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張佳音
8月22日,碧桂園在香港發布2019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共實現歸屬股東的權益合同銷售金額2819.5億元,仍位居行業之首;報告期內實現總收入、毛利潤、凈利潤分別2020.1億元、548.6億元、230.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3.2%、56.9%和41.3%,整體業績表現繼續在行業領先。
去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整體形勢降溫趨冷,今年上半年雖出現短暫小陽春,但樓市環境收緊預期增強。大勢如此,碧桂園為什么能持續保持領先同行的競爭力?
資金向好儲備豐富,碧桂園強者恒強
此次中報披露,2019年上半年,碧桂園結轉收入創新高,營業收入、毛利潤、凈利潤等核心指標均實現大幅增長。股東應占凈利潤約為156.4億元,同比增長20.8%。股東應占核心凈利潤約159.8億元,同比增長23.4%。截至2019年6月底,集團錄得不含增值稅的已售未結收入7352億元。同時,今年上半年,碧桂園資金回籠強勁,權益物業銷售現金回款約2659.4億元,權益銷售回款率高達94.3%,在行業資金面持續收緊的背景下,繼2017年,第三次連續在年中實現凈經營性現金流為正。
據統計機構克爾瑞數據顯示,今年1-5月TOP100房企累計操盤銷售金額集中度高達67.42%;Top10和Top20房企銷售金額集中度增幅都在2%以上。在此背景下,規模上具備領先優勢的碧桂園交出一份出色的成績單,強者恒強的趨勢得到進一步佐證。
近五年里,碧桂園銷售規模均取得可觀的增長。2015年全口徑合同銷售金額1401.6億元,2016年突破3000億元,2017年攀升至5508億元,躍居行業第一。2018年,碧桂園權益口徑合同銷售金額同比增長31.25%至5018.8億元,維持行業領先地位。今年7月碧桂園以573.087億美元的營收位列《財富》2019年世界500強榜單第177位,較2018年上升176位,首次進入前200強,成為榜單中排名躍升最快的企業。
中報還披露,碧桂園當前土地儲備豐富且布局合理。截至6月30日,國內已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約1.76萬億元,另有潛在可售權益資源約1.025萬億元,可滿足未來三到四年的銷售量。
堅定信心,全線擁抱城鎮化機遇
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在多次講話中,都表示了對中國經濟前景和城鎮化進程的堅定看好。瞄準城鎮化機遇,碧桂園正積極完善優化國內布局。
中期業績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位于一二線和位于三四線權益銷售金額比例為39:61;目標一二線與目標三四線權益銷售金額比例為44:56。至2019年6月底集團權益可售資源的98%位于常住人口50萬以上的區域;94%位于人口流入區域;75%位于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五大城市群。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下的城市群正在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碧桂園前瞻性地深度布局粵港澳大灣區。截至6月30日,碧桂園在粵港澳大灣區已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3467億元,潛在權益可售資源5519億元,足以支撐未來三到四年的銷售量。在深圳,截至今年上半年,碧桂園已獲取權益可售資源約225億元,潛在權益可售資源約1961億元。目標市場為深圳的已獲取權益可售資源約1155億元,潛在權益可售資源約4144億元。碧桂園在長三角江浙滬皖已經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約3589億元,約占總權益可售資源的20%。
力求均衡布局一至五線城市的碧桂園也在堅守三四線城市戰場。楊國強表示,自己看好三四五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隨著農民工工資提升,他們最大可能會在有學校、醫療等基本配套、且房價在萬元以下的城鎮居住。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在碧桂園權益銷售中,三四線銷售額占比55%,一二線銷售占比45%。同時在新增拿地權益金額中,三四線項目占權益總土地投資的54%。
“三駕馬車”支撐科技創新與多元化布局
知名管理顧問詹姆斯·莫爾斯曾表示道:“企業可持續競爭的唯一優勢來自于超過競爭對手的創新能力。”面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不斷增強創新力,是許多企業的基業長青之道。
今年1月,碧桂園提出要成為“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地產、機器人、農業為三大重點業務并進,碧桂園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路徑變得更為清晰。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透露,碧桂園集團全資子公司——博智林機器人業務搭建了系統化、標準化的管理體系,聚焦關鍵技術攻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截至8月20日,已遞交申請專利將近500項,聚焦在研的建筑機器人有30多款,其中已有9款進入工地現場測試。在農業方向,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致力于從研發、生產、市場入手布局農業全產業鏈,做現代農業系統方案提供者和服務商,為社會提供豐富、安全、好吃、實惠的產品,截至目前已投資運營海南潤達等多個優質項目。
克爾瑞地產研究分析,碧桂園“三駕馬車”業務相互獨立又相互支撐,一方面可以借助優勢產業賦能,提升地產主業產品與服務的競爭力,抓住城鎮化發展機遇;另一方面多元化業務在地產板塊的支撐下發展難度相對降低,可以增強企業內生增長動力,進而大大降低市場風險和機會成本,減輕企業運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