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立

近幾年,職業院校的發展速度較快,已經成為職業技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模塊,在社會建設和發展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中職院校在教育體系中的定位是培養初、中級技術類人員的平臺。中職院校的發展情況與社會經濟水平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但是,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和優化,為中職院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以及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帶來了一些挑戰。其中逐漸被凸顯出來的問題是中職院校對人才培養設定的目標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斷點”現象。如何制定適應和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人才培養目標成為中職院校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從定義的角度來看,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指的是,中職院校應該將黨的教育方針作為基本原則,革新教育思想,培養高素質、能力強,與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符合全面發展理念,并能扎實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在一線工作的初級專業人才,也就是“技能型人才”。
1.基本素質。從基本素質的角度來看,具備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是中職院校學生的培養基礎,以此為基礎,應該具備踏實認真的學習和工作態度。不同行業和不同職業對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異性,主要體現在職業道德方面,比如誠實守信、重視質量、服務至上、利益價值觀念等。只有具備這樣的基本素質,才能更好地滿足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
2.知識和技能。中職院校的學生應該具備文化知識背景,并能扎實掌握專業知識和工作技能,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崗位對人才的需求。另外,中職人才還應該具備水平較高的實踐操作技能,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行業內部對高質量產品的要求。
3.綜合素質。綜合素質主要指的是從事某個專業需要具備的技術、工作、社會以及創新能力。現代中職院校的學生不僅需要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還應該具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在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的背景下,每個人面臨的工作、人際、思想環境都會發生不斷的變化,這就對中職人才的適應能力、公關能力以及應變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4.身心素質。身心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是學生未來從事任何工作的前提。中職學生不僅應該具備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品格,還應該具備抵抗挫折的能力,這樣才能在未來面對職場競爭時承受得住壓力,在條件比較艱苦的環境中,仍然能保持堅定的意志,使自己的內心更加強大。
5.發展潛力。現代社會正處于不斷發展的狀態當中,中職學生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還應該具備一定的發展潛力。這種潛力具有較強的綜合性,不僅包括處理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還包括進取心、創新能力等。每個行業都需要懂得自我提升的員工,能不斷獲取新知識、掌握新能力,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
1.人才培養理念與社會需求不一致。當前,在我國很多中職院校中,仍然以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作為主要的授課模式和目標,一些專業教學內容完全針對某個行業,使得中職畢業生經常被企業定義為專業性不強,有些學生的專業性過強,但是缺乏適應實際工作崗位的能力。現代社會中需要的是綜合性人才,需要兼具專業知識和操作能力,并能將整個生產體系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當中。如果中職院校仍然堅持知識本位,或者能力本位,就無法培養出完全符合社會需求的新時代人才。
2.知識與技能教學的形式過于籠統。很多中職院校受到“以就業為導向”原則的影響,將其作為唯一的設定人才培養目標的標準,但是在對其概念理解方面卻存在一些偏差,僅僅將培養目標定位于就業,忽略了素質教育,更加無法達到育人的目標。一些學校盲目追求高就業率,對課程的設置也以就業為需要。這樣的培養模式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沒有體現出職業教育的系統性,甚至一些中職院校在設置課程的過程中,會將幾個專業整合到一起。這樣的人才培養方式較為籠統,無法體現中職院校的專業教育特色,使得中職院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很難適應社會中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無法發揮中職院校的教育功能。
3.缺乏對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視。中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方面應該堅持培養具有高素質和掌握扎實技能的人才。具備高素質的學生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第一,具備正確的職業理解和思想,比如職業道德、情感以及心理素質;第二,對職業的認知,比如文化素養、通識水平、掌握職業核心理論;第三,實踐能力,比如應用能力、專業能力、創新能力、研發意識等。但是,從目前中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中,一些中職院校將培養重心完全放在了知識和技能方面,將就業率作為辦學目標,并沒有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給予足夠重視。這種培養方式對德育教育有所忽視,即使學生能掌握工作技能,卻缺乏職業精神,無法在實際的工作崗位中應對多變的工作問題以及一些突發情況。
1.將社會需求作為設定人才培養目標的主要依據。中職院校要想在教育領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為社會建設培養和輸送更多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就應該將設定準確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作為前提。在新時代以及新教育環境當中,中職院校的畢業生大多都會去到各個行業的一線工作崗位,而這些工作崗位不僅要求工作人員掌握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應該具備較強的操作能力。因此,中職院校在設定人才培養目標時,應該將基礎知識教育與職業能力培養相結合,特別是工作崗位對員工的特殊要求,應該被作為設定教學目標的主要參考依據。這樣的目標設定方式能使學生更好地應對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以應對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而變化的崗位需求。
2.樹立先進的中職人才培養觀念。觀念指導行為。中職院校要想培養能滿足社會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就應該樹立先進的人才培養觀念,對傳統的培養觀念進行革新。在人才培養目標中,應該重視市場需求與勞動精神相融合,重視人才培養觀念與社會發展之間的協同性和契合性。中職院校應該重視生產、服務、管理以及技術這幾個方面,并以此作為依據,培養具有較高工作素質、較強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所以,中職院校的相關管理者應該對國家在職業教育方面施行的各種文件精神形成清楚的認知,通過實際調研的方式對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進行深入了解,并能將其融入人才培養觀念當中,從全面性的角度設定人才培養目標。值得注意的是,中職院校所設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能適應不斷改進的生產方法和條件,使學生既能接受專業技能教育,還能逐漸形成創新意識。
3.促進職業素質與綜合素質培養的有機結合。從現代教育理念的角度來看,中職院校的教育事業應該將就業作為中心,但是也不能完全被就業所束縛,還應該從全面性的角度考慮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發展方向。在實際的人才培養目標設定中,可以將傳統教育作為基礎,制定兩條教育主線,即德育和技能,對課程進行有機整合,將綜合素質以及崗位能力充分滲透進整個教育過程當中。綜合素質包含較為豐富的內容,比如職業道德、誠信觀念、務實精神、心理素質、交際能力、合作意識、語言表達能力、創新意識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將能力培養、職業素質以及綜合素質整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對未來從事職業的適應能力。
綜上所述,在中職院校辦學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關鍵。在社會就業需求導向的作用下,中職院校的相關部門應該反思當前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將社會需求作為設定人才培養目標的主要依據,樹立先進的中職人才培養觀念,促進職業素質與綜合素質培養的有機結合。通過本文對中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展開的一系列思考,希望能為促進中職院校實現教育目標提供一些參考。(作者單位:河南工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