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倩
[摘 要]近年來,吉林省的經濟已經有了明顯進步,但吉林省的民營經濟與發達省份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現在融資困難等方面。長春市作為吉林省的省會,發展狀況與吉林省整體發展狀況息息相關,尤其在民營企業方面,融資難、融資貴是問題的關鍵,因此,要大力發展民營企業經濟,解決融資貴、融資難等問題,優化民營企業的結構。基于此,本文就民營企業的融資現狀以及造成困難的原因進行分析,并研究了民營企業的融資路徑,旨在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字]民營企業;企業融資;融資路徑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4.058
[中圖分類號]F27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19)14-0-02
0? ? ?引 言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想在體制上有明顯的優勢,就必須做好宏觀調控,并加強治理,這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內在要求,因此,民營企業要想得到更好的融資就必須從多方面出發,確定具體的發展對象,從政府、民營企業以及金融中介組織方面分別進行改革,整體上促進民營企業融資結構的最優化。
1? ? ?民營企業的融資現狀
1.1? ?融資供給情況
融資供給情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信貸投放規模不斷擴大,據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末,吉林省的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4 629.1億元,同比增長5.8%,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0.8%。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
18 948.2億元,同比增長5.5%;企業債券余額為1 208.9億元,同比增長18.3%;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余額為1 059.2億元,同比增長35.3%;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為732.9億元,同比增長2.3%。其次,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不斷變寬,據統計,長春市的民營企業占上市企業的50%左右。再次,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開辦了一系列國內短期貿易信用保險以及短期出口貿易信用保險等業務,進一步加強了保險融資的保障能力;還有一些保險公司如人壽保險,也為企業設置了一定的保障服務,減小了企業發展的風險;此外,小額貸款公司每年在逐漸增加,已經呈現出了較快的發展趨勢。最后,健全了融資企業的擔保體制,不斷加強控制風險,大幅度提高融資性擔保機構中的服務能力。
1.2? ?融資需求情況
從總體上而言,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呈現出以下幾個特征,融資需求不斷擴大、規模較低、渠道不夠多元、用途不夠分散,過于集中、結構較為簡單等特點。結合2013年統計的數據來看,長春市90%以上的民營企業需要向銀行貸款,2 000萬以下融資額度的企業居多,占到企業總數的60%左右,但有貸款資格的企業卻不到企業總數的50%。2014年,吉林省金融辦聯合省工商局等部門公開發布了成長型企業融資需求名冊,各金融機構積極開展營銷和對接,已為入冊企業提供了幾十億元的資金。2015年,各部門再次針對各種規模的近5 000家民營企業開展融資需求調查,篩選出有市場、有效益、具有一定償還能力、存在一定融資需求的企業,最終統計出民營企業融資需求總額60億元以上。2017年,一些相關研究人員通過走訪、問卷等形式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長春市民營企業融資需求迫切,約30%的民營企業認為企業發展資金非常緊張,約50%的民營企業認為企業發展資金緊張,約20%的民營企業認為企業發展資金不緊張,沒有資金需求。根據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民營企業融資需求在不斷增大,但民營企業大多時間總進行簡單唯一的產品生產以及研發制造,企業內部資金鏈相對緊張,資金需求越來越高。此外,企業在進行融資時,選擇的融資對象大多是銀行等機構,但由于一些條件制約,許多企業不具備向銀行融資的資格,民營企業所獲得的有效融資比例低。從這一現狀來看,資金短缺是一些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企業內部資金問題,那么很難帶動長春市整體的經濟發展。
2? ? ?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2.1? ?缺乏明確的融資計劃,融資工具選擇不恰當
長春市的很多民營企業沒有明確的融資計劃,沒有一定的保證手段,對于能否及時還上貸款也沒有明確的目標。此外,據調查顯示,許多企業意識到了內部資金不足,但沒有意識到資金不足可能是由于企業融資需求管理不當而引起的,形成了融資困難的局面。民營企業融資信用方面存在問題,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雖然企業在嘗試貸款時會提出許多好的項目,但由于信用評估體系不健全,使銀行很難向他們發放貸款。民營企業對融資工具的選擇不恰當,也是造成融資困難的一個原因,不當選擇會減弱組合功能。融資工具,通俗而言是融資過程中所選擇的融資方法,民營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可以根據企業的發展特點,選擇合適的融資工具,在此過程中要綜合考慮企業的融資需求、融資成本以及融資風險等方面,正確判斷企業發展的性質以及發展階段,針對企業特點,選擇適合企業的金融機構,并進一步研究各類貸款產品。
2.2? ?銀行貸款困難
民營企業內部存在所有制的問題,一些銀行貸款機構會以此為理由拒絕發放貸款,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在設置有關貸款規定時會提高要求,允許較大規模企業以及上市公司進行貸款,由于民營企業達不到這方面的要求,所以會導致貸款失敗。此外,國有四大銀行資金大多貸給了國有企業,貸給民營企業的貸款少之又少。
2.3? ?政府扶持力度不夠
吉林省政府以及長春市政府每年都會發放大量的資金用于扶持科技項目,但這些資金大多分配到大學、科研機構、政府孵化園去,相比之下,政府對民營企業的資金扶持相對較少。此外,政府沒有制定相關政策和體制進行扶持,這些問題都導致了民營企業融資困難。
3? ? ?推動民營企業融資的路徑分析
3.1? ?優化自身融資能力,提高融資效率
企業要想優化自身能力,提高融資效率,首先,確立正確的融資理念,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企業的融資理念主要體現出效率性,因此,民營企業應合理分析多種融資方法,綜合考慮企業的基礎、企業的規模以及企業的發展階段,以此來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收益。其次,完善民營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如果企業想要提高融資能力,就必須做好這方面的改進工作,民營企業內部要確立明確的產權界定,調整企業管理方式,堅持走規范化管理之路,不斷完善企業內部的監督機制,促進企業的良好發展。最后,民營企業解決企業內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解決該項問題能有效降低融資交易的成本,從而促進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3.2? ?加強與銀行合作,提供資金支持
一方面,各個銀行機構要改變以往的傳統觀念,適當降低貸款要求,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融資服務,在銀行機構的發展過程中,既要重視利潤,又要了解當下的市場導向,根據銀行機構的內部發展來確定授信范圍以及授信額度,切實解決民營企業的資金需要,促進兩者的友好發展。就企業而言,企業還要有一定的風險防范意識,需要加強內部監管,提高監管的相關技術水平,實現企業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銀行與企業之間要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不斷加強兩者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業務往來,一定的合作可以促進兩者共同發展。銀行和企業在進行合作時可以借鑒西方先進的經驗,根據自身的發展特點以及本國國情,確立有效合作。
3.3? ?政府部門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部門可以通過改善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來為民營企業的融資提供支持。第一,政府可以通過建立相關體制來幫助民營部門發展。體制既是一項基礎,又是一項保障,只有在規定體制內開展工作,才能更好地發揮經濟政策的作用,因此,政府給予的支持能很好地降低商業運營干預,提高民營企業在市場上的地位,從而使金融制度朝著自由化、市場化方向發展。第二,政府要針對市場主體進行政策引導,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當下的民營企業融資結構不合理,一些外援的融資比重不夠高,沒有豐富的融資渠道,因此,政府應該加強市場融資對民營企業的尊重,在上市標準、企業并購等方面適當放寬條件或者清除當下的一些制度障礙,鼓勵民營企業向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方面轉化,為一些符合產業政策的民營企業創造上市條件以及債券發行,鼓勵民營企業加入民間投資項目,拓寬外源融資渠道,積極鼓勵民營企業,包括一些中小型企業與大企業之間建立合作關系,利用大企業的資金鏈來帶動民營企業的發展,同時促進民營企業向大企業過渡。
政府可以通過建立良好的市場交易環境,深化金融體系改革來促進民營企業融資。首先,政府可以將金融市場體系發展為多元化,不斷開放資本市場,融資體系的多元化可以有效解決一些民營企業存在的風險問題,同時滿足企業在不同階段的融資需求。其次,政府可以使金融組織體系呈現多層次化的發展方向,不同層次、不同服務定位有利于形成分工明確的金融供給格局。最后,政府在建設金融服務體系時可以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準確了解并研究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現狀以及原因,并利用自身權威性進行及時宣傳,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為民營企業提供支持,同時,政府還可以積極加強民營企業與各種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促進民營企業融資的發展。
4? ? ?結 語
民營企業要想平穩進行融資之路,就必須要協調多方面的因素,不斷進行改革,向先進企業看齊,明確自身的局限并加以改進,減少負面影響,建立良好的企業信譽以及企業內部結構,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打下堅實的基礎。
主要參考文獻
[1]潘敏.資本結構、金融契約與公司治理[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
[2]趙蒲,孫愛英.產業競爭、非理性行為、公司治理與最優資本結構[J].經濟研究,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