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瑞
摘 要 本文結合實際工作情況,探討了普速鐵路的工電供生產一體化管理,對推動鐵路工務、電務、供電專業融合發展有實際意義。
關鍵詞 鐵路 工電供 生產一體化 融合發展
一、前言
為創新鐵路基礎設施運營維護管理模式,促進工務、電務、供電專業融合發展,我段積極探索,勇于實踐,打破專業壁壘,推動了工電供專業融合發展,促進了設備質量、安全管理的全面提升。
二、單位概況
按照集團公司生產力布局調整安排,綏德工電段實行工務、電務、供電專業一體化管理,主要負責包西、太中銀、準神、神大線的工務設備維修管理,包西、太中銀、甘鐘、準神、神大線、北芝線的牽引供電、電力、信號設備維修管理。
三、生產一體化組織機構
第一,成立生產一體化領導小組。由段長任組長,工、電、供各專業副段長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組員。小組主要負責制定段工電供一體化管理制度,協調推進段工電供一體化工作。
第二,成立生產一體化管理小組。由車間主任任組長,工、電、供各專業主任任副組長,車間其他干部任組員。小組主要負責抓好段工電供生產一體化管理要求在車間層面的推進落實,組織一體化維修生產。
第三,成立工電聯合工區。聯合工區由工、電、供專業工區組成,聯合工區設置工長1名,副工長由工、電、供各專業工長擔任。小組主要負責抓好上級關于工電供生產一體化工作要求的具體落實,制定作業計劃并組織實施。
四、實施措施
(一)生產計劃編制
1.月計劃。段每月召開月度計劃平衡會,工、電、供各專業對次月生產計劃進行協調,會后向車間下達月度生產計劃。
2.周計劃。車間根據月度生產計劃編制周計劃,由工、電、供各專業共同研究制定,經各專業審定報批后下達工區。
3.日計劃。日計劃由工長組織各專業副工長根據周計劃編制,于作業2日前報車間審核,經車間審核后于作業前1日下達。
(二)天窗實施安排
1.平行作業。工、電、供各專業利用綜合維修天窗在同一時段、同一區域范圍內進行作業時,各專業工區分別辦理登銷記手續。
2.聯合作業。由主體作業單位負責統一登記,配合單位做好簽認;作業結束后由主體單位施工負責人聯系確認各專業達到開通條件后銷記,配合單位做好簽認。
(三)作業組織
1.聯合制定作業方案。根據維修日計劃安排,聯合工區工長組織各專業副工長制定聯合作業方案,于作業前1日完成。
2.出行方式。聯合工區聯合作業時,采用汽車或共同搭乘軌道車出行,當供電、工務軌道車在同一區間作業時,須連掛在一起進入作業區間,作業完畢后連掛在一起返回車站。
3.作業防護。聯合工區各專業工區單獨作業時,防護設置按照既有規定執行。聯合作業時,只設置1名具備全專業防護資格的人員擔任駐站聯絡員。
4.聯合驗收。聯合作業結束后,由作業主體負責人組織各作業小組負責人驗收作業,檢查現場作業工機具及材料。
(四)應急處置
1.暢通信息反饋。建立工電一體化管理釘釘群,各專業人員接到各類安全信息時,及時在群內發布信息并通知相關人員。
2.聯合應急處置。處置突發事故、故障時,聯合出動作業車及作業人員,按照應急處置預案涉及的相關專業聯合進行檢查處置。
3.交通工具、機具要求。各專業作業車、汽車、工機具等應急資源可調劑使用,提高應急處置速度。
(五)資源共享
1.管理資源共享。針對新線、大維修設計文件,工、電、供各專業共同審查,從設計源頭體現融合發展理念;針對營業線三級施工,工、電、供各專業聯合制定施工方案,聯合進行技術交底和組織施工,主體責任和配合責任不變。
2.技術資料共享。供電接觸網基礎數據、工務線路技術參數、建筑限界資料、電務軌道電路分布圖等技術參數實現共享。
3.人力資源共享。取得全專業防護資質的駐站聯絡員和現場防護員在符合相關規定的情況下可承擔多專業、跨專業防護工作,既有專業防護員可承擔巡檢作業時的多專業、跨專業防護任務。
五、工作制度
(一)段層面
1.季度例會制度。每季度召開工電供生產一體化季度例會,工、電、供各專業分別對本季度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協調整改措施。
2.月度計劃平衡會制度。每月召開月度計劃平衡會,工、電、供各專業對次月生產計劃進行協調。
(二)車間層面
1.月度例會制度。共同研究平衡作業計劃,協調解決結合部聯合作業的具體問題。
2.周協調會制度。共同研究審核周計劃,協調解決結合部聯合作業的具體問題。
(三)工區層面
1.周計劃會制度。協調安排次周天窗作業,解決結合部聯合作業的具體問題。
2.生產一體化例會。每日由工電聯合工區工長組織各副工長召開生產一體化例會,對前日的作業情況進行分析小結,對當日作業任務進行布置、協調,對次日作業計劃進行確認。
3.聯合作業碰頭會。當日作業前,由車站牽頭組織各專業召開聯合作業碰頭會,確定當日作業任務、安全預想、各專業相互銜接問題、作業時間、影響范圍、車輛編組及開行計劃等。
六、下一步需做的工作
第一,做好制度建設。工、電、供各專業對現行的制約和影響工電供專業融合發展的技術規章和管理制度進行修訂,通過“立、改、廢”的制度建設,建立同一標尺,實現管理體制機制的高效運轉。
第二,成立融合示范點。做好車間層面試點融合,在原設有工務、電務、供電的站區,選取一個融合示范點,在試點過程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待運行模式成熟后逐步實現全覆蓋推廣。
第三,做好生產組織深度融合。一是天窗利用融合,做到同一時段、同一區域范圍內統籌各專業綜合利用天窗;二是計劃管理融合,由技術部門編制綜合維修計劃,由車間組織執行;三是作業組織融合,將生產計劃、作業區段、設備維修周期盡量編制在同一時間段、作業段;四是生產指揮平臺融合,建立工電供生產指揮管理平臺,實現生產數據共享,推進工電供一體化管理的高效有序實行。
(作者單位為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綏德工電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