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安順平壩桃花村苗族蠟染紋樣多種多樣、別具特色,從蠟染紋樣中可以探尋到他們的風俗文化。苗族蠟染紋樣在歷史長河的洗練中變得益加璀璨、耀眼奪目,傳承苗族蠟染紋樣既是對安順平壩桃花村苗族風俗文化的保留,也弘揚了民族民間文化和促進民間美術的發展。
關鍵詞:蠟染紋樣;藝術傳承;審美意義
一、 導論
蠟染藝術在古代時期稱之為蠟纈,是我國古老而獨特的傳統印染藝術之一;它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并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蠟染藝術在我國的印染歷史中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據楊宏建在《蠟染的雙重性格》中提到“早在先秦時期,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就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蠟染技術,東漢到達了一個相當成熟的時期,唐朝便非常盛行?!边@說明蠟染工藝經過悠久歷史的沉淀,已經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蘊;而貴州安順平壩桃花村的苗族人民已經掌握了這門技藝,并在歷史的發展中創造了許多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蠟染紋樣;使蠟染藝術成為當地苗族文化中一朵亮麗的奇葩。安順素有“蠟染之鄉”的美譽,而安順平壩桃花苗寨村的蠟染更是安順蠟染藝術的杰出代表。這里不僅有世外桃源的生活環境,真實淳樸民風民俗,而更吸引我們的是至真至純的民間蠟染技藝,生活在這里的人,在傳承父輩遺留下來精湛蠟染技藝的同時,結合了他們生活的時代,繪制出了具有不同風格,圖紋多樣的精美蠟染藝術品,體現出了安順平壩桃花村苗寨蠟染的真實水平和極高的藝術價值。
二、 蠟染紋樣的特色
(一) 蠟染紋樣來源
在平壩桃花村寨里有這樣一個美麗而又神奇的傳說,在古代,有十個老人將天撐上去,但天常常塌下來,他們便請一位名叫娃爽的苗家姑娘縫造撐天傘。娃爽用云霧制成白布,把白布曬于梨花樹下,梨花隨風飄落于白布上,成群結隊的蜜蜂在落花間采蜜,蜜蠟汁在白布上印出一道道美麗的花紋;白布又被藍草的汁液染藍;于是布上出現了藍地白花。娃爽將花布縫制成撐天傘,將天穩穩撐住,藍地變為青天,白花變為日月星辰。周圍的苗家姑娘知道后都來向娃爽學習,娃爽就將這一技藝傳授給阿仰和阿卜兩位姑娘,從此,蠟染藝術成為苗家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無論在服飾還是床上用品,蠟染都被運用到生活上來,她們繪制蠟染藝術品的紋樣多姿多彩,風格各異,可謂是“巧奪天工”。而這些蠟染紋樣的創意都是來自她們苗家人的生活抽離,因而生活給予了她們創作的靈感。
(二) 蠟染紋樣的象征意義
1. 自然紋樣(以楓木蝴蝶紋和魚紋為例) 安順平壩桃花村苗族人民把自然界中蝴蝶、魚、鳥等等視為本民族的圖騰崇拜之一。楓木蝴蝶紋樣是苗族民間蠟染紋樣中常見的一類,在這類紋樣中,它向我們展示出苗族信奉“萬物有靈”,把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思想,同時也深刻地體現了一種“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藝術境界。
2. 幾何形紋樣(以螺旋紋為例) 苗家人民的蠟染紋樣中也有較多的幾何形紋樣,這些幾何形紋樣都是來自對自然物的抽象化,她們把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物經過自己的組織再現出來,螺旋紋樣是幾何形紋樣中最突出的代表,它由自然物風、水的紋樣演變而來,大自然有著無限的力量,苗族人民對于自然既有著強烈的崇拜之情,同時也有著征服自然的強烈愿望;苗族人民希望自己民族像自然物那樣強大,那樣堅不可摧。
三、 蠟染紋樣的審美意義
(一) 蠟染紋樣的文化價值
安順平壩桃花村的蠟染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苗族蠟染紋樣帶有很強的地方特色,它能夠真實地反映出每個時代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背景,隱含著安順平壩桃花村數千年來大大小小的文化沉淀,每一件蠟染作品都是前人的寶貴經驗;同時也能夠展現了當地人民的心理特征、生活追求、宗教信仰及民族的風俗文化。
(二) 蠟染紋樣的藝術價值
苗族蠟染紋樣造型獨特,帶著神秘的色彩,滿足當地大眾的審美意象,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同時它也是中國民間美術中的一朵奇葩,苗族蠟染紋樣歷經數千年的風雨滄桑,由代代子孫手把手地相傳到今天,它一直保持著苗族文化的遺風古韻和它最原始的特色。
四、 傳承蠟染紋樣的意義
(一) 保留民族特色
“環境造就人才”也能造就藝術,不同的地域也就會孕育出不同的文化藝術。蠟染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民間藝術,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不同的蠟染紋樣藝術。
苗族人民的生活豐富、民風淳樸;造就他們返璞歸真、熱情豪邁的性格;正因為如此才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苗族蠟染紋樣。安順平壩桃花村的蠟染是記錄苗族人民歷史和生活的一種表達方式,那些具有圖騰崇拜意味的圖案符號、造型符號就像是“對宗教觀念的形象翻譯”;苗族蠟染紋樣的蘊涵滲透于安順平壩桃花村的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及民俗活動之中。
(二) 弘揚民族民間文化
苗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不可缺少的朋友,而安順平壩桃花村苗族的蠟染文化更是中國不可或缺的文化藝術;蠟染藝術是中國民間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民間藝術中搖曳生姿、獨樹一幟;而苗族蠟染紋樣更深刻的彰顯了當地的民族文化特色;所以傳承苗族蠟染紋樣可以弘揚當地的民族民間文化。
(三) 促進民間美術發展
苗族蠟染紋樣自古迄今祖祖輩輩歷代相傳,它不僅集中了苗家兒女的聰明才智,而且也帶有濃郁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它與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在一些民俗活動中,各色各樣的苗族蠟染紋樣體現了苗家兒女思想感情、理想愿望、性格特征和審美理念。
五、 結論
蠟染是民間美術中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的一種表現;安順平壩桃花村苗族蠟染紋樣包含著悠久的藝術特點,且具有重要的審美價值,更是美的傳承和發展的重要見證。苗族蠟染紋樣藝術經過歷史長河的沉淀已經具有了很深的文化底蘊;而她們本民族蠟染的紋樣更是千姿百態,獨樹一幟,具有當地民族的文化特色;同時也具有很高的審美意義。當地苗族蠟染紋樣的創作來源于她們本民族的生活,探尋當地苗族蠟染紋樣有利于苗族文化的傳承及保護;更好的弘揚當地的民族風俗文化;以及促進民間美術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姚鍔.刀尖上的繪畫——論云南文山苗族蠟染工藝的保護與傳承[J].新西部,2011(6).
[2]楊宏建.蠟染的雙重性格[J].美與時代,2004(5).
作者簡介:
宋明星,貴州省安順市,安順市西秀區北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