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良平
【摘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計算習慣,認真、嚴格、刻苦的學習態度。加強計算訓練,讓學生在算理、算法、技能這三方面得到發展與提高,落實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興趣 習慣 態度 算理 算法 技能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152-01
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是學生形成技能、技巧,鞏固所學知識,正確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要想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必須以下幾個方面為抓手,把計算教學落到實處。
一、激發學生學習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教會學生用口算、筆算和計算工具進行計算,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達到算得準、快的目的。
1.講究訓練形式,激發計算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寓教于樂,結合每天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練習一些口算。在強調計算的同時,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如: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訓練;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還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2.以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小故事激發興趣。
教學中,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使學生集中精神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二、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和認真、嚴格、刻苦的學習態度
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和認真、嚴格、刻苦的學習態度是大綱的要求,也是加強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大量事實說明,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認真的學習態度,是學生計算上造成錯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嚴格、認真、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和堅韌不拔、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千萬不要用“一時粗心”來原諒學生計算中出現的差錯。那么要培養哪些習慣呢?
1.校對的習慣。計算都要抄題,要求學生凡是抄下來的都校對,做到不錯抄不漏抄。
2.審題的習慣。這是計算正確、迅速的前題。一要審數字和符號,并觀察它們之間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內在聯系。二要審運算順序,明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審計算方法的合理、簡便,分析運算和數據的特點,聯系運算性質和定律,能否簡算,不能直接簡算的可否通過分、合、轉換、省略等方法使運算簡便,然后才動手解題。
3.養成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教師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教師還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如:解題教學,審題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板書簡明,重點突出。要求學生按格式書寫,字跡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貼,保持作業的整齊美觀。
4.養成估算和驗算的習慣。這是計算正確的保證。驗算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首先要掌握好驗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重要環節來嚴格要求;再次要求學生切實掌握用估算來檢驗答案的正確程度。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培養學生良好計算習慣時,不僅教師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統一辦法與要求,堅持不懈,一抓到底。也要求學生認真、嚴格、刻苦,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
三、注重算理教學
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著名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的核心是學生的“再造”。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在數學學習的再創造過程中逐步得到發展的。讓學生參與探索計算原理和方法過程就是一種“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以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為例,教師在讓學生探索24×3時,不限定學生用豎式計算,允許并鼓勵他們有不同的算法,可口算或在橫式上直接算等,還讓學生將思考過程充分展示出來。教師不急于得出計算法則,而是繼續讓學生嘗試計算另外幾道乘法算式題,仍允許他們選用自己認為適合的計算方法。之后,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比較各種方法的優點,并在此基礎上討論:計算這樣的乘法算式,你認為應注意些什么?……這樣的計算教學,學生不僅僅獲得計算結果,更獲得計算法則、計算方法。
四、加強計算訓練
1.重視口算訓練教學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教學實踐,在進行口算教學時,要注意處理好兩個關系。一是要正確處理好口算速度與正確率的關系。口算速度與正確率是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二者是對立的統一。其相互關系處理得好則互相促進,有利于口算能力(最終有利于整個計算能力)的發展與提高;處理不當則會互相制約,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發展與提高。而要處理好這兩者關系,則要注意打好基礎,抓算理、算法的教學;同時還要注意思想教育,抓教改導向。因此,在低年級開始教學口算時,就要著重在講算理、算法,并輔以其他手段。到中高年級后更不能忽視口算訓練,可利用《口算、心算、速算》等教輔小冊子,堅持每天一練,定時定量競賽,通過訓練提高學生計算能力。二是要正確處理好尖子與后進的關系。在進行口算訓練時可開展評口算標兵活動,對口算能力強,正確率高或口算能力有明顯進步的同學進行表彰。還可建立互助組(一個尖子生一個后進生,但不能說穿),共同提高,對后進生當堂做不完的則批改后課余補做,同時對后進生個別輔導。
2.加強估算訓練教學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結果。但在實際運用時多數學生不估算。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意體現估算的價值,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技能。將估算運用于檢查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在解決問題中將筆算、估算有機結合,必會提高解決問題的速度和正確率。如:一本書12元,全班48人,每人買一本大約需要多少錢?教學時可先讓學生進行估算并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可以是10×50=500,認為500元左右;也可以是12×50=600,不到600元;還可以是10×48= 480,肯定比480元多。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師可以為他們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把多種算法進行優化,可以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掌握較理想的一種算法,而不至于他們一節課下來,什么方法也沒有學會。又如:筆算37×53,當學生計算出結果1961后,估算把37看成40,把53看成50,40×50=2000,所以37×53≈2000。通過估算比較說明筆算結果正確。
只有我們落實了以上環節的教學,使計算教學在算理、算法、技能這三方面得到發展與提高,才能使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