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杰
摘 要:我國經濟不斷快速發展,也進一步提升了城市化發展水平,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開始推廣利用一些新型材料和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可能會引發環境污染問題,人們的生活質量也會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本文論述了大氣污染的環境監測及治理方式,推廣應用各種先進的手段和措施,促進城市的發展,保護人們的身體健康。
關鍵詞:大氣;污染;環境監測;治理方式
中圖分類號:X831;X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5-0001-02
大氣污染屬于一種環境污染,具有較大的危害,可能會影響到社會的發展,此外還會危害到人體的健康,因此我們需要重視大氣污染問題。很多因素都會造成大氣污染,其中人為因素的影響比較大,例如汽車尾氣和工程廢氣等,不斷降低空氣質量,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治理方式。本文結合我國大氣污染的特點,提出大氣污染環境監測的內容和方法,確定具有針對性的治理方式,避免大氣污染問題進一步發展,為我國和諧社會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 概述大氣污染的特點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大氣污染問題,我國大氣污染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我國大氣污染物主要包括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在冬季和春季,我國北方地區因為植被覆蓋率比較低,再加上大風等天氣的頻發,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煤炭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在使用煤炭的過程中產生較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同時也會排放很多顆粒物,這些因素都會加大大氣污染程度,增大大氣中的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濃度等,這類污染具有較大的危害,降低環境空氣能見度,阻礙人們的日常出行,如果人們吸入這些細顆粒物,可能會引發呼吸系統的疾病,使人們的人體健康受到威脅。
我國人口分布較為密集,導致大氣當中具有很多細菌,因為城市化發展速度不斷提高,也因此降低了綠地覆蓋率,無法充分發揮出綠色植物的凈化和殺菌作用,這也導致某些地區細菌含量超過額定標準,使人們的身體健康受到直接的影響。
煤煙是我國重要的大氣污染源,我國不斷調整能源結構,我國的煤炭使用比例也不斷降低,但是我國的主要能源仍舊是煤炭,一些企業利用煤炭沒有經過清潔處理,在使用煤炭的過程中會嚴重污染大氣環境。
2 大氣污染的環境監測的內容和方法
2.1 內容
大氣污染監測可以掌握大氣污染物的分布與擴散規律,監視大氣污染源的排放和控制情況。
我國的環境監測主要是監測二氧化硫和顆粒物等。二氧化硫具有較大的危害,不僅會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還會引發酸雨現象,破壞自然環境。煤炭和石油是二氧化硫的主要來源,但是煤炭和石油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因此需要重視監測二氧化硫。需要利用分光光度法和電導法監測二氧化硫,重點監測氮氧化物,主要是利用分光光度法和電導法監測二氧化硫,另外需要對于氮氧化物提出重點監測,汽車尾氣和廢氣等是氮氧化物產生的重點來源,因此汽車尾氣和工業廢氣是重點監測內容。
2.2 方法
氣態物質監測:氣態物質監測是空氣監測技術中的主要技術,空氣污染的主要物質來源就是氣態物質,在監測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污染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監測氮氧化物的過程中,需要利用化學監測方法,利用空氣稀釋和發光方法,通過紫外熒光測試方法監測二氧化硫,有助于監測部門深入研究氣態物質監測技術。
固體顆粒監測:我國不斷更新對于固體顆粒監測的標準,我國經濟發達區域注重監測固體顆粒物,但是相關規范制度還不夠統一,需要進一步完善整體操作。具有各種相關監測技術,比較常用的是Zeta電位監測和散熱型顆粒濃度監測方法。根據固體對于光的折射率,確定監測結果,這種方法具有較高的準確性,但是監測成本比較高。利用固體顆粒帶電粒子的相互吸引完成監測工作,可以降低干擾因素的影響,提高監測的穩定性。
監測預警系統:根據污染源建立應急監測預警系統,可以從源頭上改善空氣質量。環保部門可以參考監測數據信息,更好的落實空氣治理工作。自動化處理空氣監測結構,使大氣污染的環境監測效果由此提升。
計量法:計量法主要是監測大氣中的固體顆粒物濃度,計量法需要利用采樣器,采樣器獲取需要的氣體,利用濾膜篩選固體顆粒物,監測截留下來的顆粒物。在平衡條件下,測量采樣前后的采樣氣體體積和濾膜質量,測算固體顆粒物的濃度,再分析其組分。
3 大氣污染的治理方式
3.1 控制污染源
大氣污染關系到人們日常生活,生活廢氣也是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因此每個人都要重視身邊的小事,有效控制污染源,盡量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首先需要控制生活當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在人們日常生活當中,減少排放汽車尾氣,這樣有利于控制其污染物排放量。政府部門需要科學檢測車輛,檢測路上的機動車尾氣,采取針對性的治理措施。普通民眾要盡量乘坐公交車,或者選擇自行車等出行,培養民眾健康的綠色出行習慣。
控制排放生產中的大氣污染物,為了降低排放污染物,政府部門需要科學規劃產業機構,調整產業結構及時淘汰高污染和高消耗產業。政府需要將自身的作用發揮出來,加強落實監督管理工作,重視引導企業發展,對認真履行清潔生產的企業,可以采取減少稅收等方式,政府需要加大力度扶持高新產業,淘汰落后產能。政府需要致力于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第三產業比重,適當的削減重工業,進一步發展第三產業。科學控制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比例,企業是社會經濟的主體,在大氣污染的治理過程中也占據重要的地位,首先升級改造落后企業,減少排放污染物。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需要淘汰落后的設備和生產工藝,合理升級產業機構,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這樣有利于促進企業發展。此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企業要加大工藝廢氣回收利用力度,可以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如果沒有處理廢氣直接排放到空氣當中,可能會影響到空氣質量,還會浪費資源。通過二次利用廢氣,可以保護環境,同時也可以合理使用廢氣,減少企業浪費資源。例如工業生產中會產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再次回收二氧化硫,制作成硫酸,可以降低空氣中的污染物含量,也可以使企業經濟效益由此提升。
3.2 完善法律體系
大氣污染的治理不僅要依靠社會行為,還要在法律上實現規范,利用法律效力保護大氣環境。近些年我國逐漸完善了環境法律法規,在各行各業都落實了大氣環境保護工作。提高處罰力度,抑制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我國執法部門的工作需要結合法律依據,監督企業排污行為。在未來發展過程中,我國立法機構需要進一步完善環境立法,深入調查環境情況,為立法提供科學的依據,集合環境領域的專家意見,在立法工作當中可以參考專業的謀略,這樣可以提高環境保護法的科學性,嚴格把握法律的尺度。治理大氣污染過程中,政府需要加大力度支持資金,補助愿意利用新能源的企業,提高企業新能源應用的積極性,嚴格劃分城市的產業機構和經濟布局,避免在失去生產污染程度較大的企業,區分工業區和商業區以及居民區,避免危害到人們的身體健康。
3.3 控制揚塵污染
大氣污染的主要因素就是揚塵污染,這也是農村和城市發展過程中的污染現象,農村發生的揚塵污染主要是因為土質路面的影響,北方地區天氣比較干燥,就會容易產生揚塵問題,直接污染空氣,改善農村揚塵問題,需要硬化處理農村道路,做好綠色施工,在道路兩旁種植草木,這樣也可以為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針對城市揚塵問題,可能是因為不合理的布置煤炭和煤渣的存放場所,在對方和運輸等過程會產生揚塵,如果天氣比較干燥,就會導致路面揚塵問題,控制城市揚塵,需要濕化處理路面,定期向道路噴水,此外要注意硬化道路的兩側,同時要清洗進出城市的車輛,控制揚塵污染。利用封閉作業方式處理煤炭和煤渣等。針對快遞行業,在卸貨和分揀等作業當中,都要選擇封閉環境,避免在露天環境當中分揀貨物,在每個細節控制揚塵污染。
3.4 開發清潔能源
在我國能源結構當中,化石能源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燃燒化石燃料會產生大氣污染物,治理大氣污染需要改善我國的能源結構。為了減少利用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需要盡力開發新能源,更多的利用太陽能和風能以及地熱能等清潔能源,不斷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大力推廣技術較為成熟的太陽能和風能等,發揮清潔能源的優勢,合理布局各類能源,大力開發潮汐能等能源的開發技術,加大技術投入,突破已有的技術。
3.5 更新大氣污染治理措施
人為因素是大氣污染的重要產生原因,例如人為因素在交通污染和工業污染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政府管理部門需要嚴格管理汽車行業,支持耗油量較少的汽車,控制私家車的數量,例如可以利用限號行駛的方式。提高顆粒污染物的檢測技術,完善自動監測站,利用GIS和遙感技術獲取空氣數據,向計算機中心上傳陽光輻射和溫度等數據,如果發生污染超標等問題,計算機可以及時發出警報,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及時采取管理措施。也可以利用激光雷達和GPRS全面監測大氣污染情況,分析大氣污染源,結合獲取的數據,重點治理污染嚴重的地區,控制地區排放污染物,保障大氣污染的質量效果。
4 結語
我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破壞環境,引發大氣污染問題,在未來發展過程中,我國需要重視大氣污染的環境監測及治理工作,利用各種先進的監測技術,確定大氣污染源,提出針對性的治理措施,保障大氣污染的治理效果,為社會和諧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孫霞.論環境監測在大氣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及措施[J].環境與發展,2019,31(01):126+128.
[2] 彭興華,甘鋒睿,張遠行.關于大氣污染的環境監測及治理的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34):141-142.
[3] 羅向義,劉璐.大氣污染原因及其環境監測與治理研究[J].科技風,2018(25):128.
[4] 聶鐵明.試論環境監測在大氣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及措施[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8(07):57.
[5] 劉健,宋威威.關于大氣污染的環境監測及治理分析[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7,32(05):198-199.
[6] 吳慶東.關于大氣污染的環境監測及治理分析[J].能源與節能,2017(07):113-114.
[7] 北京海淀區實施新環境監測技術治理大氣污染[J].化學分析計量,2016,25(0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