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惠
◆摘 要:現階段,多媒體以自身全方位、交互式、多渠道的獨特優勢,在教學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同時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多媒體借助悅耳動聽的音樂、生動形象的畫面,把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動畫、音視、圖文繪聲繪色,仿佛置身于真實的情境之中,使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視野更為開拓,激活學生的思維。對此,本文筆者和自身工作實踐經驗相結合,對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多媒體技術;教學情境
小學音樂教學可以給予學生幫助,將自身音樂感知能力提高,同時,可以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審美能力進行有效培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當前,素質教育得到了全面推進,小學音樂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對小學音樂教育進行優化,采用多媒體技術促進音樂學習效果增強。這樣可以幫助小學音樂更好地開展教學,創設良好的情境,讓課堂教學充滿濃厚的趣味性。
一、視頻范唱,激發興趣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歌唱教學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因為小學階段的孩子年齡較小,所以,在教學中范唱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展開范唱。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所教授歌曲的視頻范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展示,如此便能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眼球、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情感,和作品充分融合在一起;更關鍵的是學生在聽范唱的時候可以深刻體驗歌曲所表達的音樂情緒,并快速把難唱的樂句找到,進而將快、準、齊的教學效果順利實現。
以《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視頻范唱歌聲悅耳動聽,并配上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羊肥馬壯的畫面,瞬間帶領學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同學們在聽范唱的過程中手搖物品,做揚鞭的動作,好像自己正騎著馬在遼闊的草原上馳騁,同時在置身于情境中聽賞的時候也順利解決了本課的較為難唱的“草兒青青羊兒肥,美在眼里喜在心”。在課堂教學中,同學們表現地十分活躍,教師的教也變得更加容易,教學效果十分理想。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突破學習難點
針對教學難點,教師若是在教學中反復為學生示范和強調,他們很容易產生排斥感,學習效率自然不理想。據相關研究證實,動態刺激并靜態刺激更大,可以加深人們的印象。在音樂教學中,借助多媒體的手段可以把靜態的教學材料變得更加鮮活,更加生動有趣。運用動態圖像演示,借助其圖形的移動和縮放、文字的閃現以及顏色的變換等手段,速度快、容量大、效果好,既可以直觀顯示出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同時刺激作用很強,具有感染力和表現力,和學生的要求相符,可以將此問題有效解決,對學生知識的構建十分有利。
例如,在教學“音符”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小熊分瓜”的畫面,將一個大西瓜平均分成8份的過程呈現在大屏幕上,同時將相應的節奏符號分別標在每份上,讓學生更加形象地對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含義進行理解。然后為學生播放一則童話片,使其把音符時值概念構建起來,印象更加深刻。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加強課時容量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通常都是教師在黑板上為學生進行板書,此過程不僅要耗費諸多時間,同時枯燥乏味。而在當前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和教學設計的環節和內容相結合,用課件的形式展現出來,借助多媒體的強大功能生動形象的呈現出教學內容,這樣既可以節省課堂板書時間,同時學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使可是容量增加,實現可課堂效率的提升。
以《金孔雀輕輕跳》一課為例,學生在學唱的過程中,對“展翅開屏,河邊走;傣家竹樓彩虹繞”并不了解。因為在實際生活中,學生缺乏相關的生活經歷,所以頭腦中也沒有傣族風光的景象,所以難以借助聯想把音樂美呈現出來。但借助對多媒體課件的圖片,傣族舞視頻等進行觀看,對學生感性材料的豐富有利,使課時教學的內容更為豐富。這樣學生便可以高效、輕松地學習,實現教學效果的最佳化。
四、結語
在學校藝術教育中小學音樂教育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有利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給予學生幫助,讓其更好地表現美、感受美和體驗美。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將其在整體育人中的作用發揮出來。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具有十分遠大的發展前景,是大勢所趨。合理、科學運用,可以獲得更為理想的效果,實現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袁靜靜.試論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教學結合的運用[J].商情,2017(40):248.
[2]司建剛.基于多媒體技術應用的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探討[J].考試周刊,2018(18):17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