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艷


【摘要】 目的:探討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采用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護理干預對其康復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本院行乳腺癌根治術的患者86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干預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護理干預,對比兩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術后運動耐力情況及肩關節外展活動受限、外展肌群肌力下降發生情況。結果:干預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主觀用力感覺評分低于對照組,距離及最大心率時間長于對照組,心率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肩關節外展活動受限及外展肌群肌力下降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負性情緒,提高運動耐力,促進患者術后康復。
【關鍵詞】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護理干預; 康復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Method: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underwent radical mastectom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September 2018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4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routine intervention measures,whil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post-operative exercise endurance,shoulder abduction limitation and abductor muscle weaknes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intervention,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ubjective exertion sensation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stance and maximum heart rate time were long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heart rate recovery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incidence of shoulder abduction limitation and abductor muscle weaknes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improve exercise endurance,and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Key words】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for breast cancer;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Nursing intervention; Rehabilit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Jiamus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Jiamusi 15400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14.021
乳腺癌是一種發生在乳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其發生率位居女性腫瘤的第2位,嚴重影響女性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1]。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是目前治療該病的主要方法,但由于手術切除范圍較為廣泛,且術中需清掃腋窩淋巴結,造成術后患側上肢易產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使患者產生多種不良情緒,延長患者康復時間。而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已無法滿足不同治療階段患者需求[2-3]。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將人類需求層次從低到高分為5個層次,而以此作為護理干預的基礎可滿足患者整個患病期間的不同層次需求,解決患者身心問題,促進患者康復[4-5]。基于此,本研究對本院86例乳腺癌根治術患者展開研究,進一步探討該病患者采用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護理干預對其康復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本院行乳腺癌根治術的患者86例。納入標準:經細胞學及病理學確診為乳腺癌,腫瘤直徑≤3 cm;乳頭均無溢液、濕疹樣改變、歪斜或內陷等情況;乳暈邊緣距腫瘤邊緣不低于3 cm;術后初次進行化療。排除標準:嚴重肝、腎功能疾病;精神疾病;存在全身慢性疾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醫學倫理委員會已審核,入選者及其家屬均已知并自行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做好用藥、飲食、疾病相關知識指導,確保病房環境衛生,并指導患者進行常規康復鍛煉,為患者提供出院前健康指導等。(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護理干預:①護理人員全面評估患者年齡、性格、文化程度及對乳腺癌的認知程度、手術期望及心理狀態等情況,了解患者多方面多層次的需求。②生理需求: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環境,對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需求及注意事項等進行健康宣教,并通過分散注意力等方法盡量減輕患者疼痛,滿足患者基本生理需求。③安全需求:保持患者病房安靜,遵循無菌化理念進行護理操作,并在操作過程中多與患者溝通;循序漸進地進行患者功能鍛煉,并減少化療過程中患者不必要的身體暴露;向患者詳細講解化療時藥物物理作用、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并做好針對性防護作用,采用保護性隔離措施處理白細胞數量減少情況;為確保患者安全感充分,嚴格遵循“三查七對”制度。③愛與歸屬需求:護理人員應充分了解患者家庭及社會關系網,并與患者家屬及朋友進行溝通,指導其充分利用社會支持,鼓勵患者參加有意義的社會活動,充分滿足患者被照顧的需要,減輕患者抗癌過程中的孤獨感,對生活產生希望。④尊重需求:保護患者隱私,不與探訪人員及無關人員討論患者病情,并以尊重、真誠的態度與患者進行交流,幫助患者重建自尊自信;與患者共同制定康復計劃,于術后3~5 d進行患肢功能鍛煉,鼓勵患者堅持鍛煉,必要時可鼓勵配偶參與到運動過程中,加強患者與配偶間的溝通交流,增加相互理解和支持,有助于患者調整心理狀態。⑤自我實現需求:護理人員鼓勵患者對自我追求進行表達,充分認識自身能力,為實現自我需求奠定基礎。兩組均干預3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焦慮、抑郁情況: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對患者焦慮、抑郁狀態進行評分,其中SAS、SDS評分越高表示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6-7]。(2)術后運動耐力情況:記錄兩組干預3個月結束時運動耐力情況,包括主觀用力感覺評分、心率恢復時間、距離及最大心率時間,其中采用加納·博格創建的主觀用力感覺評分法評估患者主觀用力感覺,將運動強度分為1~20個品級,其中不做任何用力為1分,非常用力為20分,在運動過程中使用者根據自身感受進行評估[8];采用8 min步行測定運動耐力,患者快速步行至勞累時的心率為最大心率,持續時間為最大心率時間;完成8 min步行后所行進的距離即為距離;步行時最大心率出現后恢復至基礎心率所需時間為心率恢復時間。(3)肩關節外展活動受限、外展肌群肌力下降情況:干預3個月結束時,采用圓盤量角器對兩組肩關節活動角度進行測量,其中肩關節運動幅度0°~180°為正常,<180°為肩關節運動受限,<90°為嚴重受限;外展肌群肌力分0~5級,5級為肌力正常;肢體能做對抗外界阻力的運動,但不完全為4級;肢體可克服地心引力,可抬離床面,但無法對阻力進行抵抗為3級;肢體可在床上平行移動,但無法抬離床面為2級;僅測到肌肉收縮,但無法產生動作為1級;完全癱瘓,且無肌肉收縮被測到為0級。其中<5級為外展肌群肌力下降。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5.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對照組年齡35~65歲,平均(48.08±5.27)歲;臨床分期:Ⅰ期10例、Ⅱ期29例、Ⅲ期4例;腫瘤位置:左側22例、右側16例、雙側5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4例、初中13例、高中11例、大專及以上15例。觀察組年齡35~67歲,平均(47.98±5.29)歲;臨床分期:Ⅰ期9例、Ⅱ期29例、Ⅲ期5例;腫瘤位置:左側20例、右側19例、雙側4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3例、初中11例、高中17例、大專及以上12例。兩組年齡、臨床分期、腫瘤位置及文化程度等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術后運動耐力情況比較 觀察組主觀用力感覺評分低于對照組,距離及最大心率時間長于對照組,心率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干預后肩關節外展活動受限、外展肌群肌力下降情況比較 觀察組肩關節外展活動受限及外展肌群肌力下降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乳腺癌是一種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典型表現為乳腺出現腫塊、癌變周圍皮膚改變、乳頭溢液、腋窩淋巴腫大等,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乳腺癌改良根治手術是目前治療該病的有效方法,但其手術過程中需將乳腺組織、與上肢活動相關的胸小肌、胸大肌及部分淋巴管、血管及神經切除,造成術后易產生患者上肢功能障礙,使患者產生心理障礙,影響患者康復[9-10]。隨著傳統醫學模式逐漸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導致傳統護理干預措施已無法滿足治療各階段需求。而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護理干預可根據患者情況滿足患者需求,盡快恢復機體健康[11]。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因乳房缺失及治療過程產生的毒副反應等,將使患者產生自卑、焦慮及抑郁等不良情緒,導致患者回避社交活動,對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12]。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分析其原因為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護理干預中通過對患者生理、社會、安全等各方面需求的全面分析評估,從低層次需求著手,解決患者急需處理的護理問題后,根據患者具體需求滿足其更高層次需求。同時該護理模式中根據患者多層次需求實施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預,告知患者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問題等,并鼓勵患者尋求社會支持,有助于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減輕患者不良情緒,改善患者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13-14]。
因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的切除范圍較廣,具有較高的術后患肢功能障礙發生風險,造成患者心理狀況低下,進而影響患者術后康復[15-1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主觀用力感覺評分低于對照組,距離及最大心率時間長于對照組,心率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肩關節外展活動受限及外展肌群肌力下降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運動耐力情況,促進機體康復。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護理干預中與患者共同制定康復訓練計劃,于術后3~5 d進行康復鍛煉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增強抵抗疾病的信心,并鼓勵患者循序漸進地進行康復鍛煉,可有效避免因長時間關節制動而產生的關節內粘連,便于形成瘢痕組織下疏松結締組織,有效恢復該部位功能,擴大上肢活動范圍[17-18]。同時患者運動過程中可邀請配偶參與,可對患者整個運動過程進行督促,增強患者與配偶間的交流,有助于患者調整心理狀態,恢復生理機能,堅持進行康復鍛煉,促進機體康復[19-20]。
綜上所述,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采用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護理干預可獲得顯著的效果,可有效減輕患者焦慮及抑郁程度,改善運動耐受力,促進機體康復。
參考文獻
[1]李平.延續性護理在改善乳腺癌患者術后生存質量及機體不適感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36):63-66.
[2]王新榮,武福美,于潔.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心理干預和康復護理的臨床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22(5):639-640.
[3]王芳,杜攀,劉磊,等.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與保乳術對乳腺癌患者存活質量、社會適應性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實用預防醫學,2016,23(10):1236-1238.
[4]宋嬌英,鄺小榮,林嬌,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肺結核與肺癌并存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7):241-242.
[5]陳柳媚,王富蘭,肖明朝,等.基于馬斯洛需要理論構建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化療期間健康需求量表[J].激光雜志,2017,38(9):171-175.
[6]劉梅,滕敬華.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情緒及疼痛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6(2):223-225.
[7]李菁華.個性化護理對晚期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負性情緒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5,19(6):1214-1216.
[8]方仁桂,王建軍,占小平,等.術后早期、階段性功能鍛煉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側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7,46(21):2917-2920.
[9]陳素紅,林英權,廖亞勇,等.健康管理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康復影響的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20):82-86.
[10]王鶴仙.協同護理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病人的效果觀察[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7,42(7):1011-1012.
[11]朱繼紅.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為框架的護理干預模式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8):130-133.
[12]簡國文,徐軍,宋曉剛,等.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圍手術期、化療期的焦慮抑郁情緒、應對方式和生命質量的觀察[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6,43(6):1046-1048.
[13]張莉莉,印飛,周荔倩.馬斯洛需要層次論護理模式對頸椎病術后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8,15(9):1342-1344.
[14]戴小琴,王祝香,季麗軍,等.馬斯洛需要層次論在乳腺癌患者術后護理中對患肢功能恢復及負性情緒的干預效果[J].河北醫藥,2018,40(9):1427-1429.
[15]韓娜,劉延錦,栗英,等.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術后上肢功能康復手機應用軟件的設計及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3):267-270.
[16]徐寅,周崢,傅巧美,等.工作坊在乳腺癌患者術后患肢功能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7,23(4):481-484.
[17]王美,張琦,杜琛,等.肩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患肢功能鍛煉中的應用及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8,35(7):59-62.
[18]胡文奕,樓妍,倪曉莎,等.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論的腫瘤護理研究發展[J].護理研究,2018,32(2):172-176.
[19]田寶文,王靜,張國艷,等.基于需要理論的層級護理模式在腫瘤臨終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29(36):4540-4542.
[20]萬永慧,唐燕青,邱艷茹.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乳腺癌患者及配偶需求的研究現狀及進展[J].現代腫瘤醫學,2017,25(18):3011-3015.
(收稿日期:2019-02-18) (本文編輯: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