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合敏
(河南省鶴壁市人民醫院,河南 鶴壁4580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 uctive pul monary disease,COPD)是指肺功能檢查出現氣流受限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呈進行性發展,且不能完全可逆,是導致慢性呼吸衰竭和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常見病因,其患病率、死亡率高,已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1-2]。本研究觀察應用無創正壓通氣對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漿N端腦利鈉肽前體(NT-Pr o BNP)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鶴壁市人民醫院就診的101例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1例)。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40~75歲,平均(50.23±10.12)歲;病程3~5年,平均(3.45±1.32)年。觀察組男25例,女26例;年齡41~74歲,平均(51.01±9.19)歲;病程3~5年,平均(3.56±1.3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COPD診斷標準[3],在無氧氣吸入條件下,氧分壓(Pa O2)<60 mm Hg(1 k Pa=7.5 mm Hg),二氧化碳分壓(Pa CO2)>50 mm Hg,7.25<p H<7.35;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面部外傷、畸形者;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者;依從性差者。
兩組患者入院初期均給予抗感染、止咳、平喘等常規治療。
2.1 對照組 采取長期低流量吸氧2~3 L/min,保持患者血氧飽和度在90%以上,待呼吸衰竭完全糾正后可安排撤銷吸氧。
2.2 觀察組 采取無創正壓通氣治療。選用偉康BIPAP ST30無創呼吸機(美國飛利浦公司),設定為S/T模式,呼吸頻率10~16次/min,通氣量2~4 L/min,潮氣量10~15 mL/kg(600~800 mL),吸呼時間比為1∶2.0~1∶3.0,呼氣壓力0.147~1.96 k Pa,呼氣末正壓0.49~0.98 k Pa,供氧濃度<60%,每日行輔助通氣2~3次,時間不少于15 h。保持患者血氧飽和度在90%以上,根據患者恢復情況與血氣分析調節呼吸機參數,待呼吸衰竭完全糾正后可安排撤機。
3.1 觀察指標 于治療前、治療48 h后抽取患者靜脈血,檢測其血漿NT-proBNP及乳酸(Lac)水平。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漿NT-proBNP、La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8 h后,兩組患者血漿NT-pro BNP、Lac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漿NT-proBNP、Lac水平比較(x±s)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多以肺泡過度充氣、氣道阻力增加等病理改變為主,改善組織CO2潴留及缺氧,緩解支氣管痙攣、提高通氣量是治療關鍵。
臨床對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以藥物治療、吸氧治療為主,但長期大量使用呼吸興奮劑、支氣管擴張劑及抗生素,可導致呼吸肌疲勞,自主呼吸功能延遲,同時會增加藥物耐藥性及醫療費用[4]。無創正壓通氣無須氣管切開及氣管插管,通過面(鼻)罩連接機器,支氣管自身免疫、生理功能未受到破壞,能夠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患者吸氣時給予合適壓力,增加潮氣量,以此促進肺泡塌陷處復張,利于氧氣在毛細血管處擴散,改善通氣/血流比值。臨床常用B型腦鈉肽指標評價患者右心室負荷是否過重,B型腦鈉肽與NT-proBNP均為腦鈉肽前體裂解產物,但NT-proBNP半衰期更長,血液中濃度為B型腦鈉肽的6倍,檢測水平不易受藥物影響,其濃度變化與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疾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5]。無創正壓通氣可提高胸腔內壓,減少靜脈回流,降低右心負荷與心排出量;同時通過改善患者低氧血癥,抑制免疫細胞釋放血管活性物質,減少NT-proBNP分泌;另外,呼吸困難改善后,有效舒張肺血管,右心負荷再次下降,可降低患者NT-proBNP水平。Lac可有效評估機體低灌注、酸堿平衡紊亂、缺氧情況,無創正壓通氣能有效、迅速改善患者缺氧狀況,通過降低Lac水平更利于疾病轉歸。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8 h后,觀察組NT-pr o BNP、La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與鐘春苗等[6]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常規治療基礎上增加無創正壓通氣,可有效改善血漿NT-pr o BNP及Lac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