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戲劇篇目《雷雨》《竇娥冤》《哈姆雷特》為例,結合高中語文戲劇教學的現狀和課堂教學實際情況,分析了在高中語文戲劇教學中出現問題的原因并結合新課標中的相關要求針對戲劇的特色提出相應解決方法,以期最大限度發揮戲劇藝術的魅力并對高中語文戲劇教學有所助益。
關鍵詞:高中語文 戲劇教學 雷雨 竇娥冤 哈姆雷特
傳統概念上,戲劇是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臺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而戲劇,也是高中語文四大文體之一。
1.選文方面
作為高中語文教學四大文體之一,戲劇相對于小說、散文、詩歌選文數量少,從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來看,僅必修四安排了戲劇教學選取了《雷雨》《竇娥冤》《哈姆雷特》三篇,雖然有選修課本以戲劇為主題,但實際教學中迫于高考壓力和教學時長限制,選修教材只會選擇性進行學習,甚至直接放在一邊置之不理,必修教材才是日常教學的重頭戲,而僅有三篇的戲劇教學選文數量稀少導致戲劇教學處于邊緣化狀態。在將戲劇編選進教材時,由于受篇幅和教學規劃的影響,均只選取了完整戲劇的部分內容。其中,《雷雨》節選了原戲劇中的第二幕,《竇娥冤》節選了原戲劇的楔子和第一、二、三折,《哈姆雷特》節選了原戲劇的雷雨之夜,都是原戲劇中的高潮部分和經典情節,但受篇幅限制不具有完整性導致在實際教學中無法讓老師和學生完整感悟戲劇的魅力,出現老師教不好、學生學不好的尷尬局面。
戲劇按性質分為喜劇、悲劇、正劇三大類,然而人教版選取的三篇戲劇都是悲劇。所謂悲劇,指描寫主人公因和現實環境的沖突,或因本身的過錯而失敗、受難以致毀滅的一種戲劇。悲劇的戲劇沖突表現為:正面主人公所追求的進步理想或所從事的正義事業,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為強大的現實勢力阻撓而不能實現,最后以主人公的失敗、受難或毀滅告終;或主人公雖不是英雄人物,甚至有嚴重缺點,但他要實現的某種希望還有合理因素,卻因受到惡勢力的打擊而失敗、受難或毀滅?!独子辍芬苑变?、魯侍萍瘋了,周萍舉槍自盡, 周沖、四鳳被雷擊死而告終。《哈姆雷特》中最后哈姆雷特用毒劍殺了新王,自己也毒發身亡郁郁而終。《竇娥冤》以竇娥臨刑前,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誓愿: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果然,竇娥冤屈感天動地,三樁誓愿一一實現,戲劇也以著名的竇娥臨終三怨而終結。根據語文新課標對培養人提出的“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應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然而悲劇曲折的戲劇情節容易引起學生情緒低沉產生對戲劇教學本身以及相應社會現象和價值觀的反感情緒,不利于塑造學生高尚情懷、培育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曹禺在創作《雷雨》時,以1925年前后的中國社會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的悲劇,于1934年發表問世?!陡]娥冤》是元雜劇戲劇家關漢卿創作并刊行于《萬歷十五年》的戲劇。《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創作于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作品。從時間來看,這三篇戲劇創作時間距今久遠,不具有時代性和典型特色。在語文新課標中要求應堅持反應時代要求,在課程構建時要注重時代性,構建開放、多樣、有序的語文課程。戲劇被稱為“生活的百科書”是一定時代和特定背景下的生活倒影,每一時期都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色,時代久遠的戲劇作品容易導致學生無法準確理解和把握其表達的核心內容和思想主旨。
2.教學方面
在整個高中語文教學中,戲劇教學僅有三篇,可謂滄海一粟,這也導致教師在教學時無規律可循,缺乏相關教學經驗。三篇戲劇都以欣賞為主,《雷雨》、《哈姆雷特》都是略讀課文,只有《竇娥冤》為精讀課文。數量稀少、經驗匱乏導致戲劇教學處于荒漠邊緣化地帶的狀況,加之教師的個人經驗缺乏、學生對戲劇興趣不夠濃厚極易出現老師不會教、不想教,學生不會學、不想學的尷尬局面。
在具體篇目的實際教學中,我選取了部分優質教學設計對戲劇教學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從教學目標看,多為了解戲劇文化、鑒賞情節、剖析人物、品味語言;從教學重難點看,多從教學目標出發,具有相似之處,主要是通過具體情節或語言分析來感悟語言或人物形象及主題。從教學時長上看,多為一課時,唯獨《竇娥冤》一文課時相對多。從課后作業上看,多為繼續閱讀加深對劇本情節的體會和理解,再次感悟形象。教學形式單一,內容處理方式平淡,沒有完整突出戲曲文本的特點。
受傳統教學方法影響,目前語文課堂教學依然多以講授法為主,主要通過老師向學生的口頭語言表述形式開展教學。而戲劇則是具有豐富情節和豐滿人物形象的舞臺藝術作品,需要帶入體驗者的豐富情感和獨特感悟,僅憑老師一人唇齒之力顯然無法將戲劇作品的精粹表現的淋漓盡致。學生帶入感不強,自然對戲劇本身和情節內容產生不了濃厚的興趣。
3.課后作業設置方面
課后作業是對課文抓點訓練升華的過程,具有針對性、實用性、探究性的特點?!陡]娥冤》、《雷雨》、《哈姆雷特》三篇戲劇的課后作業設置則多以人物分析、情節賞析、語言感悟等鑒賞類為主。只有《竇娥冤》課后第三題設置為和程硯秋改編版《六月雪》作對比,感受不同結局的竇娥命運,《哈姆雷特》課后第三題設置為上網閱讀全劇和搜集有關《哈姆雷特》的演出和研究情況??梢钥闯?,在課后作業設置上缺乏探究性,并且不具有針對戲劇作品特色的探究。一部優秀的戲劇作品,首先是作為劇本而出現的,那么它的最大特色和意義在于如何演繹出來。課本選取的這三篇戲劇都是經典作品,且前人已經演繹出了精彩的影視作品,更加直觀形象、趣味生動的展現了戲劇的魅力。雖然多元化語文教學有時候迫于課堂時間限制,不能完全展現,但是課后作業則為豐富的戲劇教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和窗口。通過課后作業的形式,加強學生對戲劇的了解豐富學生對戲劇文化的體驗和感受,使學生充分領略戲劇文化的獨特魅力。
4.原因
在當今教育形勢下,高中日常教學的重心依然是服務于高考。縱觀近年來高考語文全國卷以及各地自命題語文卷,戲劇出現的頻率幾乎為零,顯然戲劇知識不重點考察,在高考中戲劇也處于荒漠邊緣化狀態。然而實際中日常教學的指揮棒就是高考,既然高考不考那么學生和老師自然也不愿將過多的精力投入其中,甚至直接放棄,對戲劇采取忽略態度。雖然“減負”已經被提倡很久了,但高考制度沒有改革,高中生學習壓力依然很大。學生和老師只能根據高考的標準和要求來指導日常學習,所以從時間和精力上都限制了對戲劇文化的了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但戲劇多情節復雜、跳躍性強、臺詞冗長且涉及大量時代背景相關的詩詞典故,需要對戲劇文化的豐厚積淀和戲劇個體的時代背景的了解。所以,極易出現學生對戲劇不感興趣,不愿意學的狀況。同樣,老師對戲劇文化缺乏充分了解,不知道如何教學,不知道如何教好,導致戲劇教學源頭上的匱乏。
戲劇是文化藝術的瑰寶,也是一個豐富的藝術寶庫,它不僅是一門文學藝術,更是一個舞臺表演的綜合藝術。因此,戲劇教學應該抓住戲劇特色充分體現戲劇藝術的獨特魅力。
語文新課標提倡注重構建開放、多樣、有序的語文課程。隨著多媒體、信息化進入課堂,戲劇教學也應該隨著時代變化,結合學生特色和實際教學情況豐富戲劇教學??梢圆扇。?/p>
表演形式生動教學,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戲劇文本的理解和個人體驗,又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個性特色,同時也與課標所倡導的“以生為本”相吻合。在學生自我解讀并表演的基礎上既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式不拘泥,并對學生的個人素質進行了拓展;課例探究式教學,在課前布置預習任務,師生共同預習并探究,在充分查找資料、自學解讀文本的基礎之上,設定固定主題如竇娥之悲、哈姆雷特的一千面等開展課堂探究學習。課堂交流暢所欲言,在交流中碰撞思維的火花并通過交流互相學習借鑒,然后老師在學生探究交流的基礎上進行補充指導。
這樣的教學方式,既不了高中教學時間緊的局限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其他語文素養,也可以通過這樣豐富多樣的學習形式適當緩解學生的壓力。但對老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首先,老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充分了解戲劇文化和相關史辭典故,能對學生進行方向引領和針對性指導并能夠答疑解惑。其次,老師要有優秀的引導能力和組織教學、管理教學能力,在讓學生充分展現自我的基礎上把握好課堂展示學習的“度”。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10.8.7.7.11.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3]袁行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四[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5.1
[4]沈新元.高中語文戲劇教學法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7.
[5]倪文錦:《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6]孫慧玲.把戲劇當成戲劇來教——以《雷雨》教學為例[J].當代教育科學,2007,14:47-49.
[7]王嬌林.高中語文戲劇教學的模式與方法[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5,08:26-27.
(作者介紹:張藝凡,陜西理工大學文學院研究生;指導教師:王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