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菡
【摘 要】語言是信息的載體,無論是知識信息、生活信息還是情感信息,都是以語言作為載體來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語言存在于各種產生信息的場景之中,并作為場景中的一定情形的表達形式。因此,筆者基于這些理論提出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法的觀點,并通過研究得出了從趣味性以及語言基礎知識運用兩方面來創設英語情景的觀點。
【關鍵詞】小學英語;情景教學;語言
一、語言情景教學法的特點
情景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場景,使學生在場景中能夠體會到主題內容所產生的實際效果,并將自己置身于情景中,依情景而生情思、生語言的教學方法。
有效情景的創設涉及到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的角色、體會到在場景中自己的活動以及由活動而產生的情感體驗。情景教學的目的在于通過營造場景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情景中的活動所帶來的效果。在情景教學中,具體的形象及環境的具體條件都可能給人帶來潛移默化的作用,而學生會由于受到情景的潛移默化而有感可發、有言可發,從而形成自己的語感。
二、小學生英語教學的分析
小學英語教學是基于學生年齡特征、小學學科設置而采用的教學方式。多數小學英語教材是以生動形象的圖片以及簡單的日常會話為主要內容,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也是基于迎合學生需要的趣味性以及語言學習的基礎性為主要特點。
1.趣味性
小學生的直觀形象思維優于抽象邏輯思維,在記憶中形象記憶、動作記憶、情景記憶也居于優勢。因此,從小學生的心理能動性出發,小學英語的教材設計多為形象生動的圖片以及活潑、熟悉的對話。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也是采用各種能夠提起學生興趣的活動方式來進行,例如看圖說話、情景對話、小品表演等。通過這些活動,可以使他們充分體驗到英語的趣味,從而培養其英語學習興趣,并為語言的學習打下心理基礎。
2.基礎性
小學英語是為了更高年級或更高學校的英語學習打基礎,因此其內容多是以發音、基本詞語積累以及基本的會話方式來體現。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教師既要注重趣味性,還要注重基礎語言知識的積累以及基本聽說讀寫技能的發展。
小學英語的基礎性除了表現在語言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礎方面,還需有學生的興趣基礎。而在學生具有一定的基礎上也可以加強興趣,可以說,趣味與基礎是互相促進、相互發展的。
三、小學英語教學中情景教學的設計方式
英語情景教學法是一種依據情景、融入情景、借助情景而進行各種對話及內心自我表達的教學方法。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情景,以實現成功引導學生感知情景、融入情景,依情景而交流,并在交流中養成一定的語言知識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1.趣味性的體現
趣味性是指能夠激發人喜愛的情感,并吸引人產生接觸或參與欲望的性質。在教學中,趣味性是拉近學生與學習之間距離的一個重要方式。教師在設計情景時,要體現出內容的趣味性,所以情景設置必須要活潑、相對熱鬧,并富有獨特性和新穎性。
(1)生動形象的形象供給
小學生的身心處于發展狀態,他們的形象思維及形象記憶能力比較強,在注意力的廣度及深度方面還不穩定。要想讓學生集中注意力來學習英語,單靠課本內容的趣味性是不夠的,還需要從教學設計方面體現出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促進學生的全身心注意力。因此,小學英語教育必須要體現出其趣味性。
例如,在牛津版6A Unit 1 Public signs中,為了更好地傳授各種公共標志的讀法并讓學生深刻記憶,教師需要借助各種圖標的具體圖像或抽象圖像來加強學生加強。學生可以根據教師展示的圖像進行單句練習,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對圖標的識別能力,也能增強學生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
教師在組織趣味性游戲的過程中,場面不能無限制地從時間上延長,以免影響教學安排;也不能夠無限地拓展,以免浪費學習時間。
(2)模擬游戲的組織
模仿游戲是指對現實生活或虛擬世界中某一情狀進行模仿的游戲。在模仿游戲的過程中,游戲者需要根據游戲中的情節需要進行信息傳遞,同時也要在信息的傳遞中推動游戲主題的發展。
小學英語課堂上的模擬游戲可以是模擬現實生活中某個情景的游戲,如工廠車間制作、家庭聚會等;也可以是模仿視頻上虛構的游戲,如葫蘆娃的故事。當然,也包括學生想象的故事游戲。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各種游戲,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而促進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的發展。例如,在學習牛津深圳用上海版的Module 1 Getting to know each other時,學生就可以借助現實生活中新生進班的游戲來進行口語訓練。
2.語言基礎知識的運用
語言基礎知識是語言體系的基礎構架。在小學學習過程中,聽說能力占有很大的分量,但語言基礎知識的積累也十分重要。沒有一定的語言基礎,就難以進行各種對話或者自我表達,聽說讀寫的基礎能力就無從說起。有關語言基礎知識的運用,教師可以將全身動作教學法及任務型教學法融入到情景教學中。
(1)全身動作教學法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在常規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吸收知識、發展能力主要是通過口頭及筆頭訓練。但是在全身動作教學法中,學生可以通過語言、四肢動作、面部表情來進行英語的學習。
全身動作教學法與情景教學法的交融主要表現為:在情景中學生利用自己的四肢動作、五官動作及面部表情來進行信息交流,并有效地融入語言,由此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例如,在牛津英語6A Unit 2 Bears birthday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代表不同的月份或者序數詞。教師對學生發出月份指令,聽到相關指令的學生就會立刻站起來。為了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也可以加大指令的密集性,使學生在可能出錯或避免出錯的緊張氛圍中產生興奮的情緒,因而增加游戲的趣味性。
(2)任務型教學法的交融
任務型教學是指,教師布置一個任務,讓學生圍繞該任務進行語言練習,從練習中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
任務型教學主要是任務的指派以及任務的完成,在這兩者的中間過程,學生通過相關詞匯及句型進行口頭或者書面的語言訓練。例如,在教學牛津英語6A At Christmas時,教師要針對手表、錢包、茶壺、計算機、滑板等單詞的識記以及be from的表達進行任務設置,學生可通過對話“This…is from”或“It is from”等句式來進行操練,在操練中記憶單詞并學會句式的運用。
四、小結
情景教學法可以為學生提供語言交際場景,使學生能夠借助情景來進行語言學習,從而加深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促進語言知識記憶。本文通過對英語情景教學法、小學英語教學特點的分析,提出了體現英語趣味性及語言基礎知識運用的小學情景教學法的運用方式,期待通過該分析能夠給小學英語教育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王薔,主編.小學英語教學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束定芳,莊智象,編著.現代外語教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4]陳建歡.情景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
[5]楊琴.情景教學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