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繡又名“川繡”,與蘇繡、湘繡、粵繡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蜀繡歷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東晉以來與蜀錦并稱“蜀中瑰寶”。
蜀繡,是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采用蠶絲線繡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工藝。它以軟緞、彩絲為主要原料,針法包括12大類122種,具有針法嚴謹、針腳平齊、變化豐富、形象生動、富有立體感等特點。蜀繡以其明麗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細膩的針法形成了自身的獨特韻味,豐富程度居四大名繡之首。
1915年,蜀繡在國際巴拿馬賽中榮獲金獎。2006年5月20日,蜀繡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郝淑萍已專職從事蜀繡藝術50余年,其作品繡針灑脫靈活、線條自如,整體感強,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曾被美、英、日、法、西班牙以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博物館收藏,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