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數碼攝像設備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家庭或個人使用各種攝像設備拍攝并制作個人影片,大家可以通過各種社交軟件分享自制視頻,也可以選擇將制作精良的視頻發布到視頻網站公開。毫不夸張地說,一個基于視頻通信的時代已然來臨。為了與時俱進,老年大學專門開設了影片制作這門課程。在此,筆者從兩個方面談談我對影片制作課程教學的一些理解和心得。
影片制作這門課程幾乎涵蓋了全部計算機日常應用知識的范疇。從初期的安裝軟件,到中期素材的管理和編輯,再到最終的視頻輸出和分享,涉及操作系統、文件管理、文字錄入、圖像處理、音頻處理和網絡應用等各種軟件和系統的使用。因此和計算機系統以及軟件打交道是學習這門課程的一個必備技能。
首先,要學會一些基礎操作,也就是計算機可以識別的操作。我們可以把這些基礎操作比喻為使用計算機的“鑰匙”,正如一把鑰匙可以打開一把鎖,用的鑰匙不同其最終打開的內容就會不同。就拿簡單地對桌面的一個圖標進行操作為例,有四種操作方法,分別是單擊、右鍵單擊、雙擊和拖動,對應的結果分別是圖標被選中、呼出功能菜單、打開和移動。在我們某種目的的驅使下,對某個單一圖標進行操作就必須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法進行。因此在教學初期會講解一些基礎操作方法,既要學員學會這些方法,又要能夠區分它們。
其次,當進行了某個操作后,要會識別計算機的反饋,這個過程可以說是老年學員會普遍遇到的一個坎。我們想實現一些功能,但是學員往往對于單個操作的把握沒有那么精準,并因此產生一些困惑。在教學中遇到這樣的場景只需跟學員說明,我們每進行一步操作,計算機其實都是有反饋的,這些反饋無外乎四種形式:正確的結果、錯誤的結果、無反應和提示。在教學中特別要強調這些反饋的存在,當然出現正確的結果最好,如果出現的是錯誤的結果或者無反應,這個時候必須認識到當前所進行的操作是無效的,沒有必要再繼續這樣操作,適時換種操作才是上策。如果出現提示,請學員把這些提示看完,我們不要怕看到提示,更不需在看到它的時候顯得無所適從,抑或是直接把它關閉。一般提示有兩種,第一種是警告提示,沒有選擇性,最終通往正確的或錯誤的結果中的一種;另一種是選擇性提示,提示中會對不同的選擇結果進行說明,因此只需要點擊我們想要的那個結果的選項功能鍵即可。

第三,重視系列操作的邏輯關系。其實計算機系統和各種軟件都是由人設計出來的,其內部可實現的功能必然會體現出層級性、順序性和循環性這三個特征。概括來說就是所有的操作必須遵循邏輯關系,不可能出現無緣無故的操作。很多情況下,學員進行到某一步操作卡殼了,下面不知道該干什么。為此講課的時候,在闡述某一項功能或操作的時候,我會特別講到要依據什么樣的條件來實現什么樣的功能,這個實際上就是對操作內部邏輯關系的一個例證講述。當學員學會基礎操作并明白操作反饋之后,理清操作的邏輯關系就是我們最終能否獨立完成一系列操作或者創作出一個好作品的關鍵。
在影片制作這門課程的教學中,學員的學習心態能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幫助和引導學員往正確的道路上走。
首先,要幫助學員克服畏難情緒。萬事開頭難,這門課程的開頭確實不簡單。我一般會用2~3周時間去講軟件安裝,安裝部分由于不能在學校完成練習,因此第一周會給學員造成難以想象的畏難情緒。因此,在教學初期把微信群作為課后交流答疑的主陣地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會告訴學員,可用手機把遇到的問題拍下來,然后在群內提問,我會根據問題給大家提供一些幫助。雖然這樣占用了自己較多的時間,但是效果確實很好。很多學員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地安裝了“會聲會影”這個軟件,非常有成就感。在這個過程中,尤其要注重引導學員獨立完成, 不能因一味害怕困難而不去操作。
其次,要重視課堂學習,促進學員對于教學過程的理解。計算機類課程的教學一般都基于課堂的演示,影片制作這門課知識點多、內容緊湊、前后知識調用頻繁。加上老年學員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任其自然,必然會出現教師這邊話音剛落,下面隨即有人提問,而問題的答案可能就在前幾秒老師剛說過的話里。因此,講課開始之前,必須保持課堂安靜,在充分調動起學員注意力之后,再由淺入深遞進式地講授知識,這樣才能幫助學員跟上老師的思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學員課上專注于做筆記,或是自帶攝像設備將演示畫面全部拍攝下來。當然,這些都有助于課后復習,但是往往會得不償失,因為課堂上自身的注意力會被這些事情分散,因此要適度而為。課上的重點和難點,在講課的時候都要給予學員充分的時間去標記下來,以便對教材進行補充。
第三,進行必要的預習和復習。每次講完課之后,教師都要把當天課程內容中的難點和重點再歸納總結一下,有利于學員課后有目的地進行復習。另外,下課之前還要重點提示下周的講課內容,這樣可以給予學員充分的時間去預習課程,有利于整個教學過程良性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