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茜
【摘 要】本文論述地方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的問題及對策,針對地方高校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意識淡薄和環境薄弱、制度不完善和體系不健全、普遍未設置總會計師崗位、監督不力、信息化程度低等問題,提出對策建議:提高思想認識,加強財務內部控制環境建設;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內部控制體系;落實設置總會計師崗位;加強財務內部控制監督;逐步提高財務內部控制的信息化程度。
【關鍵詞】地方高校 ?財務內部控制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3C-0016-03
在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高校合并、調整、升格、大規模擴招的背景下,各高校的在校生和資金等規模急劇增長,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地方高校也獲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地方高校為了加快發展,相繼加大資金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對資源進行有效配置,然而部分地方高校在辦學自主權下本身沒有嚴格管理,在經濟活動增多且項目多元化情況下,原來的財務內部控制模式沒有與時俱進,給其財務管理帶來更大的壓力和風險。加上地方財政及主管部門對于高校的指導和監督放松,導致地方高校財務內部控制方面出現不少的問題。因此,建立健全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成為地方高校的迫切需要。
一、地方高校財務內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內部控制意識淡薄、環境薄弱
首先,部分學校主要負責人對建立健全財務內部控制責任意識不強,認為財務內部控制會增加煩瑣的手續,降低辦事效率,對財務風險應有的防控意識淡薄。其次,財務機構人員編制原本就少,較多的是轉行、轉崗、高中或中專畢業后考取會計上崗證而到財務崗位工作的,因而專業知識及業務能力有限,素質不高,加上未能配置相應的財務崗位,導致財務內部控制應付了事。最后,相關職能部門各自經濟活動的控制環境薄弱,尤其是在財務、資產方面的規章制度不健全,財務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的工作聯動機制不完善,易造成財務資料信息失實。
(二)控制制度不完善、體系不健全
雖然地方高校都制訂有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但普遍比較簡單。部分地方高校規模擴大后,面對新的經濟環境,對財務內部控制的全局觀念缺乏風險意識,未能對舊有的制度進行實質性的更新,只是在原有制度模式上修修補補而形成新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導致內部控制實施過程中缺乏清晰流程和成熟嚴謹的業務處理程序,出現效率低下、實用性和操作性不強的問題。
重新修訂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其所形成的控制體系涵蓋面也不夠廣,主要體現在:其一,控制內容窄。地方高校資金來源主要為地方財政撥款及學費收入,但涉及的經濟業務項目多、領域廣,學校主要領導及財務部門通常更重視資金收支的管理而對其他方面的內部控制重視不夠。例如重視資金賬面的審批、報賬、會計核算及監督審查,而對由資金支持的項目諸如基建、貨物采購和零星修繕等的過程缺乏內部控制監督措施,易發生人為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產生財務及廉政風險。其二,控制對象有限。財務內部控制主要對象往往是校級財務部門的會計工作人員,而對其他職能部門、附屬單位相關會計和資產管理等工作人員的行為缺乏有效控制。其三,財務牽制制度落實不到位。由于財務人員缺乏,很難真正做到不相容職務崗位完全分離,尤其是寒暑假期間會出現由同一人辦理不相容崗位同一業務的全過程。其四,缺乏風險評估機制。有些地方高校貸款辦學過程中,缺乏風險評估及預警機制,當出現還本付息風險時,沒有應急措施,往往影響預算的執行,或無法按期履行合同還款而上銀行黑名單,造成信譽的缺失,增加地方高校發展再融資的困難。
(三)普遍未設置總會計師崗位
根據財政部、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財務制度》規定,高校設置總會計師崗位是制度設計的要求。在財務管理工作中,校(院)長是第一責任人,有些校(院)長略懂財經知識,有些則完全不懂,同時委托分管財務工作的副校(院)長也是如此,其難以均衡各部門之間的財務關系,由此造成高校財務運行的混亂,在財務管理上出現問題后不能有效問責。目前,省(自治區)屬高校以及市屬規模較大并成為全國示范性的地方高校均落實了總會計師崗位,但許多一般地方高校卻未真正落實總會計師崗位,致使財務內部控制的許多問題未能有效解決。
(四)財務內部控制監督不力
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監督由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相互配合,而內部監督成為常態監督方式。內部監督以校內內部審計為主,是預防和減少財務風險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許多地方高校受地方政府內設機構編制的影響,均沒有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校內具有監督職責的相關部門又不主動履行監督職責甚至推諉責任,有些高校要求財務部門既要負起財務內控職責,又要負起對其他部門的經濟活動監督責任,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內部監督缺失。有些地方高校的內部審計部門基本與其他職能部門的地位平行,有些還隸屬紀檢監察部門并合署辦公,權責不清,配備人員少,專業素質不強,缺乏有效的內部審計制度和方法。同時,內部審計在審計工作中不能擁有絕對的獨立自主性,常規審計多,管理和內部控制審計少,工作常流于形式,專項、重點項目往往依靠外部監督事后審計,未能充分發揮其在內部控制中應有的審計監督作用,起不到整改、查漏補缺、責任追究等應有的作用。外部監督主要由地方政府來履行職能,而職能部門因為職能不同,監督范圍和內容各有側重,導致對高校財務監督有限。
(五)財務內部控制信息化程度低
根據財政部印發的《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和《基礎性評價工作的通知》等規定,建立內部控制信息系統,并將內部控制要求嵌入該系統中作為單位基礎性評價的重要工作。一直來,部分高校將建立內部控制管理信息化系統作為目標,投入大量的資金,建成了高效、安全、快捷的信息化系統,實現了財務信息共享和信息整合,增大了財務內部控制中對人、財、物等信息的披露和控制力度。但對于一些地方高校來說,受制于辦學經費不足的困境,財務信息化建設總體上比較薄弱,財務管理實務中只是實行了電算化,校內各部門大都使用各自的專用軟件,各自封閉,信息之間不能及時溝通,控制信息傳遞通道不暢,不共享的問題日趨嚴重,導致財務內部控制管理效率低下。由于信息的不對稱,社會監督形同虛設。
二、改善地方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強財務內部控制環境建設
首先,學校(院)主要領導人應從管理思想觀念上提高認識,把國家要高校落實財務內部控制變成是學校(院)領導個人迫切的愿望,主動承擔主體責任,成立領導小組,開展組織宣傳及實施工作,讓全體教職員工提高認識并積極參與到財務內部控制工作之中。其次,應合理設置財務崗位編制(或內部增設崗位),明確職權職責,通過調整、人才引進、定期培訓等形式,充實崗位和提高人員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素養。最后,將涉及經濟活動責任的其他部門不兼容職務分離崗位(如資產、采購、工程等)和權責分配等,也納入財務內部控制范疇內并形成聯動機制,在控制環境下履職盡責。
(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內部控制體系
首先,以我國《會計法》《預算法》等為基礎,按照《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要求,根據自身控制環境的情況,建立一套可操作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即包括財務崗位設置、貨幣資金、會計核算程序、預算、收支、物資采購、資產、基建項目、修繕項目、合同、內部審計等諸方面內容的規定和制度。其次,健全財務內部控制體系,保證該體系除了財務部門外,還涵蓋本校所有的部門和項目,而且要能約束到所有參與經濟活動的人員,形成相互牽制、相互監督的網絡。最后,健全風險評估機制,保證資產安全,財經活動合法和信息真實,預防舞弊和腐敗行為的發生,提高服務水平和效率。
(三)落實設置總會計師崗位
隨著地方高校規模的變化、辦學經費來源多元化和經濟活動環境變化等,財務管理難度增大,尤其是在財務管理從單純的“資金核算型”向“綜合管理型”的轉型時期,地方高校在實施內部控制過程中,更需要一位既懂管理又有豐富的財務專業知識和經驗的總會計師為管理者,以有效降低財務風險。目前,從貫徹中央的“八項規定”和反腐倡廉要求出發,許多省(自治區)及各地市黨政部門出臺了單位黨政負責人不直接分管財務的規定,這些規定與設置總會計師崗位的要求高度吻合。總會計師是校(院)級副職管理財務工作的領導者,對整個單位來說,他的職責就是把控預算、收支、采購、資產、建設項目、合同、科研經費等整個經濟活動中的風險內部控制,把控財務管理風險,并向校(院)長負責。每所地方高校獨立設置一個總會計師崗位,是地方政府和高校共同貫徹《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和制度的需要,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領導干部監督管理的需要,而不是因為地方高校規模的大小而爭論是否需要設置的問題。地方高校要主動積極向地方政府反映在高校設置總會計師崗位的法規制度依據和重要性,爭取地方政府的重視和支持,解決派駐總會計師的問題。
(四)加強財務內部控制監督
首先,地方高校必須建立健全財務內部監督制度,在保證崗位設置的前提下明確責權,相互制約和監督,實行定期輪崗,以減少內部人員在崗位上發生舞弊行為。其次,加強內部審計監督作用,建立內部審計部門,保證人員編制和開展審計活動經費的落實,條件未成熟的地方高校必須設置內部審計崗位;內部審計部門或崗位的工作獨立于其他部門,直接向黨委會和校(院)長負責,其工作范圍除常規審計外,重要的是增加對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的審計,尤其是對財務控制的審計;對專項和重點項目審計等應同時兼顧,對涉及應該審計的項目,從預算制訂、執行過程到結束均應進行審計和監督。最后,建立內部財務信息披露制度,通過財務信息共享平臺,將有關財務和經濟活動的信息向外公開,如公開年度預決算報告、財務收支報告、零星物資采購、修繕工程項目、招投標項目、資金項目審計報告、財務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等,主動接受校園內部和外部監督,使財務和其他部門自覺規范財務和經濟行為,防范舞弊腐敗風險的發生,提高地方高校辦學的公信力。
(五)逐步提高財務內部控制的信息化程度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許多高校構建了校園信息一體化平臺,將各職能部門系統數據通過平臺的辦公自動化系統相銜接,實現了信息聯動、溝通與共享,改變了高校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大了對財務信息的公開及監督力度,更易于領導層對管理及時提出決策意見。地方高校要將校園信息化建設作為努力的方向,在資金條件尚未完備情況下,首先加強對財務內部控制設備設施的建設,構建財務內部的網絡,購置適宜的財務應用管理軟件并在內網上運行使用,形成財務管理的逐漸信息化;條件成熟時加大對信息化基礎硬件的投入,開展校園信息化的軟硬件建設,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建成校園信息一體化平臺,集預算執行、審批、資金支付、報賬、工資、票據、會計核算、收費、憑證、債務、資產等內部控制于一體的財務管理系統,嵌入校園信息化平臺,全面實現財務內部控制信息化。
地方高校規模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由于自身的基礎底子薄,尤其是財務管理和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仍然在控制上存在不少的關鍵問題和難點。盡管建立健全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但地方高校只要根據黨和國家的法規制度,結合自身的條件環境,正視自身財務內部控制的缺陷,認真查找在財務內部控制方面的隱患,循序漸進,不斷探索、實踐、修改、調整和完善,就會對本校的財務內部控制的改善產生積極的效果,促進地方高校管理水平穩步提高。
【參考文獻】
[1]王立,趙康敏,宋海紅.從控制環境和風險評估兩要素談高校內部控制建設[J].經濟研究導刊,2015(2)
[2]戴勇姣,顏剩勇,歐陽璐璐.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現狀與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
[3]王文明.完善我國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策略探析[J].會計之友,2014(36)
[4]鄧英飛.完善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思考[J].黃山學院學報,2009(5)
[5]薛紅兵.高校財務內部控制困境、成因及對策[J].交通財會,2017(10)
[6]龔林紅.財務信息化條件下的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5)
【作者簡介】鄒 茜(1992— ),女,北海職業學院教師,碩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等。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