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宇皓 王岫鑫 楊慧君
摘 要:重慶郵電大學作為西南地區以信息類專業為特色的高校,需要扛起信息化強國和教育強國的歷史使命,如何加快推進以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如何為西南地區打造一流的本科教育品牌;如何構建一流的學術創新生態系統,實施全球開放發展戰略;如何建成特色化的西南地區一流的研究型、創新型大學。通過對日本著名高校名古屋大學的教學支撐體系調研分析,并結合我校的專業特色提出了創新性的人才培養支援體系。將專業化、體系化、細節化的教學支援體制有機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多樣化、彈性化的招生機制,實現優質生源的吸納,力圖解決新興,交叉領域發展的問題,構建起信息類專業新工科人才培養新體系。
關鍵詞:教學支援體系;分析調研;新工科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高等教育迎來了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黨和國家對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一流大學建設等做出了戰略部署,也對高等教育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場所。
同時,我們的鄰國日本政府也在2014年啟動了“全球頂級大學計劃”,計劃以高校國際化為切入點、以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為導向進行競爭性的資助,其目標是在2023年創建10所世界百強大學。在“目標明確、公平競爭、信息透明、動態調整”的政策引導下,日本入圍該計劃的“頂級型”大學分別提出了各自挺進世界百強榜的具體目標,并從國際化、教學教務改革、大學治理及國際評價等方面制定了10年發展規劃。
這些日本頂級大學中,名古屋大學雖然是日本帝國大學中建立時間最晚的大學,但近十幾年來,先后有6人共計4次獲得諾貝爾獎。其頂尖學術領域的實力,絲毫不遜于東京大學與京都大學這樣成名已久的名校。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諾貝爾獲得者的研究項目,絕大部分都是在名古屋大學期間完成的,甚至是從入學到任教到獲獎,整段時間都是在名古屋大學度過的,完全是名古屋大學自己培養出來的。而他們在研究期間的所有儀器、設備、數據也都留在名古屋大學內,只要是專業相關的同學,都是和這些諾貝爾獎獲得者們在相同的環境、相同的資源下進行學習研究,所以并不存在學校有頂尖學術能力但是并不能應用于所有學生的情況。對名古屋大學在短短幾十年間,如何發展成為世界著名大學的深度挖掘分析和借鑒,必將促進我校科研團隊乃至我校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
一、專業化、體系化、細節化的教學支援體制提高教學水平
專業教育綜合改革應以教師為點,為教師提高教學水平而服務,特別是對于年輕教師,更應該通過專業化、體系化、細節化的支援體系充分挖掘的他們的潛力,激發他們的熱情,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大部分高校的教學支援體系都無法與教學人員形成一種有效的互補,無法最大程度發揮學生和教師的效率,主要是因為教學支援團隊成員大部分都是行政人員,他們不是一線的教師,對于教師的需求不是很了解;另外教學評價的成員也是由一些年齡很大接近退休的老師組成,他們的學歷普遍不高,對專業知識不了解。日本名古屋大學的專業支援團隊成員都是由擁有豐富教學經歷或博士學位的外部專業人員打造而成,能夠從其龐大的規模、體系化的支援內容、分階段與細節化的支援形式、以及常規支援與隨機支援“雙軌并行”的體制,一方面保證了支援活動能夠確實落實到實踐當中,不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具有“誘導”效果,可以啟發教學人員開拓新思路,對教學活動起到引領作用。還能夠深入教學活動內部的“參與式”支援,與教學人員形成一種有效的互補,容易發揮“1+1>2”的融合效果。
二、向青年教學人員傾斜的教學支援措施
青年教師是教學改革深化的核心動力,而青年教師的未來發展規劃和價值實現是激發青年教師的根本關鍵。如何有效的幫助青年教師進行職業規劃和價值實現一直是高校的重點和難點,而以前高校通常采用開會動員的方法,這種簡單的動員方法是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日本名古屋大學設有青年學者培育項目Young Leaders Cultivation(簡稱YLC項目),在日本評價頗高。另外,由北海道大學、東北大學、名古屋大學構成的日本科學技術人才育成聯盟構筑事業通過為年輕科研人員提供的雇傭環境,協助青年研究人員建立未來的事業構圖。特別是,日本的這種傾斜的培養體系并非止于年輕的助理教授,還覆蓋到博士生以及博士后,協助青年教學人員在事業的萌芽期及過渡期實現飛躍。
三、多樣化、彈性化的招生機制保障教學質量
由于時代發展太快,社會上浮躁的氣息越來越濃,大部分學生的需求僅僅是畢業拿到學位證找一份好工作,很多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這樣的現實與我國高等教育走精英教育、培養出富有創造力的科研人才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這不利于我們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深化。而對于我們這樣的西南地區二流學校來說,很多優秀的學生經過了四年的本科培養,最后考研卻選擇了其他更好的專業或者更好的一流高校。這不僅僅是優質學生的流失,而且也使得這部分學生將大量的本該用于能力提升和科研探索的時間,用在了考研復習上,學生也無法一脈相承的順利進入研究生的學習狀態。我校也忽略了交叉新型學科的發展,給予學生學習研究方向的選擇太少。相較于我國的招生體制,日本名古屋大學的本科招生體制,則更加靈活,更加多樣化、彈性化。過去名古屋大學主要有一般入學招生機制、推薦入學招生機制和AO入學招生機制。而近年來,推薦入學招生機制和AO入學招生機制比重大幅上升。這種多樣化、彈性化的招生機制,更加強調學習熱情和明確的學習目的,能夠吸引和挖掘出大量優秀的學生。這些優秀的學生經過培養后,能夠為學校的科研創新提供巨大的活力。而研究生的招生制度則為自主招生,面試通常由申請者未來的導師主持,這樣更多考慮的是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綜合水平。
總之,將教師、支援體制、學生三個點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相互連接的閉環,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改革體制的呈現,也是教育技術與管理文化的有效融合,更是十九大高等教育改革理念的實踐。對于重慶郵電大學來說,實現獨具特色的“雙一流”信息類新工科,實現新型交叉學科的教育擴展,實現扎實的信息技術背景、服務不同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研究,建設“雙一流信息類新工科”的實踐平臺,培養更具活力、創新型研究型人才,必須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師、學生和職能部門的能動性。顯而易見,只有建立一種適用于我校具體情況的教學支援體制,才能保證重慶郵電大學專業教育綜合改革的“雙一流”信息類新工科的優勢、保證重慶郵電大學專業教育綜合改革的“雙一流”信息類新工科的創新機制,保證專業教育綜合改革的“雙一流”信息類新工科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創新與實踐的成功實施。
參考文獻
[1] 王岫鑫,龐宇,冉鵬,等.“三位一體化”創新型數字醫療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6,15(04):134-135.
[2] 王岫鑫,王偉,李章勇,等.以信息技術為特色的人才協同機制研究[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7(04):44-46
[3] 重慶市政府.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N].重慶日報,2011-01-24(001).
[4] 陳洪波,羅梅蘭.陳真誠.“卓越計劃”背景下的生物醫學工程人才培養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2,17(03):88-90.
[5]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2(22):43-50.
基金項目:文章為重慶市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研究項目《基于微波技術的大腦介電常數和導電率檢測系統的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KJ1704102;文章為重慶郵電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在線資源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混合式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 XJG18225;文章為重慶郵電大學國際化教育研究項目《共商共建共享--基于生物醫學類留學生的國際化專業體系與創新能力探索》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 GJJY18-2-17);文章為重慶郵電大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革項目《體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 XFZS1818;文章為重慶郵電大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革項目《生命信息感知》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 XFZS1817。
作者簡介:蔣宇皓(1987- ),男,四川南充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生物醫學工程;王岫鑫(1984- ),男,滿族,遼寧岫巖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生物醫學信息技術;楊慧君(1988- ),女,湖北廣水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