給予身體安撫;術中患者生命體征出現明顯變化時,需向患者及時說明,并密切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使患者的注意力及時分散,進而減少其緊張、恐慌等心理。②病理等待期間,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的主要原因在于腫瘤的性質,在此期間,巡回護理人員需陪伴在患者身側,可不必配合其他手術操作,主動守候在患者身旁,與患者熱情溝通,轉移患者對診斷結果的關注度,必要時可緊握患者雙手,教會其放松身心的技巧,使患者通過深呼吸等,調節情緒狀態,并增強信心,最終由心理、生理等方面接受手術治療。另外,多數患者在等待病理的過程中,對手術治療效果過于擔憂,或懷疑手術療效、術后存活率等。對于此類患者,巡回護理人員需向患者詳細介紹病情,告知手術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特別是要耐心解釋手術治療的安全性以及臨床預后,并結合患者的實際需要,簡單講解手術流程、術中操作與術后注意事項等,減少患者的恐懼心理,使其意識到為了身體健康,適當地作出努力與犧牲是必要的;同時,鼓勵患者采用其他方法彌補體表和體形改變。③部分患者擔憂病理結果為惡性,采取乳腺癌根治術需要花費較高的費用,因此打定主意,即便是惡性,也不接受根治術治療。對于此類心理活動復雜的患者,手術室護理人員需通過與之交流,使患者認識到生命、家人、朋友及手術治療的重要性,并明確告知患者,在保證手術的基礎上會盡可能為其減少費用,采用最適宜的手術方案,使患者的思想顧慮消除。(5)對患者外展的肢體進行觀察,并將肢體約束帶適當放松,防止患側肢體外展過度。縫合手術創口前,協助患者放松患側外展上肢,確保其與患側胸壁緊貼,進而放松手術切口局部的皮膚,使張力減少。(6)完成手術后,應用溫水擦拭患者的身體,將消毒液、血跡等擦拭干凈,并幫助患者更換衣物,有效保暖,應用棉被將患者機體各部位覆蓋好,防止隱私部位暴露;固定好導尿管和引流管,患者清醒后,再同病房護理人員交接,將手術成功、術后注意事項等告知家屬。
觀察并記錄患者護理前后血壓(收縮壓與舒張壓)、心率變化情況。
參考Zung焦慮抑郁評分量表評估患者的心理情緒,評分愈高,表明情緒狀態愈不佳。
護理前后,患者應激反應指標對比差異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應激反應指標比較(±s)

表1 護理前后應激反應指標比較(±s)
時間 n 舒張壓(mmHg) 收縮壓(mmmHg) 心率(次/min)護理前 65 86.59±5.52 127.28±5.74 82.19±5.86護理后 65 79.60±3.57 118.27±3.68 78.05±4.77 t- 8.5726 10.6537 4.4174 P- 0.0000 0.0000 0.0000
護理前后患者情緒評分比較有統計學價值(P<0.05),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不良情緒評分相比(±s,分)

表2 護理前后不良情緒評分相比(±s,分)
時間 n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護理前 65 58.14±7.08 60.17±8.45護理后 65 38.45±7.36 40.15±7.94 t-15.5442 13.9202 P-0.0000 0.0000
據文獻記載[2],女性乳腺包括脂肪組織、纖維腺體、纖維組織、皮膚組織等。當下尚未完全明確乳腺癌的患病機制,有學者[3]認為乳腺癌的發生是社會環境、激素和遺傳等因素綜合作用產生的結果,上述因素促使乳腺腺上皮組織惡化增生進而引起腫瘤。當下臨床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措施為手術治療,但手術會帶來較大的創傷,并且患者還需要面對乳房缺失、疾病預后不良等問題,因此極易產生諸多心理應激反應,進而降低圍術期手術療效。
術中護理指的是患者安置在手術臺準備手術到結束手術轉到恢復室這一過程的護理[4];術中護理的目的在于消除患者的恐懼感和焦慮情緒,保障手術有序進行,另外還包括提供術中所需物品、減少手術并發癥以及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率。在本次研究中,患者護理后的心率、血壓水平與護理前對比均明顯下降,P<0.05,提示手術室護理有效安全,能穩定患者的術前狀態。手術是一種心理應激因素,可使患者產生應激反應,也會使患者的循環、內分泌與神經等系統受到影響,開展手術室護理時,護理人員需做好與患者的溝通工作,耐心細致地回答患者的疑問,保持和藹可親的態度,及時幫助、鼓勵和關心患者,減少術中不適感,減輕情緒波動對心率、血壓的影響;術中操作時,護理人員還需展現過硬的專業素質,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促使手術盡快完成。研究結果提示,護理后,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護理前,P<0.05,表明手術室護理有利于改善及穩定患者的心理狀態,使應激反應減少,最終為手術的有序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臨床實用性強。
綜上,手術室護理運用在乳腺癌患者中效果可靠,能減少應激反應,臨床推廣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