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金
一、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教學反思,顧名思義就是教師把在教學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文字進行梳理紀錄的過程。作為一種“接地氣”的教師專業化成長方式,近年來教學反思越來越受到重視。教學反思可以檢查是否達到教學目標、分析教學中的不足、記錄教學中的困惑、發現某種教育教學行為是否對學生有傷害、可以發現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是否適合學生等等。教學反思是教師進步的階梯,是教師進步的重要途徑。通過教學反思,能夠不斷地提高教師自我的教學監控能力,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綜合水平等等。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也是回顧教學——分析成敗——查找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后行的過程。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后而知困”,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
葉瀾教授曾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可見,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更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在經濟、文化和教育等瞬息萬變的今天,教學反思無論對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還是對教學效果的提高,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在教學反思中成長
1.圍繞問題進行反思。問題是反思的起點,沒有問題就沒有反思。不針對問題的反思是沒有實效的反思,因此基于問題是反思走向深入的前提。對教學現象進行針對性分析,挖掘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找出學生學習行為方面的共性問題,然后圍繞問題,進行多側面、多角度反思。主動捕捉典型的教學問題,用心感悟、用心反思,反思才有深度。
2.基于理論進行反思。問題的解決需要理論的支撐,基于理論對課堂中發生的問題作出理性的分析和深刻的反思,才能找到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沒有理論的反思只能停留在經驗層面上,不能深入到問題的本質,致使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針對問題去學習相關理論,進而站在理論高度去剖析問題的成因,提出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可以避免反思在同一水平上反復。基于理論進行反思,不僅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效對接,而且使我們更加理智地、全面地、辯證地看問題,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3.找尋目標進行反思。反思就是自省。而自古就有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說法,可見,反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當局者能夠跳出自我,另眼看“我”,做清醒的旁觀者,做明白的自知者。所以教師要找到一個標,進行對比,自己上一節,聽他人一節,兩相對比優劣自知,在反思中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發揚自己的長處。當然,一個教師所呈現出的每堂課都與他自身的文化積淀有關。學識淵博,游刃有余;學識淺薄,左支右絀。找到一個標,也有利于我們加強自己的積淀。
4.同伴互助促進反思。反思本身就是一種對話——與史對話,與事實對話,與他人對話,與自己對話。所以反思不能局限于個體,還應該有同伴的參與和合作。一方面,反思是建立在證據基礎之上的,其中他人的反饋是個人反思不可缺少的資料來源。另一方面,實踐性知識作為一種隱性知識,必須通過共享、外化、組合才能得以內化、轉化和傳播。個體行為不僅受個體內部條件的影響,而且受群體環境的制約,正是群體與成員間的相互作用與影響才構成了群體行為的動力場。在這個動力場,個體的角色和群體的角色相互發生作用,產生巨大的智慧。集體備課機制為教師提供個體與整體和諧共融的良好環境,合作其中能使自己從各個角度獲取反饋信息,促進反思的深入有效的進行,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在合作反思中進步,在互補共生中成長。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方式,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學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他可能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中的重要一環,是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在不斷的反思、總結、提升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優化教學,增強專業素養,更好地實現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