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霞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理論的指導下,全面提高教育教學管理和教育教學素質是目前教育行業的第一話題,這也迫使每一個教育管理工作者和一線教師認真學習、深入理解和實踐運用。
【關鍵詞】搞好;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
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鮮知識的能力,具有分析問題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是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學會和形成正確價值觀念的過程。
1.盡到一個教師的責任
若要加強和完善學校督導評估,教師必須更新觀念,實現學校督導的價值追求。教師的責任,歸根結底是“為了一切孩子”和“為了孩子的一切”,即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和素質。
1.1精細計劃
教師應把每件事做細、做深、做透、做精,把學校的管理融入到每個學生的成長中、融入到教師的日常生活中、融入到學校的持續發展中。
1.2合理要求
教育教學管理,其實是讓各個階層領導都有熱情、主動、積極、踏實的工作態度,都有責任可擔,都有義務可敬;按職責、按能力、按時序合理要求,使得管理者能以高度的責任心盡心盡力,使用好自己的職權,使學校工作正常運轉。
1.3追求完美
在對學生的管理之中,注重凝聚人心,實施以人為本,追求完美,最大限度的調動每一個人的生命激情,把學校辦成學生成長的家園,在精神感情和生活上給學生以厚愛。
1.4實現卓越
學生要“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起到表率作用,這是實現卓越的關鍵所在,是實現學校凝聚力的戰斗力和發展力的標志。
2.探索新課程改革指導之路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不了解學生就無法從教,這就需要教師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心理、性格、興趣、能力,掌握學生先天生理造就和后天環境培養中的差異性與共同性,進而因材施教、因人而教、因需而教。
2.1人文管理的時代性
新教改理論指導下的人文管理理念旨在實現以人為本,實行全員管理,使每位教師和學生產生自信心,自主性和自覺性,充分肯定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的成績,著力培養優秀教師,骨干領導和特長學生,實現人文管理的獨特性和成就感。
2.2營造文化性環境
文化性環境是校園文化的基礎,它包括外在的物質環境和內在的人文環境:物質環境包括學校建筑布局,教室裝飾色調,園林景觀及校旗校徽和校服;人文環境包括干群之間,教師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尊重、友愛和關心。
2.3教學成果的有效性
為達到有效教學,應采取:老中輕互相學習,聯系帶動,共同促進;同科目教研組集體備課中每人每年最少一次主講演示;每個科任教師每學期至少一堂示范觀摩課;每次考試后舉行教學管理質量研討會。
3.認真學習新教改的全新理念
新教改是指新一輪基礎教育教學的改革。新教改的全新理念是:
3.1全面提高素質教育以學生為主體的認識
教師要全面、準確地了解學生。民主、平等地對待學生。一個好的老師一定能教出好的學生,用現代教育教學的理念來說明,顯著的學習效果來自學習情緒的愉快,也來自學生對老師文化知識和人格魅力的認同;教師應客觀、適時地引導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將貧困學生和學困生記在心中,重家訪找原因,辨證施治,對癥下藥,尊重客觀現實造成的因素,適時地引導,實現學生的共同提高、整體推進、全面發展。
3.2全面提高素質教育以教師為主導的認識
教師應實現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等多方面的發展。因此,要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成就性論證,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考查,不僅要關注學生成績和綜合素質,而且要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與此同時關注對個體發展的認可,使學生充滿自信全面發展,卓有成就。
3.3全面提高素質教育,以學校為督導的認識
學校是搞好教育教學的園地,而學校以領導為核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起著一定的督導作用。新教改的成就在于學校領導的監督指導、在于一線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也在于接受教育的學生的創新和提高,所有這些都必須在理論指導下,才能全面提高素質教育效果。
4.提高課堂教學的具體方法
在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理論的指導下,采取新型的教學方式,引導督促學生自覺學習,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而不是以前的強教硬灌、機械模式,是運用靈活手法創造和諧氛圍激活興趣課堂。
4.1培養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不僅要在課外了解掌握和評價學生,還要在課堂上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態度和接受課程內容的程度,進而積極誘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適時補救學生的學習漏洞。
4.2引導、關注學生的參與意識
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要正確引導,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理解水平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思維擴展程度和空間想象能力。新教改著重倡導教師要引導、關注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主動學習的意識,在適時適度的講授過程中既促進又引導,師生共同完成教學目標。
4.3關注學生的合作關系
新課改強調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這樣能夠促進備課、教學和研究的快速發展,也能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能夠正確掌握所教學生在各科課程中的學習情況;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教師與學生關系融洽和諧,使教師學生愿意接受教師,也愛學教師所教的課程,形成教有所樂、學有所樂、共同發展的趨勢。
4.4鼓勵、關注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源于研討,研討源于實踐,實踐源于理論指導,在這個意義上講,創新思維是教師在鼓勵學生以理論為基礎指導進行研討的思維。關注學生的創新思維,要求教師積極組織學生動手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在發現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在理解中創新,進而逐步發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