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語文課程道德價值難實現的問題,探討在小學高段習作教學實施德育滲透的意義。剖析語文教材,歸納能培養(yǎng)學生政治品質、道德品質和思想品質的德育文化內容。基于此,提出德育滲透方法,旨在實現語文課程的道德價值。
關鍵詞:習作教學;德育文化;德育滲透方法
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落實立德樹人,要求德育能落實到各個分科課程中,發(fā)揮學科特有的立德樹人功能。語文課程負載道德價值,這是因其特定的母語身份和本身的特點所決定。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新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強調語文課程道德價值。本文通過對小學高段主題習作教學研究,探討如何實現語文課程的道德價值和教化功能。
一、 小學高段主題習作教學德育滲透的意義
(一) 優(yōu)秀道德文化傳承的需求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無數先賢思想匯集而成的經典,也是我們社會的寶貴財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豐富德育文化,在語文教材中屢見不鮮。《虎門銷煙》林則徐寫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精神。“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等流傳千古的名言烙印在學生心中,體現勤奮、積極、向上的學習精神。
(二) 當代道德教育實現的需求
教育者必須明確,我國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而當代社會對社會主義建設者的標準之一就是德才兼?zhèn)洹A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就體現了當代教育的時代特點,提出在教學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yǎng)良好思想道德風尚。”
(三) 高段學生心理教育的需求
高年度的學生身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他們處于思維快速發(fā)展時期,對世界、對社會、對個人都產生好奇心,他們渴望探索認知世界。學校教育承擔學生引路人職責,語文是一門充滿人文關懷的學科,教育工作者應當結合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能夠通過語文教學促使學生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
二、 小學高段主題習作教學德育的內容
(一) 正確的政治品質教育
學生正確的政治品質包括:熱愛祖國,熱愛祖國文化和錦繡河山。愛國是語文教材中常見題材,教師利用蘊含其中的德育資源,結合高年段學生心理特點:身心發(fā)展到了一定階段,處于思維快速發(fā)展的時期,對世界、對社會產生好奇心,渴望探索、認知世界。引導學生感受祖國文化和錦繡河山,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 良好的道德品質教育
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包括:孝敬父母、友愛同學、誠實守信等內容。從五年級開始,學生進入小學高段的學習和生活。在這個階段,學生形成了獨特的看法,他們反對大人過細的干涉,但如果缺乏正確的指導,他們可能會形成錯誤的認知。所以,我們語文教師很有必要利用教材中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而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是需要繼承和發(fā)揚的道德品質。
(三) 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教育
學生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包括:遠大的理想信念、無產階級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小學高段學生處于理想形成階段,教師有責任承擔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思想品質的重任。語文教材中有大量培養(yǎng)人生觀的作品,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對例文的分析講解,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樹立遠大理想信念。
三、 小學高段主題習作教學德育滲透的方法
(一) 樹立教師育人的教育觀
德育和語文課程均屬于人文學科,其內在聯系不言而喻。語文學科自身特點決定它不僅是學生知識獲取的來源,也是學生接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多方面教育的重要渠道。在語文教學中,特別是習作教學中,應不斷挖掘德育內容,發(fā)揮德育的作用。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增強德育意識,統(tǒng)一教書育人的觀念,將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完善人格作為教學目標,樹立育人為首的教育觀。
(二) 增強教師德育滲透能力
語文教師應當深入解讀新課標,把握德育要求,做好教學的準備工作。最后,教師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也是增強其德育滲透能力的有效措施,通過溝通,教師可以從先行者經驗中吸取大量有利于自身發(fā)展的知識,而不僅依賴于自身閉門造車式的經驗。
(三) 實施主題習作德育滲透法
主題習作教學是指一種新的習作教學實踐形式,由老師為主導召開主題習作教學的設計,基于習作年段目標,從學生需求、地區(qū)資源、學校特色、教師興趣著手,有選擇地處理教材中的習作訓練內容,增加延伸的習作內容,形成適合學生的習作主題。需要明確的是,主題習作教學的活動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個活動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個主題由多個活動支撐。因為長期以來,教材上的作文題目都是一單元一次、一次一篇文章的形式,很多情況下忽視了學生作文學習的前期準備和后續(xù)補充,學生花費大量時間積累的素材無法有效利用,也不利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而主題習作教學則能避免這種情況。
主題習作教學圍繞一個孝德主題,以高年級學生為教學對象,教師可以開展多個有聯系的實踐體驗活動,在活動中生成習作要求,既有利于學生寫作熱情的激發(fā),又能夠教育學生明白孝德是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學生應當繼承孝德文化,保持一顆感恩的心,感恩家人、感恩家鄉(xiāng)、感恩國家。
作者簡介:
吳鐘元,江蘇省常州市,常州鐘樓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