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



[摘 要]本文對廣州市準公益企業進行財務分析后發現,部分企業存在資產負債率偏高、債務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同時各企業普遍盈利能力較弱,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可能對未來廣州市基礎設施投資項目的推進落實帶來影響。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通過穩定政策支持、優化企業債務結構及提高自主造血能力等手段全面建立準公益性企業財務防控體系,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準公益企業;財務風險防控;財務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4.006
[中圖分類號]F2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19)14-00-02
0? ? ?引 言
準公益性企業承擔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的重要責任,成效產出直接關系人民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而準公益企業運營情況如若不佳,則會影響社會職責履行,甚至影響當期財務狀況,導致債務違約、企業破產,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會誘發大規模職工失業,影響社會穩定。本文主要研究了廣州市近年來在公開市場發行債券的準公益企業的財務狀況,并選取長江三角洲地區優秀同類企業予以對比,分析評價廣州市準公益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狀況,并據此提出改進思路。
1? ? ?準公益企業財務基本情況
本文選取廣州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交投集團”)、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地鐵集團”)、廣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城投集團”)、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交通”)、南京市交通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南京交投”)作為分析對象。各企業基本情況如下。
(1)交投集團。成立于2007年,主要負責廣州市高速公路項目建設、投資及運營管理工作。目前,集團已通車高速公路項目共12個,里程總計635 km。截至2017年底,公司總資產785億元,凈資產266億元,實現營業收入58億元、凈利潤13億元。
(2)地鐵集團。1992年成立,于2015年改制,承擔廣州市軌道交通系統建設和運營管理職責,同時經營以地鐵相關資源開發為主的多元化產業。目前,集團運營線路共13條,里程總計392 km,車站233座。截至2017年底,公司總資產2 665億元,凈資產1 633億元,實現營業收入91億元、凈利潤1億元。
(3)城投集團。成立于2008年,從事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建設、運營和管理,通過逐步向市場化轉型,現經營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產經營、開發置業、資本運營、文化旅游5大業務板塊。截至2017年底,公司總資產1 136億元,凈資產575億元,實現營業收入22億元,凈利潤4億元。
(4)江蘇交通。2000年設立,主要負責江蘇省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投融資、全省高速公路的運營和管理。目前,管理全省86%的高速公路,管轄里程4 066 km。截至2017年底,總資產2 923億元,凈資產1 033億元,實現營業收入448億元、凈利潤87億元。
(5)南京交投。2002年成立,肩負南京市重大基礎交投設施的融資、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任務,先后承擔高速公路、過江通道、高速鐵路。截至2017年底,總資產938億元,凈資產408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07億元,凈利潤11億元。各企業主要財務指標情況如表1所示。
2? ? ?企業財務狀況
廣州市屬各準公益性企業在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指導和支持下,結合企業行業特點,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在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經濟指標持續向好。但是,通過各項財務指標分析可以發現,部分企業存在資產負債率偏高、債務結構不合理、盈利能力較弱等問題,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可能對未來基礎設施投資項目的推進落實帶來影響。
2.1? ?部分企業資產負債率偏高,償債壓力大
準公益性企業均為資本密集型企業,項目投資回收期長,一般認為,企業要想實現財務穩健,資產負債率應控制在50%~60%。以此為標準,則各準公益性企業資產負債率控制在穩定范圍內且有下降趨勢,但部分企業資產負債率仍然偏高,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在負債高、償債能力低的情況下,如企業投資規模擴大,資產負債率不斷接近并突破75%的警戒線,不僅面臨新增融資困難的問題,還會加大現有債務償還壓力,給企業帶來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從流動、速動比率表現上看,交投集團指標偏低,反映企業整體償債壓力較大;地鐵集團和城投集團經營現金流動負債比較低,反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額的能力較弱,短期償債乏力。
2.2? ?債務結構不合理,資金錯配風險高
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回收期普遍較長,負債期限與之匹配度越高則財務風險相對越低。目前,廣州市準公益性企業短期負債比重高,容易受融資市場波動影響;長期負債比重較低,存在資金錯配風險。隨著未來企業投資額和負債額的增長,風險敞口將進一步擴大。其中,債務結構分析情況如表3所示。交投集團、城投集團長期負債資本化比率指標偏高,反映其權益類融資比例偏低,長期、穩定資金來源不足。此外,部分企業受到前期政府融資平臺認定以及清理政府隱形債務影響,融資能力受限。
2.3? ?資產收益率偏低,自主造血能力弱
廣州市準公益性企業凈資產收益率偏低,整體盈利能力較弱,各企業資產收益情況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廣州市屬各準公益性企業凈資產收益率僅在1%上下,遠遠低于社會資本所要求的資產報酬,甚至低于普通銀行貸款利率。如企業不能形成“長效自養”的運營模式,提高自主經營能力,承擔的巨額投資建設任務將只能依靠政府供血,從而加大了財政壓力和整體去杠桿難度。
3? ? ?改善廣州市準公益企業財務狀況的建議
廣州市政府對準公益性企業在資金安排以及資源配置上給予了有力支持,能夠有效幫助企業降低資產負債率、提升盈利能力。同時,各企業不斷加強財務管理,拓寬融資渠道,提高管理效能,進而獲得項目效益,促進企業穩步健康發展。但部分企業資產負債率依然偏高,償債壓力較大,債務結構不合理,資金錯配風險高,且普遍存在資產收益率偏低、自主造血能力較弱的問題。針對上述情況,同時借鑒外省優秀同行企業的經驗做法,為改善廣州市準公益企業財務狀況,政府和企業應當共同努力,全面建立準公益性企業財務防控體系,保障企業穩健發展,順利推進基礎設施投資項目。
3.1?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
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應通過安排專項資金、補充項目資本金、土地資源配置、政府債置換、盤活資產和市場化轉型等方式,保持企業資產負債水平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在支持過程中,政府應盡量使政策決策和執行保持穩定,降低“一事一議”帶來的決策和執行成本,提高企業管理的效率。
3.2? ?企業優化債務結構,拓展多元化融資
準公益企業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政策扶持,也需要根據自身投資需求和能力開展多元化融資,拓寬融資渠道,降低單一渠道融資風險。同時,企業應加大直接融資力度,相應提高長期負債和權益融資的比率,優化債務結構,防范大額債務集中支付對企業償債能力造成沖擊。
3.3? ?提高企業自主造血能力,完善考核激勵措施
面對廣州市準公益性企業普遍自主盈利能力弱的現狀,政府和企業可利用考核制度,加強激勵約束,引導各企業不斷提升市場化運作水平。在考核原則中,一是要求企業圍繞增收節支、降本增效下功夫,同時盤活資源,挖掘現有業務的經營潛力,拓展產業鏈相關聯的高增值項目;二是鼓勵企業在能力范圍內開展多元化經營,開辟和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主要參考文獻
[1]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廣州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度信用評級報告[R].2018.
[2]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度第四期中期票據信用評級報告[R].2018.
[3]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廣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跟蹤評級報告[R].2018.
[4]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2018年度跟蹤評級報告[R].2018.
[5]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南京市交通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信用評級報告[R].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