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
摘 要 報紙或者媒體上刊登的新聞主要是供人閱讀和觀看的,“可讀”作為新聞報道的基本特點,其在讀者讀閱新聞報道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可以說可讀性是讀者在選擇新聞消息時的一個必然選擇。本文著重探討了如何增強新聞報道的可讀性,旨在為提高新聞報道的可讀水平提供切實可行的依據與參考。
關鍵詞 新聞報道 可讀性 策劃 具體對策
一、引言
近年來,一般會聽到一部分人對報紙、電視與廣播新聞報道下如下結論:現在的新聞沒什么可看的,沒什么趣味性的東西。若全國人民均對新聞報道持有上述結論與觀點,那么就會變成真的沒多意思,最終也導致沒人愿意去看。這個結果是無法想象的,且基本上是趨于毀滅性的。此種現象應該歸咎于誰呢?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傳統媒體很難適應當前發展如此快速的信息傳播導致的嗎?這些均非根源,既然有人下結論說新聞報道沒什么趣味性,對于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就是要讓新聞報道變得有趣味性,且是基于受眾以及讀者的角度。有趣味性的新聞報道就是可讀性強的新聞報道,新聞的可讀性水平提升了,那么就極易為受眾所普遍接受和認可。
新聞報道的可讀性能夠促使新聞社會影響力的提高,受眾認可度也會顯著提高。新聞報道的可讀性不僅會受到新聞素材的深入影響,同時也由記者的寫作方式、文字功底以及創作角度等方面的因素所影響和決定。新聞可讀性屬于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且中外新聞界以及傳播學界關于這個概念的理解不太一致。新聞報道的可讀性能夠有效提升新聞報道的社會影響力以及受眾的認可度、好評率。新聞可讀性屬于一個比較寬泛的范疇,其可讀性的標準具體包括:第一,句子形式:句子越單純,其可讀性也就隨之而提高。第二,迷霧系數:新聞可讀性與用詞艱澀程度之間成反比關系;用詞通俗,其可讀性就越高。第三,人情味:人情味成分越多,可讀性水平也就隨之而升高。我們的新聞宣傳機構每天會發布成千上萬條新聞,這些新聞報道是否引人注意,是否受到讀者的歡迎,主要是因為新聞的可讀性所決定的。所以說,相關經營者應該積極提升新聞報道的可讀性,這對新聞工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著重闡述了增強新聞報道可讀性的具體對策,從而使得更多的受眾接受新聞報道的相關內容,從而引起閱讀上的共鳴。
二、對新聞報道進行深入的策劃
在新聞報道過程中,選題以及策劃是重要的環節與內容。唯有通過精心的策劃,主題鮮活以及形式多元化,才可以使得新聞報道出奇制勝,從而最大限度地獲得新聞受眾的一致好評與認可,以形成巨大的沖擊力以及影響力。作為新聞媒體記者,除了需要具備崇高的社會責任意識以及使命意識,具備過硬的政治素養外,還務必要對社會生活現象要有很強的新聞敏感度。一篇優秀的新聞報道,不僅需要具備平民視角,而且還應該積極地將相關題材加以發掘,高屋建瓴,從而可以從普通的新聞事實之中將更為深入的新聞報道加以發掘。對此,這就要求我們的新聞記者,不僅需要具備強烈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而且還應該善于發現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規律;并將事實進行靈活的把握與應用,在新聞報道的廣度以及深度方面進行拓展。應該按照社會事件來將最佳形式以及最佳文本加以確定,從整篇進行布局篩選,新聞記者從現場主持到同期采訪,所有的表現手段均需要精心策劃以及反復斟酌,力求主題鮮明。通過準確及時以及內容詳細的新聞報道,為群眾仔細解答社會生活中的一切疑慮,以幫助群眾將國家的具體政策加以把握與理解,從而將社會生活中所遇到的相關問題加以解決,提高新聞報道的宣傳報道效果。
三、多角度、多元化、全方位地選擇新聞報道
對于經濟類新聞報道,中央級經濟媒體對宏觀經濟方面的報道比較重視,地方則需要將焦點聚焦于微觀經濟報道層面。受眾群體之間保持密切的溝通、交流,能夠促進一些貼近于社會生活層面的現實問題得到發掘。從全局角度去將經濟事件的分量以及價值加以判斷,將中央所普遍關注的焦點以及社會生活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點與群眾所普遍關注的熱點相結合;將新聞報道的角度進行審時度勢,且有針對性地對新聞報道進行策劃;以有效規避新聞報道中普遍存在的“老經驗、老典型”問題。例如,可以關注主導產業的選擇、農副產品價格走向以及百姓就業現狀等方面的內容。上述問題看似離群眾距離較遠,實際上均與群眾工作生活存在緊密的關聯性。唯有受眾愛看以及有用的新聞才能夠贏得讀者的一致認可與認同。例如,在2011年3月日本發生地震海嘯之后,食鹽能夠預防輻射的謠言也隨之發生,國內很多地方均發生搶購食鹽的情況。國內也有相關電視臺積極組織記者與相關機構聯系,并先后發表播報了相關系列報道,進行辟謠,從而將風波進行平息,讓廣大消費者吃了一顆定心丸,很好地維護了市場的穩定性。本研究認為,采寫新聞首先要求實。新聞報道的寫作是一個非常嚴謹而重要的問題,不能道聽途說,傳謠信謠,而應該深入了解,抓取第一手素材,積極地將新聞報道寫實,讓群眾更易接受。
四、不斷將工作作風加以改善與優化,變坐臺式為出臺式
任何一個新聞工作者,都不能“等”,不要刻意地去等會議,等材料,等領導的安排……而應該主動出擊,將社會生活中的新聞資源進行開采與挖掘。那么,新聞工作者就應該不斷優化與改善工作作風,具體包括以下對策。
(一)應該從對讀者有益、有趣以及可信等方面著手
所謂有益,主要指的就是政治方面的鼓動性、思想方面的啟發性、知識方面的可獲性等方面。所謂有趣,則主要指的就是題材生動、主題新穎以及結構創新。可信,主要指的就是新聞事實的確切性、分析的科學性、概括的全面性。因此,應從上述幾個方面著手,對新聞報道工作進行優化與改善。
(二)知識性是新聞報道可讀性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若要使新聞報道的可讀性顯著增強,那么就應該增強新聞報道的知識性。當然,強調新聞的知識性,并不是指的是科學自身或者某一個行業、某一個領域既專業又深入的專業知識報道;這樣只會使讀者了解的知識過于狹窄,對新聞報道的可讀性產生較大的影響。這里的知識性,主要指的就是方針政策、科技成果以及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知識。
(三)趣味性是可讀性的橋梁
讀者對新聞是否喜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讀者是否對新聞報道感興趣的影響。趣味性不僅寓于事物的個性當中,同時也寓于文章的表述過程當中。新聞報道的指導性越強,其社會反響也就越大;反之,則非常小。有些甚至無任何反響。
五、結語
當前社會新聞媒體的不斷發展,對紙質媒體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及沖擊,讀者對媒體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怎樣使得新聞報道的可讀性增強,是每位新聞人孜孜追求的一個突出性的問題。對于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來說,新聞報道的可讀性能夠充分地反映個人價值。新聞工作者應該對自身所從事的新聞工作充滿熱情,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拿出十二分的干勁投入實際工作中。唯有如此,才能夠從根本上促使新聞報道的可讀性顯著增強。提升新聞報道的可讀性,用心去做好每次報道,堅持說真話、說實情,促使新聞報道達到扶正祛邪以及理順公眾心氣的社會效果等。這也是每位媒體工作者身上肩負的重大職責。
(作者單位為吉化新聞中心)
參考文獻
[1] 楊思文.時政新聞如何增強可讀性[J].軍事記者,2004(6):16-17.
[2] 陳瑋余.報業市場新一輪變革時期黨報時政新聞的改革初探[D].西北大學,2008.
[3] 劉保全.時政新聞如何創新出佳作——兼評“中國新聞獎”部分獲獎作品[J].新聞愛好者,2013(3):62-65.
[4] 羅金炫.中國內地黨報時政新聞報道的現狀和改進對策研究[D].南昌大學,2014.
[5] 賈永.“做深”重大突發事件報道的三條途徑[J].軍事記者,2006(9).
[6] 藍鴻文.新聞采訪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