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角度對執行的定義和內涵進行分析,基于執行實踐的實質,針對如何提高執行的效果從主體、客體和發展觀三個哲學要素維度逐一進行闡述論證,并提出執行的方法論——經緯模型。
【關鍵詞】執行 哲學 方法論
一、執行的定義及內涵
美國著名質量管理專家戴明(W、E、Deming)首先提出PDCA循環中的執行(Do)闡述了執行在管理中的重要性。簡而言之“執行”就是“做”。執行是把目標轉化為成果的實踐過程;是目標與成果之間“必不可少的關鍵一環”;是目標和成果之間的橋梁。目標是執行前對結果的預期,成果是目標執行的終了狀態,發現目標和成果的差距并對以后的執行進行指導,達到執行的閉環。
二、執行的哲學觀
執行作為一種實踐,實踐的哲學觀均適用于執行。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馬克思主義主客體觀認為,主體是指從事著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人,客體是實踐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對象。馬克思主義發展觀認為實踐是動態的,實踐隨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變化而不同。執行作為動態的過程必然具有發展的本質,把目標和成果聯系起來實現兩者的相互轉化。
三、執行的哲學要素
(一)執行的主客體觀
1.執行的主體。毫無疑問人(勞動者)是執行的主體。由于管理中涉及到組織的概念,管理執行的主體的復雜程度基于組織的復雜程度,所以執行的主體是存在不同的層次,執行的主體包括執行相關的所有主體,是一個廣義上的主體。執行的主體必須從主體的范圍、主體的能力、主體之間運行效率、主體的能動性等方面進行考慮和優化。
2.執行的客體,執行的客體即執行的對象,包括任務(目標及勞動對象)和方法措施(生產工具)。只有正確的認識客體,主體才能充分的發揮能動性達成執行的效果。要確定合理的執行客體,就必須對客體進行模擬評估,制定合理的任務,確實可行的方法措施,并且有實現任務的支撐性工作。執行的客體必須從客體的合理性、客體的可行性、客體的可評價性等方面進行考慮和優化。
(二)執行的發展觀
執行通過主體和客體的結合發展來實現,鑒于執行發展的本質,其隨時間推移而處于不同狀態,進而發展可用來表征執行的程度,只有用發展才能對管理目標的實現制定一個標準來衡量執行效果,進而對主體進行評價考核。
1.發展觀的合理性。發展觀的合理性和客體的合理性緊密聯系在一起綜合決定執行的合理性,對于不合理的執行若與時俱進,及時調整,可使執行不遠離合理。另外,對于執行中出現的困難不可以作為否認執行的合理性的依據,防止執行主體消極性的滋生和擴展。
2.發展觀的階段性。執行的發展是分階段循序漸進的,只有把握執行的階段性才能有利于客體的可評價性,不分階段的執行會出現本末倒置,影響執行的效果,分清執行的階段,能保證實現執行的閉環。另外,執行可根據階段的不同確定對執行的監控力度,防止執行和監控資源的浪費,在兩者之間均衡利弊確定執行的階段長度。
三、執行模型的建立
執行的方法論是基于執行的哲學分析,以主體、客體和發展為主要因素,圍繞客體為中心,以實現目標和成果的高吻合度為宗旨而建立的模型——執行經緯模型。
(一)經緯模型建立原則
1.合理可行原則。執行必須是合理可行的,此原則的基礎是基于客觀環境分析而不是基于主觀判斷。
2.謹慎原則。模型建立時要經過謹慎的測試和論證,一旦模型確定要維持相對穩定,模型的調整更要慎之又慎,切忌朝令夕改。
3.目標導向原則。一旦確定執行的目標,就要以目標作為基礎調整主體、部分客體(措施)和發展。調整地順序為部分客體(措施)、主體和發展。
4.成本原則。在建立模型是要在模型的建立成本和通過模型能實現的收益方面進行權衡,防止資源的浪費。
(二)經緯模型建立步驟
1.確立執行的客體。模型建立的核心部分即確立執行的客體。客體的內容必須包括任務、措施、標準三部分。客體的制定必需和主體充分溝通。
2.客體測試。本著合理可行的原則,從合理性、可行性和評價行等方面對客體進行測試,若發現違背此原的部分則對客體進行調整,調整原則為目標導向。
3.確定模型的經度(發展)層面。發展變量根據客體計劃進度而定,執行經面可以按照:年經面、季經面、月經面、周經面、日經面、階段經面等展開,經度面越密集,跨度越短,實際操作的過程的吻合度會越高,另外緯面越低,需要的經面就越密集。
4.經度(外部閉環)測試。從執行發展觀的合理性和階段性進行測試,若測試不通過則根據謹慎和目標導向原則對發展層面進行調整。在模型經過一段時間執行后,對執行的結果和模型進行對比分析,用實踐對模型進行檢驗,對差距的原因進行分析,在遵循目標導向和謹慎原則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對模型的糾偏調整。
5.確立模型的緯度(主體)層面.客體按照主體的層面逐層展開,執行緯面可以按照集團緯面、區域緯面、公司緯面、業務緯面等展開。上一緯層的客體對下一緯層的客體起到指導、導向作用;下一緯層的客體對上一緯層起支撐作用。
6.緯度(內部閉環)測試。確定了緯度的層級后,為了保證執行的效果,需要對主體的勝任能力進行測試。緯度測試主要從主體的能力、效率和能動性等方面進行,對于測試結果不合符要求的根據目標導向原則,在調整部分客體后仍無法滿足要求的情況下對主體進行調整。
四、結論
執行是主體、客體和發展觀三個要素相互作用的綜合體。執行由于其發展的哲學要素使其動態化、復雜化,所以對執行的管理必須有發展的觀念,但是作為執行的主體又存在能動性,故執行的發展觀中必須考慮主體的能動性。正如三點確定一個平面的道理,只有從主體、客體、發展三個維度才能確定執行;才能保障執行;管理的理論才有可能實施,戰略才有可能實現。
參考文獻:
[1]姜汝祥.錫恩業務流程4R管理模式[M].北京:中國民族音像出版社,2004,
[2][美]博西迪,[美]查蘭著.劉祥亞,等譯.執行[M].機械工業出版,2008.
[3]李文武.企業執行力矩陣[DB/OL].博銳管理在線,2008.
作者簡介:趙勝敏(1980年7月),男,漢,河北贊皇人,經濟師/資產管理,碩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