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俊江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內容,也是最重要的訓練內容,語文老師雖常抓不懈,但成效不大,沒落到實處,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依然很差。近年來,我在語文教學中進行了一點創新嘗試,實踐證明,效果明顯。我的做法是:聽、說、讀、寫分三步走,并做到有機結合,互相促進,穩步提高。
課堂前十分鐘,進行小聽說讀寫訓練,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積極思維,提高能力,培養其創新意識。
聽,是“一分鐘聽成語”,由教師以適宜的語速,念出十個以上成語,學生集中精力聽記,看誰記得多,寫得對,訓練學生的聽記能力。讀是讀自己前一天晚上寫的日記,要求必須是自己寫的心得體會、經驗教訓、學習方法總結等,這項訓練,能培養學生勤記日記的習慣,促進其寫作水平的提高。說,是三分鐘的“一句名言談看法”。名人名言,是名人大家對事物的精辟見解,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巨大作用,作為學生,要有自己信奉的格言,作為前進的動力、明確的指向。讓學生輪流對自己崇尚的格言談談看法,一來鍛煉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周密思考問題的能力,樹立自信心,發表自己的見解,二來通過各抒己見,對良好學風的形成也起到了推動作用。寫,是“三分鐘寫心得”,要求針對本次聽說讀的內容寫,可以梳理一下前七分鐘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識,可以寫聽了別人談的觀點后自己的感受,最后必須點名這次聽說讀的經驗教訓,下次一定要有長進。
本著“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為了把時間還給學生,教師要精講,留給學生發揮創造能力的時間。講讀課上,教師針對疑點、難點點撥10分鐘,讓學生集中精力聽講、思考、動腦筋,這是學生聽記過程。然后是八分鐘說見解、說方法、討論的過程,就本篇課文中較易解決的問題,通過問答式、討論式自行解決。這時候的讀就是讀課文、讀提示、讀注釋,自由朗讀,可孤芳自賞,可幾個人合讀,必須用普通話,語調要準。最后是五分鐘歸納小結,寫出自己在這堂課上采用了什么學習方法,效果怎樣,下一堂課怎樣改進,梳理本節課的內容,自己掌握了多少,沒掌握的怎么補救。
這樣,課堂四十五分鐘,進行兩步聽說讀寫訓練,大大提高了時間利用率,增加了課堂容量,活躍了學生思維,提高了效率,也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為確實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我還對學生進行課外聽說讀寫訓練。
聽,聽廣播,聽別人的見解,認真聽,虛心聽,汲取有益的知識營養。
說,說自己,說別人,說見解,說觀點,多讀,勤說,鍛煉口頭表達,提高說話技巧。
讀,讀古代經典名著,讀當代、現代名著,讀新聞,讀評論。
寫,摘抄、記錄、創作皆可。日記天天寫,大作文一周一篇或更多,寫一頁字,寫一點讀書筆記。
總之,聽說讀寫三步走,要步步走的扎實,步步走的有效,三者有機結合,互相促進,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即會有大幅度的提高。我們語文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探索,尋求更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強化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