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高校各類突發事件日益增多,嚴重影響到了校園穩定和安全。文章以4R危機管理理論為工具,以此分析廣東C高校學生非正常死亡突發事件案例,并在此基礎上以4R理論視角得出相關的建議,為其他高校提供可借鑒之處。
關鍵詞:4R危機管理理論;突發事件;案例分析
近年來,高校突發事件持續上升,受到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如果不能正確處理突發事件,會直接影響到校園的穩定與安全。羅伯特·希斯在《危機管理》一書中首次提出4R危機管理理論,并將危機管理分為縮減力、預備力、反應力、恢復力四個階段。即用過減少和控制突發事件的危害性和風險性,通過預警系統監控事態的進程,采取有效措施處理,事后恢復原狀,盡可能降低負面影響。文章以4R危機管理理論為指導,以此分析廣東C高校學生失聯突發事件案例的做法,并在此基礎探討案例反思 。
一、案例概況
李明(化名),男,擔任班級學習委員,學習成績一般,工作認真負責,性格較為內向。據了解,近期未發現該生有心理異常表現,也無心理預警記錄,家庭未發生突發事件。該生于3月26日晚上6:10分上完課后,前往飯堂吃飯后獨自離開。26日晚沒有回宿舍睡覺,27日早上也沒有去課室上課,舍友發現后馬上(上午9:00左右)匯報輔導員。輔導員隨即聯系該生,發現其手機一直處于關機狀態。輔導員立即匯報學院黨委,學院黨委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方案。同時通知學生家長,并前往派出所報案,通過調閱監控發現,該生于19:42從地鐵離開。
李明父母于27日19:00抵達學校后,由學院領導及輔導員陪同家長前往派出所作筆錄并協助調查。根據監控畫面顯示,該生離開地鐵站步行數小時后于凌晨1:07行至一鐵橋處,在鐵橋上徘徊后,跳下河中(27日凌晨1:10)。警方立即派出救援隊對李明進行搜尋。3月29日,家人在鐵橋附近發現李明本人物品及其遺書。3月31日 中午12:00,搜尋人員在水面發現一具男性遺體,家屬辨認確認是李明本人。經警方鑒定結論為溺水死亡,排除他殺。
二、案例分析
C校學生非正常死亡這一突發事件的發展態勢,也對應著4R危機管理理論中縮減力、預備力、反應力、恢復力這四個動態過程。文章運用4R理論為工具對該案例進行分析。
(一)縮減力
突發事件可能引起聚體事件失控、群體性恐慌等一系列連鎖反應。這些影響校園不穩定因素,必須及時有效處理應對,才能縮減對學校帶來的損失和風險。面對該學生失聯突發事件,C校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有效進行家長溝通和安撫。首先第一時間向家長通報李明失聯情況。校方全力配合警方調查,協助家長前往各派出所監控找尋學生,并安排家長交通及食宿。學生非正常死亡后,校方極力安撫家長激動情緒,做好與家長的溝通,聽取家長的需求和意見,使家長保持對學校的信任與理解。協助家長妥善處理各種善后事宜,包括清理宿舍遺物、參加遺體告別儀式。同時根據以人為本原則,給與適當的經濟慰問金。二是適時公布事件真相。為避免引起學生恐慌情緒或各類猜疑和謠言,學校適時通報了該突發事件,召集班級學生開班會,告知事件真相,穩定學生情緒,正確引導輿論走向。
(二)預備力
預備管理主要是通過危機預警系統進行防范。危機預警系統包括應急管理組織、預警機制、預案管理。C校設立較為完善的預案管理系統。首先,學生失聯后,學校立即成立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應急處理小組,應急小組包括學生處、保衛處、宣傳部等職能部門人員,并分配各部門職責。其次,應急小組對該突發事件的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進行評估,從而對事件的緊急程度進行分級分類。再次,應急小組設立完善的預警方案有效開展工作。同時根據事情處理情況,應急處理小組每天安排一次協調會,以確定下一步工作重點和方案。
(三)反應力
快速發現,迅速反應。在處理突發事件過程中,“第一時間”觀念顯得十分重要。在時間反應越早,則越掌握主動權,減少負面影響。本案例的學生楊某因為失聯前晚沒有回宿舍睡覺,第二天早上也沒上課,舍友將情況告知輔導員后。輔導員立即將此事匯報給學校領導,學校啟動應急工作預案。同時輔導員第一時間通知家長和前往派出所報案,爭取寶貴時間調閱監控尋找學生行蹤。由于發現學生失聯較為及時,校方才能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大大降低了突發事件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損害。
(四)恢復力
恢復力指在突發事件的危害性獲得有效防控后,事后恢復正常校園生活秩序。該突發性事件對于班級其他學生而言,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危機過后,學校及時對班級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和哀傷輔導,并結合個體輔導和團體輔導的方式,安撫學生情緒,撫平心理創傷。個體心理輔導主要針對李明舍友,舍友均出現較嚴重的震驚、難過、恐懼的心理狀態,由專業心理輔導老師對舍友進行一對一的心理疏導,學校給與更多的關心和支持,為其調換宿舍,幫助學生盡快走出陰影。團體心理輔導包括疏導情緒,通過白紙寫出自己的感受,合理宣泄情感。隨后為李明舉行告別儀式,使同學們勇于接納事實, 促進學生重新回歸到正常生活。最后教育學生珍惜生命、懂得面對壓力、調節情緒及尋求幫助。
三、高校突發事件危機管理的建議
(一)縮減管理,增進外部溝通
外部溝通主要包括公安部門與媒體。在與公安部門的協調方面。本案例中,校方全力配合警方進行失蹤人口立案、查閱監控、河邊搜救。由于各派出所間管轄區域不同、信息不夠暢通,加大突發事件處理難度。學校應進一步完善公安、校園的聯動機制,與相關單位對突發事件提前進行分級分類,統一處理標準。當突發事件后,校方可以及時向公安部門反饋信息,獲取支持援助,從而高效處理突發危機。另一方面,要注重與媒體溝通。在網絡媒體時代,如果信息不對稱,媒體報道失真會導致負面迅速蔓延,嚴重損害學校形象。因此,學校要做到信息公開透明,監控輿情走向,正確引導輿論,進而妥善處理突發事件,樹立學校的正面形象。
(二)預備管理,加強心理干預
大學生普遍抗壓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心理危機問題較為突出。由于心理問題具有隱蔽性,較難察覺和發現。案例中李明據老師和同學反映,平時無心理異常表現,也無心理預警記錄,所以監測不到學生的心理危機。學校在預備管理階段,應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預,盡量在源頭在發現學生心理問題,降低學生心理危機的發生率。首先,應加強心理健康專業隊伍建設,隊伍包括心理專業老師、輔導員、心理委員等。通過建立多方位的信息渠道,及時發現學生心理危機。其次,普及微信咨詢平臺及校園電話求助熱線。目前,校園心理健康求助平臺普及覆蓋面不夠廣,許多大學生都不太了解。當他們有心理矛盾往往憋在心里,不愿意和身邊朋友訴說,所以十分無助。因此通過普及微信咨詢平臺和校園求助熱線,學生即可以方便快捷求助專業人士,又可以保護隱私,大大降低突發心理危機的風險。
(三)反應管理,完善信息網絡
突發事件發生后,反映速度越快,就能爭取更多的時間處理,掌握主動權。學校要暢通信息渠道,建立完備的信息網絡,及時掌握學生動態。關鍵是通過學生向輔導員反饋重要信息。案例中由于舍友及時反映李明晚上未歸情況,才能迅速處理。因此,輔導員要建設學生信息隊伍,隊伍包括主要學生干部、黨員、舍長等。有效引導他們第一時間匯報學生中異常情況。由學生直接對接輔導員,縮短信息上報時間。輔導員獲取信息后,再根據實際情況分類處理。對于重點關注學生,輔導員需和學生、家長、班級心理委員、宿舍成員保持密切聯系,及時溝通。這樣才能掌握更全面的信息,提高反映速度與處理效率去應對突發危機情況。
(四)恢復管理,落實總結反饋
危機管理尾聲階段,高校應立即著手恢復重建工作,要進行善后、總結和反思。突發事件的受害者包括學生、家長、老師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創傷。學校要安撫家長情緒,根據具體情況給予適當的經濟安慰。同時對造成心理傷害的學生、老師提供心理援助,幫助他們盡快回歸正常生活。突發危機結束后,學校應總結反思,并形成報告。分析整個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總結經驗教訓。以此為契機,發現其他安全隱患,完善突發危機管理工作,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參考文獻
[1] 李雄.淺議大學校園突發事件的預防和應急——基于輔導員視角的典型突發事件案例分析[J].黨史文苑(學術版),2012.
[2] 林偉.高校突發事件危機管理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
[3] 盧勤.一例大學班級哀傷輔導實例及思考[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
作者簡介:周杏(1991.05- ),女,漢族,廣東韶關人,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