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葉
[摘 要]本文結合筆者的實際教學過程,構建了一套以“微課和雨課堂”為代表的大學計算機課程混合實驗教學模式。該混合實驗教學模式將智能手機引入課堂,使智能手機成為課堂輔助教學的重要工具,賦予了傳統教學全新體驗,讓教學更加靈動高效。本文主要以雨課堂作為主線,在雨課堂中加入微課。這種模式增加了課程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得到了教學大數據,同時,高校通過使用雨課堂進行期末考試,實現了過程性評價有據可依。
[關鍵詞]微課;雨課堂;智能手機;混合實驗教學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4.093
[中圖分類號]G434;O65-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19)14-0-02
0? ? ?引 言
隨著“互聯網+”教育的深度發展,高等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數字化教學是教育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在線學習和移動學習成為高校教育的一種發展趨勢。碎片化學習已經成為當今大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手段,同時,各個學校的教學都面臨巨大挑戰。各大高校紛紛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混合式教學應運而生,混合式教學是在線教育資源和離線面授教學的一種整合,是介于完全傳統課堂教學和完全在線授課的一種中間態,出現了微課、慕課的身影,這種教學雖然實現課堂知識點的微小化,網絡化,但教學手段無法系統、完整地組成課堂教學,不成體系。本文采用微課和雨課堂搭建了一種新型混合模式的大學計算機課程進行實驗教學來完善課堂教學體系。
1? ? ?大學計算機課程的實驗教學現狀
大學計算機課程是面向筆者所在院校全體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提供計算機知識、能力、素質方面教育的公共必修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應用性都很強的基礎性課程,學生專業課學習和日后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課時驟減的背景下,學生要掌握課程所有知識和技能,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CRE)之MS Office高級應用,但僅在機房授課的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掌握所有知識和技能,教學難度很大。因此,結合筆者所在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本文提出相應的改革方案——借助微課和雨課堂的混合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教學方式,從而達到因材施教、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在實踐教學中對微課和雨課堂進行教學評價,為后續混合式教學提供數據支持。
2? ? ?微課和雨課堂優勢互補的教學方式
2.1? ?大學計算機微課實驗教學
2.1.1? ?大學計算機微課實驗教學優勢
傳統課堂將復雜知識點碎片化、情景化,并做成微課應用到計算機教學中,從學生學習心理和習慣出發,通過任務導向、問題驅動、活動設計等多方策略設計課程,制成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短視頻,課前通過微信班級群發送給學生。初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感覺這種教學方法比較新穎,給傳統課堂注入新的活力,且靈活度高,滿足學生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2.1.2? ?大學計算機微課實驗教學問題
雖然微課有很多優點,但是實施一段時間后反饋出一些問題。①學生自覺性和自主性差。高職學生本身進校成績較低,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控力較差,是否真的觀看視頻,通過預習是否能夠真的掌握知識點,教師無從知曉,只能通過傳統抽查提問或社交工具獲得,無法實現差異化教學。②監督管理機制比較薄弱。學生使用手機的頻率越來越高,上課期間邊做題邊追劇、打游戲聽音樂,監督管理比較困難,微課教學亟須一種方式占領學生的移動終端,且需要一種方式來監督反饋。③制作優秀的微課難度大。微課制作絕不僅是做一個視頻那么簡單,設計一系列內容完整、知識點連貫的微課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教師在不停備課、做課件、錄視頻,工作量特別大。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雨課堂這個智慧型教學工具顯得非常重要。
2.2? ?雨課堂的教學優勢
“雨課堂”是清華大學和學堂在線共同研發的一款連接師生智能終端的免費智慧教學工具,目的是全面提升課堂教學體驗,讓師生互動更多,使教學更為便捷?!坝暾n堂”將復雜的信息技術巧妙融入Microsoft PowerPoint與微信中,用手機開設課程,方便學生加入,實現了在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和課后復習的有效互動,使教師實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寓教于樂,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坝暾n堂”創新引領課堂革命,推動混合式教學,僅需在Microsoft PowerPoint 2010以上版本安裝一個小插件,將教學過程中形成的數據儲存在云端,教師無須修改PPT就可以進行混合式教學。雨課堂受到很多一線教師的青睞,經過各科教師的實踐與實驗證明,使用雨課堂教學的學生比未實施的學生收獲度更高,最大的優勢是改變傳統知識單向灌輸型課堂,用數據透視學習過程,實現過程性評價有據可依。
2.3? ?結合微課和雨課堂二者優勢搭建的混合教學模式的優勢
大學計算機實驗教學和其他課程不同,實驗教學有時必須實際操作、現場指導,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教師進行現場指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將微課和雨課堂進行有機結合,共同搭建出一種新型混合實驗教學模式,使用該教學模式實現不懂的知識點明確化、學生反饋匿名化和教師線上線下指導的全過程數據化等目標。
3? ? ?基于微課和雨課堂的大學計算機課程設計
本文研究設計了基于微課和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活動。首先,通過微信關注公眾號“雨課堂”,教師在開課前生成大學計算機課程的二維碼,創建線上班級,邀請全班學生加入,學生在第一節課上課時通過手機微信掃一掃進入班級,開啟線上課程學習之旅。雨課堂中的學生可以是個體,也可以組建學習小組,有系統隨機、學生自由、教師指定3種方式。在整個計算機教學中,課程以任務驅動模式在學期初將大學計算機內容分模塊、分任務進行教學,每一任務的教學設計都包括課前、課上、課后3部分。
3.1? ?課前上傳微課視頻和預習課件,實現任務驅動
教師在課前通過雨課堂教師端提前發布學習任務,將帶有錄音、微視頻或者MOOC視頻的課件推送到學生端,并通知學生預習。學生通過雨課堂學生端觀看視頻或手機課件進行任務預習,完成預習之后可提出問題,預習結果直接反饋到教師端,必要時可以添加課前測試題來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教師收集學生不懂的問題,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地提供指導。因為大學計算機課程是實驗教學,簡單的內容可以只發布PPT課前預習課件,對于難度大的知識點,可以借助微視頻來幫助預習,教師課前將大學計算機課程中的重點、難點或PPT課件不易講明白的內容有針對性地錄成微課,錄制操作演示實例,供學生反復觀看。這種方式將微課和雨課堂結合起來,在課前預習上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2? ?課上創新性互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授課環節上,教師根據課前學生預習完成情況以及反饋的“不懂”問題進行教學設計,重點講解學生集中的問題。教師通過雨課堂實現點名簽到、多屏互動、開啟彈幕、課堂紅包、限時習題、學生行為自動采集等一系列任務,隨機選擇某一小組進行匯報講解、小組討論、小組互評、教師點評;學生參與雨課堂提供的課內限時習題、課堂互動、課后反饋等進行學習。學生課上不用忙于抄寫或拍照記錄課堂筆記,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點擊“不懂”按鍵,還可以發送彈幕互動,使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監督和指導。此外,課上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綜合任務、創新任務并進行成果展示,強化學生成就感,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合作和創新學習的能力。
3.3? ?課后完成作業測試,收集教學大數據
課后教師可以通過平臺發送課后測試題或者補充教學資源,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測驗并收集學生測驗情況作為平時成績。整個課程在雨課堂平臺上自成體系,學生可在雨課堂學生端重溫課件和所有資料的全部內容,方便日后復習時反復觀看。教師結束雨課堂教學后,可以通過系統自動推送的課后小結查看課堂所有數據,包括簽到信息、預習情況、習題數據、課件數據、試題數據以及學生對課程的評價等,這些數據可以到教師綁定的指定郵箱下載保存,進行后續分析。
4? ? ?雨課堂調查問卷及分析
本次調研采取在線雨課堂匿名問卷調查的形式,實時推送調查結果。調查問卷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對雨課堂的喜愛程度、是否愿意利用信息化工具和手段學習、是否主動使用雨課堂學習、是否愿意推薦給學弟學妹、使用雨課堂是否方便向老師提問等問題。學生問卷結果如下:本次對使用雨課堂試點的4個班級進行調查,學生總人數206人,回收有效問卷結果
206份。調查數據顯示,超過87.5%的學生喜歡使用雨課堂授課,86.5%的學生認為微課和雨課堂結合讓他們的學習更加自主,88.5%的學生更愿意把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推薦給學弟學妹和其他任課教師,81.2%的學生一致認為該混合教學方式可以提高期末考試成績。
5? ? ?運用雨課堂開展教學評價
對學生實行過程性考核不只看期末考試成績,高校利用雨課堂的這種評估方式更看重學生平常作業提交,可以有效督促學生認真學習。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由以下幾部分組成,20%的出勤和課堂表現,30%的基礎實驗,以及50%的期末卷面成績。使用雨課堂學習的班級中運用雨課堂平臺開展期末考試,考試前,先將提前準備好的Word試題批量導入雨課堂平臺生成PPT試卷,設置試卷的發布時間和截止時間,學生掃碼進入考場后,開始答卷,到時間自動收卷。整個考試實現了無紙化考試,不需要組織閱卷,收卷后自動打分,試卷成績生成Excel表格,不需要做試卷分析,實現試卷分析智能化。
6? ? ?結 語
雨課堂作為新的智慧型教學手段,與微課配合使用,可以提供更好的互動,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微課和雨課堂混合應用到計算機教學中,得到了學生較好的評價,雨課堂以一種平民化的教育實現方式,將在線教育和實體課堂的優勢相結合,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方式,幫助教師實現差異化教學,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與教師一起參與課前、課上、課后的每一個環節。
主要參考文獻
[1]劉聿一.基于微課和雨課堂《審計基礎與實務》課堂教學研究[J].時代金融,2018(11).
[2]盧行偉,田茂毅.基于微課和雨課堂的大學計算機混合實驗教學模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6).
[3]陸雨芳.探析借助“雨課堂”助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J].福建電腦,2018(9).
[4]章蕓,劉金華.基于微課和雨課堂的分析化學課程教學初探[J].廣東化工,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