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將信息技術與心理健康課怎樣才能更好地融合的角度,闡述了如何寓教于樂,通過視頻、益智游戲等,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并以對信息技術的恰當運用(而不是過度運用),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健康身心的目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融合;益智
信息技術是課堂的一把萬能鑰匙。課件應用于教學,就是為了能解決在教學中遇到的疑惑,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在小學心理健康課上,對于小學生來講,以前上課總是感到枯燥乏味,孩子的興趣不濃。正確教育思想觀念的指導和信息資源的配合,才有可能實現信息技術與心理健康教學的深度融合的最終目標。
一、 精彩表演,使課堂教學有趣、生動、活潑
教師在課堂上問誰是勇敢的孩子,讓孩子說說遇到困難是怎樣做的,孩子頓時語塞。如果播放課件,他們真是大開眼界。視頻一:小男生被壞人拐騙,在火車站上,他借口上廁所,在廁所里他得到一位陌生叔叔的幫助,終于逃脫了騙子的魔掌。
這段視頻播放完畢,他們仍興奮不已,小組先合作交流想出好辦法解救小男生,每組再派幾人上臺做小主角演一演,這樣孩子想象豐富了,解救的方法五花八門,課堂既變成了孩子的舞臺,個個活力四射,又鍛煉了孩子的膽量和口才。
膽小、抗挫折能力差是現在小學生的通病,培養勇敢精神勢在必行。因為勇敢屬于性格方面的問題,為了不傷同學們的自尊心,老師可以先講心里話,說明自己也曾有過怯弱,但正確面對后,同樣可以取得好成績。而“小勇士”解難則是讓那些比較勇敢的同學再次自豪地表現了勇敢。
二、 穿插多種益智游戲,培養孩子專注力
在《學習要專注》一課中,可以讓同學們自己在書中先試,看能不能走出迷宮,然后同組相互啟發,培養合作精神。低年級的學生還不能很好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力容易分散,通過電腦中播放的“想想做做”或在規定時間內開展走迷宮競賽,三秒鐘記住五個詞語等游戲,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注意力。電腦出示舒爾特表格,讓孩子猜一猜數字游戲、成語游戲和古詩游戲等。孩子在這些新的游戲中鍛煉了專注力、手腦協調能力。小學生具有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和控制能力差的特點,通過這些行為規范進行訓練,一旦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注意力也就集中了。
信息技術也具有兩面性,需要恰當地運用。媒體的作用是要解決學生靠思維和想象無法理解的那些內容,能理解的內容就不用。尤其是需要想象的地方,開發學生思維很重要。能用語言描述清楚的,就不用媒體。如果必須用媒體的,一定要調動學生各種感官,也要讓學生先充分想象,再展示媒體內容,電腦與孩子思維的碰撞,天馬行空,任意馳騁,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熱情,讓學生自覺地加入到獲取知識的活動中去。
總之,在小學心理健康教學中活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各種行為習慣,還需要從事心理教育工作者們更深地探索和研究。信息技術與心理健康課的有效融合,必將對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助推器的作用,讓更多的孩子走出陰霾,重見彩虹。
參考文獻:
[1]蘇巧妙.陽光心理課的設計與實施——積極心理學在小學心理健康課中的應用[J].教育文匯,2018(11):14-16.
[2]李媛媛.心理健康課對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以積極心理學為視角[J].遼寧教育,2018(14):56-58.
[3]馮楠.新課程理念下小學心理健康課教學方法初探[J].新課程(小學),2017(11):310.
[4]龔潔,丁紅莉.中、小銜接期學生心理健康課需求調查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32):15-18.
[5]陳春梅.小學心理健康課策略新探[J].新課程(中),2017(7):267.
[6]王葦娟.關于小學心理健康課堂實效性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7(16):54+58.
[7]李新波.淺談小學心理健康課的體驗式教學[J].新校園(閱讀),2017(1):96.
[8]唐雪芳.淺談小學高年段學生生生互評的心理分析及對策——以小學心理健康課為例[J].學園,2016(10):90+93.
[9]陳煜彥.交互式電子白板條件下小學心理健康“新”課堂[J].教育教學論壇,2016(4):51-52.
[10]馮會芬.如何上好小學心理健康課[J].學周刊,2015(12):196.
[11]蔣秋斌.關于小學心理健康課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J].讀書文摘,2015(8):219.
[12]孫艷.運用多媒體手段 提高心理健康課堂效率[J].中小學電教,2014(Z1):72-73.
[13]陳夏妮.小學心理健康課教學方法淺談[J].中小學德育,2011(4):76-77.
作者簡介:
王麗慧,吉林省扶余市,吉林省扶余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