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鈺
摘 要 小米集團于2018年7月9日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小米自成立以來增勢迅猛,但近幾年凈利潤卻波動劇烈。基于此背景,本文結合財務報表,對小米財務虧損的原因及影響進行了分析,并提出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在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會計處理上的兩大改進方向。
關鍵詞 小米集團 凈利潤 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 會計處理
一、虧損原因分析
小米集團于2018年7月9日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作為業界普遍看好、處于成長期的標桿型公司,小米在2015—2018年的凈利潤卻波動劇烈,尤其在2017年出現了高達439億元的虧損。表1為小米集團2015—2018年合并利潤表中的部分數據,小米在巨額虧損的2017年,經營利潤高達122億元,說明其經營狀況良好。幾年來小米集團凈利潤與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趨勢始終高度一致,結合其招股說明書,我們確定小米集團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的變動。
二、虧損影響分析
小米集團遵循國際會計準則規定,將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以公允價值計量,并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導致凈利潤劇烈波動,其賬面虧損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加劇代理問題
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的上升實際上反映出公司經營狀況良好,然而公司價值提高得越多,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上升得越多,賬面虧損的數額就越大,這對管理層的治理能力提出挑戰,極易加劇代理問題。
(二)影響投資效率
對于眾多外部投資者來說,由于專業知識的限制或者對財務報表研究不到位,這些報表使用者對公司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了解不足,賬面巨額虧損很可能會誤導他們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影響投資效率和資源配置。
(三)增加融資難度
賬面虧損可能導致信貸機構降低其信用等級,加大公司融資難度,資金限制會對處于成長期的小米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此外,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上升直接導致公司2015年和2017年凈利潤為負,證監會對其持續盈利能力產生懷疑,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小米集團境內CDR同步上市計劃推遲。
三、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會計處理分析
(一)現行準則對比
如表2所示,在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權屬分類和會計處理方面,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正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向一致。
(二)會計處理兩大改進方向
將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全部劃分為金融負債或者權益工具,雖然較為簡便,但實際上忽略了其經濟實質。當企業經營狀況良好時,持有人傾向于實行轉換權,將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確認為金融負債會導致與小米集團同樣的會計錯配問題。企業經營狀況不佳時,持有人很可能贖回優先股,導致經濟利益流出,這時將其劃分為權益工具顯然是不合理的。
參照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公認會計原則,本文提出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會計處理的兩大改進方向。
第一,將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將信用風險引起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債務人在金融負債信用風險增加時確認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會出現會計錯配問題,而將信用風險導致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并在附注中列示變動原因,能更合理地反映企業“自身信用”和經營成果,克服“反直覺效應”。
第二,作為復合金融工具分拆。將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分拆,按未來轉換與贖回最可能比例和行權價格確定金額,分別計入“應付債券—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和“其他權益工具”,并進行定期評估,必要時進行重新分類。
(作者單位為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參考文獻
[1] 黃世忠.優先股性質認定、會計處理及其經濟后果分析——基于小米財務報告的案例研究[J].財務與會計,2018(10):6-9.
[2] 徐愛菲. IFRS9與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差異與應對[J].財會通訊,2018(22):122-126.
[3] 宋穎鳳.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會計處理研究——以美圖公司為例[D].上海國家會計學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