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謙
摘 要 2017年3月31日,財政部發布了新的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簡稱CAS22.CAS23.CAS24),內容保持與國際準則(IFRS9)趨同,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施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以及風險管理都帶來了影響。對于新金融工具準則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商業銀行應該如何應對?首先,應該健全風險管理體制,加強銀行員工對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培訓和學習,完善自身內部的管理制度,和已經實施新準則的商業銀行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全面分析新金融工具準則對自身帶來的利與弊。因此,本文針對新金融工具準則的主要變化,闡述了新金融工具準則對商業銀行帶來的影響以及面對影響商業銀行應該采取的一系列對策。
關鍵詞 金融工具準則 商業銀行 影響及對策
一、引言
新金融工具準則改變了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造成了影響,并且新準則對金融工具的業務信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施對于銀行的非理性擴張進行有效的約束和管理,更加有助于銀行的穩定經營和發展。現階段,新金融工具準則的提出和實施對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和沖擊,需要商業銀行采取有效的策略進行解決,促進新金融工具準則順利開展和實施。
二、新金融工具準則的主要變化
新金融工具準則修改制訂的內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將金融資產四分類改為三分類;二是將金融資產減值會計由已發生損失法更改為預期損失法;三是修訂套期會計相關規定,更加真實地反映銀行的風險管理活動。在2018年以前,我國對金融資產采用已發生損失法,通過客觀論證對資產損失進行確認,新金融工具準則實行以后,資產減值改為了預期損失法,按照金融資產質量和信用風險情況將資產減值利用不同的方式來預估損失。原商業銀行減值辦法分為信貸資產和非信貸資產以及金融資產三大類,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以后只分為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兩類。其次,金融資產風險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包含低信用風險資產、信用風險顯著增加、已經發生減值現象三個階段。低信用風險階段是商業銀行可以根據金融資產一年內的信用損失做好減值準備;再者,當信用風險顯著增加,按照金融資產的生命周期和損失金額做好減值準備;最后,如果借款人或者擔保人有資金償還困難,造成減值現象已經發生,應做好整個金融資產的減值準備。
三、新金融工具準則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對風險管理的影響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風險實行五級分類:正常類、關注類、次級類、可疑類以及損失類。新金融工具準則中的信用風險明顯增加,是根據初始確認和顯著性信用損失來確認得出的結果,對銀行風險管理提出了挑戰。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只有不斷加強銀行的風險管理才能提升銀行的競爭力,從而鞏固銀行在市場中的地位。我國現階段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缺失大量的業務信息,導致銀行沒辦法建立資產組合管理方式,也無法準確判斷風險的級別。為了更好地分析與識別風險級別,更快地建立風險管理制度,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行有利于商業銀行有效快速地分析風險,進而提升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給銀行帶來可觀的收益。但是金融工具如果運用得不合理會影響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不僅會給銀行帶來損失甚至還可能導致銀行破產。因此,新金融工具準則給商業銀行帶來的影響非常大,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
(二)對商業銀行損益的影響
新金融工具準則改變了商業銀行傳統的資產負債核算方式,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損失準備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其次,為了達到新金融工具準則提出的新要求,商業銀行要對銀行的內部經營模式進行調整和修改,主要是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進行調整。新金融工具的總的指導目標是將潛在的損失顯示出來,提前預測未知的損失。其次,非信貸類金融資產雖然預期損失率低,但是計提減值也會小幅度減少銀行的利潤。再者,如果商業銀行對一個月以上的貸款進行風險判斷,如果判斷預期信用風險增加,將大幅度影響商業銀行的損益。
(三)促使業務發展更加規范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地發展,商業銀行面臨著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進一步加劇等問題。為了對沖風險,商業銀行如果不改變業務發展模式,僅依靠傳統的銀行發展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市場的發展需求,傳統業務的盈利空間越來越小。這時銀行需要不斷改革創新,進行業務轉型。現階段,金融衍生業務已經成為部分金融機構的重要收入增長點,金融衍生工具有利有弊。雖然它可以有效地管理風險,但是也可能帶來大量的風險,并且如果不能及時地判斷風險,也會對銀行的經營帶來嚴重的影響。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施有可能掩蓋了風險程度,同時增加了商業銀行的監管難度,阻礙了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
(四)其他影響
一是管理層在減值模型和系統計算結果之外的主觀性調整應是董事會關注的重點;二是新準則實施的影響將傳導至業務管理和績效考核;三是新準則實施帶來流程改造和對數據質量的提升;四是新準則的實施將需要增強信用風險部門與財務會計等部門間的協調;五是新準則實施后,對內和對外的信息披露都會增加。
四、商業銀行應對新金融工具準則影響的有效手段
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施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成本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來應對新金融工具準則對商業銀行帶來的影響。
(一)健全風險管理機制,提高風險防控能力
要想降低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風險,首先應該健全和完善全面風險管理機制,風險管理包含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防范三個重要階段。加強風險管理最基礎的工作就是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而風險識別和分析最重要的是掌握更多的業務信息。首先,應該確定風險管理的目標,選擇合理的金融工具,從而確定商業銀行的資產。其次,商業銀行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健全風險管理制度。風險管理機制整體系統應該包含預警機制、風險識別機制、風險分析機制等。建立完善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機制是應對新金融工具準則的最重要的手段和策略。
(二)強化培訓和學習,提升業務技能
對于新金融工具準則而言,要想順利實施,重要的是加強相關人員的培訓和學習。因為新準則的順利開展需要依靠會計人員專業的素質和對準則的熟練程度。所以,新準則對商業銀行帶來影響的同時也對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業銀行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新準則的理解培訓和實際應用學習,讓員工快速掌握新準則的含義。同時,要深入了解新準則的實行對商業銀行整體帶來的影響,不斷分析和研究有效策略,推進新金融工具準則的開展和實施。
(三)優化完善內部制度,加強同行交流
現階段,我國的金融市場還不夠成熟,利率市場化正推向深入,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影響計量的準確度。其次,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會給銀行的風險管理造成較大影響。所以,應加快完善商業銀行內部的管理制度,明確各部門和人員的職責,相互監督和約束,對于不正當的操作行為進行制止。對風險架構、控制流程以及數據質量仍需進行大幅改進。目前,所有上市銀行已經全面實施新準則,其他未實施新準則的商業銀行應該與他們進行溝通交流,深入了解新準則的目標和思想,以及在執行新準則時應該注意的問題,提升對新金融工具準則的認知能力,更好地發揮新準則給商業銀行帶來的作用和益處。
五、結語
新金融工具準則的提出以及實施對于商業銀行的發展有利也有弊。對于新金融工具準則對商業銀行帶來的各種影響,商業銀行應該不斷研究應對措施,不斷強化風險管理,完善風險管理機制,讓銀行的員工參與新準則的培訓與學習,提升對新準則的認識和理解。其次,根據自身的實際經營情況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明確各部門人員的職責,發揮相互制約的作用,加強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提升風險管理水平,合理地選擇金融工具,推動新金融工具準則的順利開展和實施,促進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為重慶三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張麗芳.新金融工具準則對城市商業銀行的影響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8(35):109-110.
[2] 張昭昭.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18.
[3] 吳小剛.新金融工具準則對商業銀行的影響與對策探究[J].中外企業家,2018(26):47-48.
[4] 許進均.金融工具新會計準則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J].老區建設,2008(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