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江蘇原創繪本近年來主題取向的分析,作出了在主題取向上本土主題泛化、類型化,主題呈現話術化等特點的總結;同時提出近年來,在江蘇原創繪本乃至我國原創繪本的開拓發展中,“鄉愁”類題材被廣泛提及和熱度日益攀升的現象。本文以審美主體的特點為著眼點,從接受維度分析這些具有熱度和廣泛度的主題遴選,實則是在原創繪本發展中,具有很高策略性的行為。
關鍵詞:江蘇原創繪本;本土化;主題;鄉愁;審美接受
1 江蘇原創繪本環境概要
作為文化藝術大省,江蘇省向來是原創繪本生產和發展的重要高地。在狹義意味上,面向兒童的繪本創作與推廣陣地有“東方娃娃”雜志社及其偕同創刊的鳳凰傳媒出版集團、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在廣泛意味的繪本創作陣營中,亦有廣泛的獨立繪本創作者、插畫家,以及為繪本創作提供文本支持的文學家分布。在繪本推廣方面,江蘇省在教育、宣傳、出版等路徑,從縱向到橫向,都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助推。近十年來,江蘇原創繪本不乏優秀之作,產生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原創繪本界,樹立了周翔、朱成梁等創作者標桿;在優秀文學作品與繪畫的合力創作中,亦借力于曹文軒、王一梅、黃蓓佳等著名文學家的腳本高度,成就了原創繪本文圖合力的組合機制。此外,還出現了貴圖子、劉洵等江蘇青年原創繪本畫家,不少藝術類高校亦有自己的創作工坊與繪本課題研究。2019年4月,“東方娃娃”承辦了首屆東方娃娃原創繪本創作大賽和繪本展,并創辦了首家原創繪本美術館。如媒體評述——“中國原創繪本進入全面發力期”,[1]江蘇原創繪本在這樣的文化和產業大環境下,發展日益蓬勃。不可否認,原創繪本從20年前小眾、邊緣、概念化的狀態,轉化成更加專業和成熟的綜合藝術形式。
2 原創繪本的主題選擇特點
在原創繪本專業化和成熟化的進程中,從創作流程的上源來看,主題遴選是第一步。綜觀江蘇及至我國繪本20年的發展,不難總結出原創繪本主題選擇的一些向性。
2.1 本土化主題的泛化
自繪本在中國本土普及以來,對中華傳統精神因子的關注、對中華文化標簽的追索與強調,逐漸成為原創繪本明確且龐大的創作取向。20世紀90年代末期,繪本經臺灣在大陸逐漸確立其概念。于20世紀90年代的早一批受眾而言,對繪本的印象始于都市繪本的推動者——幾米的繪本。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圖書市場一次契機的推動。但很快,較之于比我國大陸更早植入繪本概念的臺灣地區,將更為狹義的繪本(兒童圖畫書),借此契機形成了一種具有策略性的推行與滲透。自此,大陸逐漸深化了對繪本概念和形式的全面認知,并在原創繪本的主題表達中尋求典型精神、立意標簽。可以這么說,“本土”“中國風”“中華文化”,從一開始就是與西來的繪本概念呈現出兩種不同風格的關鍵詞。因此,帶著一種模糊又自然的策略意識,原創繪本必然會產生相當比重的本土化主題。而在江蘇原創繪本的開發思路上,本土化主題很早就有了較高的基石奠定:無論是周翔的《一園青菜成了精》《耗子大爺在家嗎》,還是朱成梁的《團圓》《荷花池的早市》,已成為本土化原創繪本的標簽形象。在各大圖書門戶網站、繪本館、出版社、閱讀推廣機構的繪本榜單中,都可以看到原創繪本中表現中華文化和美學趣味或是本土化因子突出的作品,其比重高逾半數。在當當網用“江蘇”“原創繪本”為詞條搜索,2019年以“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的書目為例,黃蓓佳中華原創繪本系列、李如青“茶馬古道”系列,是成套系的原創繪本開發過程中,本土化主題明確的實例。也可以說,在2019年短短半年的繪本開發中,本土化原創繪本作品具有中華文化標簽化的主題向性非常明晰。而從更長的時間軸和具體例證來看,本土化主題的優秀作品不勝枚舉。誠然,此處的“本土化”表達邊界較為寬泛,它囊括了繪本文本的故事場景、人物、立意或創作的媒材使用、表現有明確的中華文化標簽和屬性。其表現可以非常寬泛,可以是跨時空的,是異構同質的,但無論表達多么寬泛、模糊,其向性又非常突出。
2.2 本土化主題選擇的類型化
從內容上來說,繪本的類型有較為明確的既定分類,常見的類型包括面向兒童受眾的情緒管理類、習慣養成類、自然科學類、人文類。以帶有本土化標簽為主題或表現的繪本作為著眼點,亦可以作出更細化的劃分,大致可包括民俗類、歷史故事類、神話故事類、詩歌民謠類,風物人情類。而其中有一類主題尤其值得關注,據此也可以衍生出一種現象級的議題——“鄉愁”主題的表述。據不完全統計,以繪本大社——“明天”出版社為例,2018年初至2018年9月,其在當當網的繪本商品名目中具有本土化元素的繪本商品(包括套裝或叢書)約20件,而單本作品數量更多。如《烏干菜、白米飯》《午后》《小魚漫步》等作品,在童年憶舊或風物人情的呈現中,或直白,或隱在地表達著明顯的“鄉愁”意味。以信誼圖畫書推出的原創優秀繪本為例,《團圓》《牙齒牙齒扔屋頂》《獨生小孩》等,都是再版率高,高居各大榜單的“鄉愁”主題作品。在許多主流或高人氣繪本館、繪本出版社的榜單中,“鄉愁”主題占有相當的數量和比例。盡管在繪本的分類中,并沒有形成“鄉愁”類別的固態表達,但從文學、哲學、美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視角來看,“鄉愁”在全人類文化范疇中都有非常廣袤的概念背景和話語空間。我國原創繪本也早已默然提取出“鄉愁”的概念,并有非常廣泛的表現。
農耕文化基礎深厚的江蘇,在地域屬性中自有其魚米天堂、阡陌交錯的景象勾勒,因此在本土化主題的選擇中,自然有一種具有地域特點的傾向。蘇州原創繪本作者蘇梅、瑞凌的《三個月亮亮堂堂》《太湖邊的蝴蝶風箏》《天底下最好吃的》,放眼姑蘇文脈和風物人情,將景觀描畫和具有人情意味的敘事融合于繪本之中。南京繪本畫家貴圖子、劉洵,致力于城墻、老街、樓宇、小區的城市景觀再現,著眼本土風情和城市歷史的人文構建。我們既可以將鄉愁看成原創繪本主題中的亞類型,也可將其升華成一種特殊但又恒在的專類,并可產生內涵豐富的多種創作可能。同理,和“鄉愁”主題類似,本土化原創繪本的類型,已有相對固態的劃定,也將會有更具策略性的開拓。
2.3 主題呈現的話術化
藝術作品的呈現和推廣,往往需要一定的話語承托,在原創繪本的發展過程中,話術包裝亦非常普遍。其中,有這樣幾類突出的話術方式,分別是強調原創性、強調本土地域性、強調典型中華美學趣味、強調情懷、強調獨特主題敘事等。在江蘇原創繪本的宣發中,黃蓓佳的“中華原創繪本大系”、蘇梅、瑞凌的“姑蘇童話繪本”、李如青的“茶馬古道系列”即是典型例證??梢娖洳呗灾?,往往將作品架構于一個宏大景觀或者中觀意義的地域景觀或文化景觀中;在接受層面上,營造出一種母題式、景觀式的接受心理氛圍。又如,當當網對李如青《茶馬古道——遠山牛鈴聲》的宣傳頁面赫然呈現出“抖音同款”的表述,令受眾第一時間不明所以,但又一定程度會被這樣的表述引發新異刺激下的關注。
以前文所論“鄉愁”類主題為例,其既是一類主題的歸并和開拓,又是具有策略性的話術包裝。作為全人類普世情感,“鄉愁”是后工業文明進程中日益泛化的集體情感。在原創繪本的宣發和推廣策略中,曾將我國原創繪本作品置放于同為“鄉愁”主題的引進經典繪本套系之中,進行同一母題下的打包式推薦;也會出現以文學名家講述鄉情、鄉愁的作品腳本與繪本的再創作相結合的思路。此外,以“鄉土”作為話術包裝,在圖書商業策略中經??梢姡纭恫芪能庎l土純美繪本系列》《鄉土童話經典故事系列》等。前文所提及的情懷類包裝的“故鄉.遇見”系列、“我們小時候”系列,都是對繪本的消費,也是對文化和情懷的消費。這是我國原創繪本本土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當然,于鄉土屬性非常濃郁的江蘇而言,在原創繪本的開發中,實則有更典型的主題承托和話術表達。
3 接受之維看主題取向策略
行文至此,不難得出結論:站在原創繪本的創作和宣發主體層面,特定主題的遴選、表達,是具有策略導向性的。站在同一問題的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基于審美接受作出的策略性選擇。從本土化主題的泛化現象來看,筆者2018年4月發起調研,78.1%的受眾對我國原創繪本本土化特點突出的作品,有十分明確的支持和肯定?!半m然具體到方式、方法、策略上,沒有太多的受眾能提出明晰的指向。但這一定程度說明,大眾對藝術創作中借鑒或運用優秀的民族文化,尋求我國典型的文化標簽實現藝術的創新化發展,是有篤定的認識和期待的。無論是出于文化策略上的導向,還是受眾面向建立文化自信的自覺驅動,大眾的支持態度是普遍的?!盵2]
仍以“鄉愁”類主題作典型例證,在廣義層面的繪本接受群體中,其審美接受呈現出一種共情性的呼應,這是具有情感化設計屬性的創作策略。在美國文學家博伊姆的闡釋中,“鄉愁”是“對某個不再存在或從來就沒有過的家園的向往”。[3]這是基本屬于成人的情感體會,可以以“憶舊”來進行廣泛意義上的互文。但這一成人的典型情感何以成為狹義繪本(以兒童為目標受眾)的賣點?這其實涉及兩個現象,即繪本受眾邊界的寬泛性和狹義繪本受眾身份的二元性。
兒童繪本的選購行為,顯然多是發自于家長,而非兒童本身。因而叩動記憶、訴諸情懷的作品,往往能在共情層面率先打動家長。盡管從受眾本位觀角度而言,這一策略或可受到一定程度的批判;但創作動人、立意深刻的該類繪本,首先抓住了二元受眾中主導性身份受眾(家長),并能在親子共讀中構建出跟從性受眾(兒童)與引導性受眾(家長)情感的流動,從而成就出無心插柳的接受效果。以江蘇繪本《團圓》為例,其內容充斥著鄉愁式的人間情懷,許多父母受眾是感念于童年時代情景類似的共鳴,對年節儀式感在城市化進程中逐漸缺失卻難于追索而產生隱隱遺憾的情愫,這是典型的“鄉愁”式情感。而對兒童受眾來說,對主人公思念父親、渴望團圓的共情,則是“鄉愁”情緒之外,更稚嫩和本真的親情感受。由此,抓取受眾身份的二元性特點,從主導性受眾的共情調動入手,的確不失為可行的繪本推廣思路與策略。
在原創繪本的發展中,基于受眾的期待視野,具有導向性、引領性的主題設計意識和設計策略,將會有多重可能。故此,始于主題開發的策略建構,將是江蘇原創繪本和我國原創繪本值得不斷思考和探究的方向。同理,在文本和圖畫的形式表達、敘事模式建構上,以及有關原創繪本藝術開拓的其他維度,亟待更多更深入的策略探究。
參考文獻:
[1] 中國原創繪本進入全面發力期首屆“東方娃娃原創繪本大賽”正式啟動[DB/OL].出版參考,http://www.sohu.com/a/310017402_488898,2019-04-24.
[2] 戴璐.“中華美學精神”視角下我國原創繪本中的典型審美取向摭談[J].文藝爭鳴,2019(05).
[3] 斯維特蘭娜·博伊姆(美).懷舊的未來[M].楊德友,譯.上海:譯林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戴璐(1981—),女,江蘇揚州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美術史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