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玨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高校重視改革,力求將教學結構改革成既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又符合傳統文化要求的新模式。音樂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促進高校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科,經過歷史的長河,音樂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它在情感與教育中擔負了橋梁的作用。音樂教學自古便存在,傳統的音樂文化內涵博大精深,在高速發展的今天,仍有重要意義。為了更好地推進高校音樂教育改革,教育部門提出高校音樂教育改革應與傳統音樂文化相輔相成、共同發展,要求各所高校的教師、學生都明確傳統音樂教育的價值,教師要幫助學生通過音樂樹立健全人格,弘揚傳統音樂文化,落實傳統、現代音樂并行的教育政策,促進音樂教學的發展。
音樂作為一種古老的教育教學科目,它不僅具有個人價值,也存在社會價值,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華文明的進步,陶冶了人們的情操,音樂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21世紀的人才培養方向是多層次、多方面的,所以高校音樂教育急需改革。在音樂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教育人員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性,在創新教學模式的同時要結合傳統音樂文化中的精髓,加強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理解。在音樂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結合的過程中,教育者要重視音樂教學的內容和基本教學方法,將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進行融合,逐步完善音樂教學體系。本文以《論高校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為題,解析高校傳統音樂教育的價值,推動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和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探究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應用。
一、高校傳統音樂教育的價值
(一)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弘揚民族文化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教育,可以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弘揚民族文化。當今時代要求大學生全面發展,吸收知識要海納百川。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獨特的音樂文化,這些音樂文化蘊含著民族文化,它是民族文化、民族生活的折射。高校進行傳統音樂教育可以讓學生提高文化修養,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二)民族音樂的再發展和音樂教育的再提高
高校傳統音樂教育的價值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民族音樂的再發展和音樂教育的再提高。傳統音樂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它還代表以前人民的智慧結晶,它具有反映當代社會現狀的功能。在高校音樂教育中融入傳統音樂可以讓民族音樂再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中,讓當代學生了解傳統音樂文化,促進音樂教育的再提高。
二、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和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
(一)傳統音樂教育為基礎工作
萬事萬物的發展和轉變都是有依據可循的,我國高校音樂教學事業的發展和轉變離不開傳統的高校音樂教學模式。從高校音樂教學現階段的情況來看,高校音樂教學還是離不開傳統教學模式的,一方面,教師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加了解,使用起來也更加熟練。另一方面,學生也更加能夠接受傳統的教學模式,貿然轉變教學方式反而可能給學生帶來不適。因此,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工作中,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是不可摒棄的基礎工作。
(二)傳統音樂對于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的影響
傳統音樂教學模式作為在我國發展時間最長、相關資料最全面、相關理念最成熟的教學模式,不論是在國家提出新的教學要求后還是在高校音樂教育面臨改革后,傳統音樂教學對于高校音樂教育事業都發揮出不可忽視的影響。高校音樂教育需要與時俱進,以傳統的音樂教學理念作為載體進行改革,而這樣的影響是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無法忽視的。
(三)高校音樂教育將促進傳統音樂文化的大融合
高校音樂教育離不開傳統音樂文化的推動,傳統音樂文化中有很多值得現代音樂教育學習的因素。在傳統音樂文化教學中,由于地域、語言、表達形式的限制,部分傳統音樂難以交融。但是,現代的高校音樂教學已經融合中西方音樂藝術文化,覆蓋的藝術范圍更廣,所以高校音樂教育能夠促進傳統音樂文化的大融合,使傳統音樂藝術與現代音樂藝術齊頭并進,共同發展。
三、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應用
(一)加強傳統音樂與西方音樂的聯合教學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的顯著特點就是沒有國界之分,所有的藝術都是共通的,音樂也是如此。為了適應現代化的發展形式,社會要求學生具備多方面的能力,要多元化地發展,廣泛吸納音樂知識。為了更好地促進高校音樂文化改革,教師要加強傳統音樂與西方音樂的聯合教學,學習西方音樂藝術的精華,充實自我,提高音樂素質和專業能力,促進高校改革不斷推進。西方音樂中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致愛麗絲》,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舒伯特的《小夜曲》都是音樂藝術的精華,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和了解西方的藝術形式,明確西方音樂與中國傳統音樂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更好地理解音樂、學習音樂。
(二)傳統樂器教學與傳統文化發揚并進
音樂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人們通過音樂也可以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現如今,人們更加重視音樂教育。很多高校不斷推陳出新,對音樂教育進行改革,尋求音樂教育的最佳途徑。在創新教學方式的過程中,高校一定要重視傳統音樂文化對現代音樂教學的意義,將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教育相結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發揚音樂的媒介就是樂器,我國傳統的樂器有古琴、古箏、琵琶、二胡等,教師要通過傳統樂器熟練地演奏傳統音樂,弘揚傳統文化,構建新時代的文化內涵,促進高校音樂改革的進一步落實。教師要重視傳統樂器教學與傳統文化發揚并進,可以將樂器教學融入傳統文化音樂教學中,很多名曲都是這些傳統樂器演奏出來的,如《十面埋伏》《高山流水》《廣陵散》《二泉映月》。教師可以在傳統樂器教學中演奏此類音樂,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傳統音樂。
(三)培養傳統音樂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素養
音樂文化素養是每個高校在讀生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在傳統音樂文化的大背景下,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應該具備讀譜、視唱、聽音、節奏、和聲、寫作、音樂欣賞和音樂史等多方面的綜合理論基礎能力。各所高校應該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傳統音樂文化的平臺,為學生構建文化背景,力求學生能夠在傳統音樂文化的大背景下了解傳統音樂、認識傳統音樂,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和文化底蘊。高校音樂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融入傳統的音樂教學科目,幫助學生學習傳統音樂文化。例如,教師在教導關于表達人間疾苦的曲目時,可以引用傳統音樂《二泉映月》等,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文化素養,體會曲目中蘊含的情感,落實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應用。
四、結語
高校進行音樂改革已經刻不容緩,而在高校音樂改革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可以有效推進音樂教學,讓音樂教學變得更加與時俱進。可以說,高校在音樂改革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既是機遇又是挑戰。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音樂內涵更加豐富,更加便于學生了解、學習音樂文化。這對教師來說則是挑戰,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與學生一起明確高校傳統音樂教育的價值,在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同時發揚民族文化。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將傳統音樂作為基礎,融合現代音樂教學,落實傳統音樂教學與現代音樂教學共同發展的教育政策,培養優質人才。
(遵義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