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高速公路服務區通常設有停車、住宿、餐飲、加油、購物等功能,隨著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及汽車保有量的劇增,自駕出行的游客越來越多,對服務區的需求也隨之增加。文章論述了高速服務區拓展旅游功能的原由、研究現狀、并提出高速服務區旅游功能拓展的類型。
關鍵詞:高速公路;服務區;旅游功能
高速公路服務區(包括停車區),是指按照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建成的高速公路服務設施,具有為駕乘人員和車輛提供符合有關標準的公共衛生間、餐廳、超市、客房、加油站、車輛維修、信息查詢、應急服務等的場所。
一、問題源起
(一)產業需求
首先,高速公路服務區不能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需求。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自駕車游客成為重要群體,其對目的地的選擇更加分散,休閑度假比例高,重視旅游過程的體驗感,高速公路作為其自駕出游的首選交通線路,服務區原有停車、加油、就餐的基本功能已經不能滿足他們“自由隨性,邊走邊游”的要求。
其次,高速公路服務區經營效益有限,需要進一步拓展。建設高速服務區的投入巨大,現有餐飲、超市、住宿等功能產品定價偏高,品質不足,游客被動消費,回收期長,并未形成長效機制,且各服務區之間發展極不平衡,急切需要一個突破途徑。
最后,高速服務區與旅游融合發展也是全域旅游的內在要求。全域旅游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其它資源、產業、要素為旅游服務,打破目前旅游發展中景區內外兩重天的現象,交通作為旅游六要素之一,配套旅游功能,可實現全域旅游景點在路上,在途中。
(二)政策引導
2014年《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機場建設要統籌考慮旅游發展需要。完善加油站點和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旅游服務功能。”
2016年國務院印發《“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完善旅游咨詢中心體系,旅游咨詢中心覆蓋城市主要旅游中心區、3A級以上景區、重點鄉村旅游區以及機場、車站、碼頭、高速公路服務區、商業步行街區等。”
2017年交通運輸部、國家旅游局等六部門印發《關于促進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結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增設休憩娛樂、物流、票務、旅游信息和特色產品售賣等服務功能,設置房車車位、加氣站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設施,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向交通、生態、旅游、消費等復合功能型服務區轉型升級,建成一批特色主題服務區。
201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在國省干線公路和通景區公路沿線增設觀景臺、自駕車房車營地和公路服務區等設施,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向集交通、旅游、生態等服務于一體的復合型服務場所轉型升級。”
2018年4月《2018年全國公路服務區工作要點》,指出“在保障基本服務功能的基礎上,探索服務區與旅游、物流、文化、新能源等產業的融合發展,推進“服務區+旅游”“服務區+地方特色”“服務區+扶貧”等建設。”
二、研究綜述
(一)國內研究
搜索國內關于高速公路服務區的研究,有上千篇文獻,說明此選題是一個熱點,但現有研究多是從傳統角度出發,研究服務區的園林規劃、景觀、建造設計、經營管理等方面。對服務區與旅游結合的研究是近幾年才出現的,相關文獻十余篇。
在服務區拓展旅游功能的設計上,張璐(2017),研究旅游型服務區的設計,在服務區的旅游功能上,提出配置信息與引導、交通與集散、休閑與游憩功能,并在廣西崇水高速公路花山服務區項目中將旅游型服務區的設計策略進行實踐。王維陽(2017),以貴州平塘大橋為例闡述了旅游服務區的設計理念。邵星,馬波(2019),以滄浪山服務區為例,探索與特色旅游資源相結合的高速公路新型服務區設計。上述幾位學者的研究從設計角度結合個案,側重點在服務區建筑風格、布局形態,對旅游功能布設并未進行具體的深入的研究。
在服務區拓展旅游功能的運營方面,羅暄(2015),以贛粵高速廬山西海服務區為案例探討了“服務區+旅游”的打造方法,但由于廬山西海旅游資源的獨特性,這種建設模式在推廣中是否具有普適性或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并未提及。周勇,傅航(2017),在高速公路交通與旅游融合建設思路中提出了高速公路服務區與景區互連的半開放模式,但并未做分析論證。卞婷丹(2017),列舉了福建天福服務區多元化經營項目,即增設茶莊、臺灣美食城、酒店、景點,分析了其經營優勢與劣勢,但并未對經營效果做出分析與評價。
(二)國外研究概況
崔洪軍(2008),國外服務區建設及研究;蘇杭(2003),歐洲五國高速公路服務區考察;楊彥艷(2012),臺灣高速服務區啟示錄;劉少才(2005),西歐高速公路服務區見聞,幾位學者研究了國外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內容集中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服務區的整體環境、功能區劃、服務項目及質量上,并未涉及服務區發展旅游的內容。
綜上所述,國內外現有研究中,對高速公路服務區基本功能的研究并不鮮見,但對服務區與旅游功能相融合的研究還處于探索起步階段,不成體系,對服務區拓展旅游功能的條件、影響因素沒有深入論證研究。
三、高速公路服務區旅游功能拓展類型
(一)集散型旅游服務區
過去我們通常將旅游集散中心設置在機場、高鐵、汽車站等交通節點,但世異時移,2015年國內游統計數據表明,自駕游客占比接近60%,高速公路作為其進出的首選路線,服務中心的功能不可或缺,通過擺放周邊景點及路線的宣傳資料,設置智能旅游一體機,實現旅游產品的查詢及預訂。
(二)要素型旅游服務區
配套多元化的旅游六要素,將服務區建設成為旅游綜合體。如住宿,目前只是標準酒店在服務區的應用,未來可以增加營地、主題客棧、精品酒店等非標住宿業態,再如餐飲,可引進大眾快消品牌,也應當增加當地特色餐飲份額。
(三)景區(目的地)型旅游服務區
就是在旅游資源條件好的服務區,將其作為景區打造,服務區即景區的入口,通過完善旅游設施及服務要素,條件成熟時,可建設成為旅游目的地。
四、高速公路服務區旅游功能拓展效益
(一)經濟效益
首先,拓展旅游功能,使高速服務區實現多元化經營,必然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其次,服務區+旅游融合發展,衍生出更多的就業及創業機會,能提高當地居民收入;最后,以服務區為紐帶,串連起餐飲、特產、娛樂等相關行業,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二)社會效益
拓展旅游功能后的服務區不再是停車、加油、上廁所老三樣,服務區能成為緩解交通擁堵的有效途徑、成為了多樣化旅游體驗基地,極大提高游客滿意度;另外,充分發揮服務區的窗口宣傳作用,也能提升地方形象。
參考文獻
[1] 張璐.高速公路旅游型服務區設計研究[D].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2017.
[2] 蔡左寧,賈文麗.打造旅游型服務區?要得![J].中國公路,2019(02):24-25.
[3] 陳露.服務區+旅游,遇見“詩和遠方”![J].中國公路,2019(02):20-22.
[4] 李占榮.江西高速“服務區+旅游”的花樣探索[J].中國公路,2019(02):29-31.
[5] 卞婷丹.高速公路天福服務區多元化經營探討[J].福建交通科技,2017(04):182-184.
[6] 王丹,黃少雄,劉閣明,等.公路旅游型服務區視景環境營造技術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8(6):322-324.
[7] 楊晟懋,戴雯.貴州省高速公路與旅游產業聚合效應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8(16):122-123.
[8] 王維陽.貴州省平塘大橋觀光服務區設計理念[J].北方交通,2017(03):56-60.
[9] 韓一德,馬麗娜,張志偉,韓若峰.關于打造我省旅游主題服務區的探討[J].青海交通科技,2018(04):5-7.
[10] 邵星,馬波.基于特色旅游資源相結合的高速公路新型服務區設計探索一以滄浪山服務區設計為例[J].中國公路,2019(02):24-25.
[11] 王云,張耘.與特色旅游資源相結合的高速公路服務區規劃設計探索[J].公路交通技術,2016(10):24-25.
[12] 汪晉宇.高速公路服務區功能擴展及管理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2.
[13] 周勇,傅航.高速公路交通與旅游融合建設思路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7(04):178-179..
[14] 羅瑄.高速公路“服務區+旅游”經營模式管理探討[J].現代國企業研究,2015(06): 164.
[15] 崔洪軍,劉孔杰.國外服務區建設及研究現狀[J].交通世界,2008(23):138-139.
[16] 楊彥艷.臺灣高速服務區啟示錄[J].中國石油石化,2012(24):69-70.
作者簡介:謝雪梅(1983- ),湖南衡陽人,講師,旅游管理碩士,研究方向:旅游和酒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