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亮



摘要:本文對佛山市禪城區五礦地產奇槎項目基坑工程進行施工監測,首先根據基坑工程概況及建筑基坑監測規范設計基坑監測方案,然后進行現場基坑監測同時收集監測數據,最后處理基坑監測數據并分析監測數據規律。通過施工監測來優化基坑工程設計方案,保障基坑工程施工安全,同時保護基坑周邊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線。
Abstract: This paper conducts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of the foundation pit project of the Wukuang Real Estate Qicha Project in Chancheng District, Foshan City. Firstly, the foundation pit monitoring plan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foundation pit project and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monitoring code, and then the site pit monitoring is carried out and the monitoring data is collected. Finally, the pit monitoring data is processed and the law of the monitoring data is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can optimize the design of the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and protect the buildings, roads and underground pipelines around the foundation pit.
關鍵詞:基坑工程;施工監測;道路沉降;管線沉降;結構位移;土體位移;地下水位
Key words: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monitoring;road settlement;pipeline settlement;structural displacement;soil displacement;groundwater level
中圖分類號:TV551.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20-0172-03
1 ?基坑工程概況
本工程地點位于佛山市禪城區,基坑面積約3.37萬平方米,周長約731m,開挖深度約9m。基坑范圍內分為一層地下室區域和二層地下室區域,一二層地下室區域開挖高差約3.5m。基坑周邊東西南北方向均為市政道路,北側為綠景東路,南側為華祥路,西側為規劃八路,東側為規劃十路。基坑四周環境簡單,2~3倍基坑開挖深度范圍內,無重要建筑物。本基坑根據周邊情況及開挖深度設計側壁安全等級:雙排灌注樁、雙排工法樁區域基坑為一級,其余區段二級,基坑支護結構合理使用年限自開挖至開挖到底不超過半年,開挖到底后不超過一年。
2 ?基坑監測方案設計
2.1 監測項目
本基坑工程施工監測項目包括支護結構頂部水平及豎向位移觀測、地下水位觀測、道路沉降觀測、深層水平位移觀測、周邊管線沉降觀測[1],監測項目具體說明如表1所示。
2.2 監測點布置
本基坑工程監測點包括沉降監測點、位移監測點、地下水位監測點[2],各個監測點具體布置如圖1所示。
2.3 巡視檢查
①支護結構:支護結構、立柱、止水帷幕、墻后土體、基坑土體有無裂縫[3]。
②施工工況:實際土質情況,基坑開挖分段長度、分層厚度及支錨設置,場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狀況,基坑周邊地面有無超載[4]。
③周邊環境:周邊管道、周邊建筑、周邊道路有無裂縫及沉降,臨近基坑及建筑施工變化情況[5]。
④監測設施:基準點、監測點、監測元件是否完好,有無觀測障礙物[6]。
3 ?基坑監測數據分析
3.1 道路地表沉降監測分析
在道路地表沉降監測點中選取D1、D3、D5、D7、D12五個具有代表性點作為分析對象,同時選取15天間隔作為監測次序分別統計這五個監測點在105天內道路地表沉降量如表2所示。
由圖2可知,各監測點道路地表沉降均隨時間的增大而增大,其中監測點D5在105d時道路地表最終沉降量最大6.9m<控制值40mm,同時道路地表沉降最大變化速率0.066mm/d<控制值3mm/d符合基坑監測規范要求。
3.2 周邊管線沉降監測分析
在周邊管線監測點中選取G3、G6、G13、G14、G15五個具有代表性點作為分析對象,同時選取15天時間間隔作為監測次序分別統計這五個監測點在105天內周邊管線沉降量如表3所示。
由圖3可知,各監測點管線沉降均隨時間的增大而增大,其中監測點G14在105d時管線最終沉降量最大6.2m<控制值15mm,同時管線沉降最大變化速率0.059mm/d<控制值3mm/d符合基坑監測規范要求。
3.3 土體深層水平位移監測分析
在土體深層水平位移監測點中選取CX3、CX5、CX11、CX19、CX26五個具有代表性點作為分析對象,同時選取2m深度間距作為監測次序分別統計這五個監測點在20m深度內土體深層水平位移量如表4所示。
由圖4可知,各監測點土體深層水平位移均隨土體深度的增大而減小,其中監測點CX19在深度0m時土體深層水平位移最大8.9m<控制值40mm,符合基坑監測規范要求。
3.4 地下水位監測分析
在地下水位監測點中選取SW3、SW5、SW6、SW11、SW12五個具有代表性點作為分析對象,同時選取4天時間間隔作為監測次序分別統計這五個監測點在24天內地下水位如表5所示。
由圖5可知,各監測點地下水位均隨時間的增大而減小,其中地下水位最大變化速率32.5mm/d<控制值500mm/d符合基坑監測規范要求。
4 ?結論與建議
①各個監測點的道路沉降、管線沉降、支護結構頂豎向位移及水平位移、土體深層水平位移和地下水位的變化量及變化速率均在控制值之內,目前建筑基坑變形發展緩慢,處于安全狀態。
②施工單位應合理安排施工進度,控制基坑壁外側的載重,注意修補基坑結構裂縫。
③施工單位應加強對基坑周邊及基坑支護結構的巡視巡察,并對監測點進行保護。
參考文獻:
[1]金生吉,陳華,于賀,何麗娟.沈陽快速干線隧道深基坑施工監測與分析[J].中外公路,2018,38(01):220-224.
[2]劉展羽,馬際首,李鏡培,戚萬恩,孫吉.基于開挖施工進程的軟土基坑變形監測規律研究[J].結構工程師,2016,32(06):148-154.
[3]葛照國.長江漫灘地區基坑施工對周邊地表沉降及地下管線影響的現場試驗研究[J].現代隧道技術,2014,51(05):205-209.
[4]彭炎華,張偉.東莞城市軌道鴻福路站基坑監測技術[J].施工技術,2013,42(09):11-14.
[5]陳禹,高超,李竹,張穩軍,鄭剛.某地鐵車站基坑施工監測[J].建筑科學,2012,28(S1):242-245.
[6]李明,曹新海,閆繼朋.仙霞路框架中橋基坑工程施工監測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7(S1):1552-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