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北京遇上西雅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了對文佳佳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人物的性格、戲劇性需求、轉變等,在敘事中具有極大的作用,推動故事發展或者成重要的轉折點。圍繞人物展開的沖突也是敘事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北京遇上西雅圖》為例,從人物與沖突兩個角度探討其對敘事的作用。
關鍵詞:人物形象;敘事;戲劇性需求
《北京遇上西雅圖》敘事流暢、輕松幽默,給人帶來非常愉快的觀影體驗。細想一下,這部影片的成功,最大的亮點就是通過設置人物翻轉,塑造了文佳佳這一比較鮮明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故事發生地的生活場景成為了故事的主要矛盾沖突,即人物與環境的沖突,同時展現了異域風情,這也是吸引不少觀眾的重要因素。
1 人物形象轉變參與敘事
人物是敘事中的重要組成部門,“構成令人滿意的人物必須具備的四個特質:第一,人物有一個強有力且清晰的戲劇性需求;第二,有獨特的個人觀點;第三,有一種特定的態度;第四,經歷過某種改變或轉變?!盵1]文佳佳的出場身份是一個霸道的小三,影片結束時已然成為有愛心有事業的成功媽媽,這一人物翻轉可分為三個階段:“罪人小三”“無罪孕婦”“好人媽媽”。從一開始的“罪人小三”,到正面的“好人媽媽”,反差是極大的,所以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極其鮮明且有力地推動了劇情發展。
“罪人小三”階段:“小三”在主流價值觀中是有“罪”的,是不道德的,文佳佳在出場時也正是這樣,面對美國簽證官唯唯諾諾,面對月子中心司機Frank則飛揚跋扈,特別是到了月子中心之后,其霸道、自私、炫富的性格更是與房東以及住客格格不入,產生的各種矛盾沖突一發不可收拾。
“無罪孕婦”階段:這一階段其實就是“救贖”階段,即將前面的負面形象洗白,扭轉人物形象。能給她提供如此優厚的資本與優越感的靠山,就是給予她“罪人小三”身份的老鐘,而文佳佳的性格轉變也正跟老鐘密切相關。圣誕節來臨,老鐘沒能到來,這對文佳佳來說是一次小的精神上、感情上的打擊,她的囂張氣焰有所收斂。接下來,伴隨老鐘被抓的這一突變,她徹底失去了物質與感情上的靠山,變成了一個可憐的孕婦,之前的負面性格此時一下子消退,沉在內心最深處,她在觀眾心中的形象就慢慢從可惡的“罪人小三”轉變為一個可憐的“罪人孕婦”。隨著逐漸融入月子中心的生活、自己賣包刷馬桶、Frank前妻婚禮、搶救“仇人”這一系列動作之后,文佳佳徹底去“罪”化,被觀眾原諒,成為一個充滿人性與正能量的“無罪孕婦”。
“好人媽媽”階段:從搶救“仇人”之后,文佳佳完成對自己“罪人”身份的救贖,開始邁向“好人”階段。生孩子、與Frank開心地生活、被老鐘司機接回國、與老鐘結婚離婚、獨立開公司,這一階段中文佳佳成為一個“好人媽媽”的形象,但這一階段的轉型明顯是不夠有說服力的。首先是老鐘司機突然出現要接文佳佳回國,文佳佳做出的選擇是離開。文佳佳已經與Frank開心地生活在一起,突然出現老鐘,有點突兀并且違背了觀眾的心理期待。其次,文佳佳與老鐘離婚,開公司獨立撫養兒子有點牽強,這明顯是為了塑造文佳佳的勵志向上的人物形象,使她由“無罪”再升一格到“好人”,但卻是為了“好人”而“好人”。
2 矛盾沖突推動敘事
敘事圍繞矛盾沖突展開,沒有矛盾沖突就沒有敘事。一般來說,電影中的矛盾沖突主要有: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人物與自我之間的矛盾。《北京遇上西雅圖》中,人物與人物的矛盾即文佳佳與Frank以及月子中心其他人之間的矛盾,人物與環境的矛盾即文佳佳與所處的西雅圖這樣一個人生地不熟的環境的矛盾,人物與自我的矛盾即文佳佳如何突破自己、獲得成長、能夠獨立面對所遭遇的一切。
整部影片中,對敘事產生最大影響的就是人物與環境的沖突,這是故事中文佳佳面對的一切矛盾沖突的來源。如果文佳佳是在中國,那么整個故事就不成立,她不會跟其他人發生矛盾沖突,不會一個人孤零零地過圣誕節,不會一個人面對挫折苦難。另外一方面,西雅圖的異域風情,使看慣了國內的古裝戲、農村戲的國內觀眾耳目一新,國外城市的生活戲,使觀眾開闊了眼界、認識了新的生活方式。就像《人再囧途之泰囧》中泰國風情的展現,《北京遇上西雅圖》中充滿了對美國異域風情的展現,并且更加深入細致。從北京到西雅圖,從西雅圖到紐約,有辦理簽證情景、月子中心、西雅圖普通市民(Frank家)、西雅圖海邊、紐約警察局、帝國大廈等各種異域風情的展現,遠比國內同題材電影展現的城市更加吸引人。首先是月子中心,電影從簽證到接機再到入住,詳細地為觀眾展示了月子中心的經營模式,使觀眾能夠在大熒幕上看到中國孕婦是怎樣在美國生孩子的。其次,紐約警察局對峙橋段,為觀眾呈現了美國警察的辦案方式以及反恐理念,使觀眾的獵奇心理獲得了滿足。
參考文獻:
[1] 悉德·菲爾德(美).電影劇本寫作基礎[M].鐘大豐,鮑玉珩,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49.
作者簡介:周強(1989—),河南新蔡人,博士在讀,講師,研究方向:藝術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