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秀芬,劉忠穎
(1.云南省南華縣人民醫院,云南 南華 675200;2.云南省南華縣政務服務管理局,云南 南華 2675200)
紅冬蛇菰 (Balanophoraharlandii) 為蛇菰科(Balanophoraceae) 蛇菰屬 (BalanophoraForst.) 多年生肉質寄生性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四川、江西、湖北、貴州和云南等省區[1]。在東南亞的印度、緬甸、泰國也有分布[2]。在云南中部的哀牢山區,茂密的天然林,孕育出野生的紅冬蛇菰(圖1)紅冬蛇菰為民間常用草藥,在云南山區 ,主要寄生于樹根上[5],多為活體寄生,如厚皮香屬的大果厚皮香、圓葉厚皮香、麻櫟、青岡櫟、杜鵑花科、石楠類、木荷類、苦櫧櫟等植物。

圖1 紅冬蛇菰
草本,高2.5~9 cm;根莖蒼褐色,扁球形或近球形,干時脆殼質,直徑25~5 cm,分枝或不分枝,表面粗糙,密被小斑點,呈腦狀皺褶;花莖長2~5.5 cm,淡紅色;鱗苞片5~10,多少肉質,紅色或淡紅色,長圓狀卵形,長1.3~2.5 cm,寬約8 mm,聚生于花莖基部,呈總苞狀。花雌雄異株(序);花序近球形或卵圓狀橢圓形;雄花序軸有凹陷的蜂窠狀洼穴;雄花3,直徑1.5~3 mm;花被裂片3,闊三角形;聚藥雄蕊有3,花藥花梗初時很短,后漸伸長達5 mm,自洼穴伸出;雌花的子房黃色,卵形,通常無子房柄,著生于附屬體基部或花序軸表面上,花柱絲狀;附屬體暗褐色,倒圓錐形或倒卵形,頂端截形或中部凸起,無柄或有極短的柄,長0.8 mm,寬0.6 mm,花期9~11月。紅冬蛇菰長得象紅蘑菇,鮮紅色,通體紅艷,出土部分像一朵尚未張開的蘑菇,頭部均勻布滿疣瘤凸起,莖部光滑有退化的葉痕,而根部呈不規則疙瘩狀物,這是區別于其他菌類植物的共同特征。成熟的花粉,散落于有水膜的植物活體上,便產生吸盤,不斷吸取植物的營養,開始寄生性生活,沒有葉綠素,不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養料,根吸盤狀的根與寄主的根相連,汲取寄主的營養物質而生存。
通過調查,一般在生態環境良好的天然林中,土壤濕潤,水分充足,野生樹木茂密,腐殖質深厚的土壤中才容易生長紅冬蛇菰,生境均為熱帶雨林和季雨林,海拔在2000~2800 m之間,冬天降雨量減少,3~5年才能遇上一季小雪,落葉樹木大量落葉,增加了林間光照,20~30 cm厚的腐殖層,為樹木根際和紅冬蛇菰提供了充足的營養,樹根和土壤接觸的部位,是紅冬蛇菰生長最佳的位置,土壤含水量非常適宜,土溫一般在8~15 ℃,重霜對于這些林下寄生物安然無恙,溫暖肥沃的土壤,比較適合紅冬蛇菰的滋生和發育,3~5月份,高大的樹木抵御著強烈的太陽輻射,短暫休眠,促進紅冬蛇菰不斷從植物體吸取營養,生境陰濕,溫度適宜,營養源充足,腐殖層厚實,產量就高,反之,土壤瘠薄的地段,是無法生長紅冬蛇菰的。成熟的花粉,散落于有水膜的植物活體上,便產生吸盤,不斷吸取植物的營養,營寄生性生活,沒有葉綠素,不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養料,吸盤狀的根與寄主的根相連,吸取寄主的營養物質而生存。倘若森林遭到破壞,寄主消亡,紅冬蛇菰將不復存在;假如森林生態系統惡化,也勢必影響蛇菰生存。
從紅冬蛇菰中分離得到的化合物,主要是黃酮類、鞣質類、脂肪酸、木脂素及異木脂素類、以及苯丙素類、三萜類、甾體類和其他類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均具有顯著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內含物對清除 DPPH 自由基活性的作用,以及活性強弱與結構中的咖啡酰基、沒食子酰基、羥基的數量和位置有關[2]。據報道:同屬植物中的筒鞘蛇菰(Balanophorainvolucrata)、穗花蛇菰(Balanophoralaxiflora) 、日本蛇菰(Balanophorajaponica)、多蕊蛇菰(Balanophorapolyandra) 等植物中分離出來的活性物質,具有顯著的降血糖、抗炎鎮痛、抑制β-分泌酶裂解酶(BACE) 等活性成分的作用[2]。這種作用均與抑制組胺釋放有關。通過分析:蛇菰屬植物的植物化學成分,均以水解單寧及其衍生物為主,而大蛇菰則以縮合單寧為主,未發現水解單寧的存在[6]。
紅冬蛇菰民間常用于治療痔瘡、胃痛、咯血、哮喘、月經不調、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病癥。全草用于壯陽補腎、止血、生肌, 并治療神經官能癥等[4]。人們用紅冬蛇菰燉豬肉、牛肉、羊肉,味道也十分鮮美。紅冬蛇菰在哀牢山區資源較為豐富,目前還處于野生狀態,民間雖然應用廣泛,但仍然處于採挖利用方面,目前還不能人工栽培。紅冬蛇菰富含多種活性成分,全株入藥,具有補肝益腎、止血生肌、調經活血、清熱醒酒之功效,又可作行氣止痛劑,治痔瘡、虛勞出血和腰痛等癥。紅冬蛇菰還有抗哮喘、抗腫瘤、特別是有解酒毒的作用。用量一般為30 g左右,煎煮、煲湯為宜。紅冬蛇菰煲出的湯汁略帶澀味,是單寧的味道,能夠清除腸道中的有害物質,對于美容人士具有減肥的作用。經常食用,能夠使人體內脂肪代謝加速,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效果是明顯的。據說還有減肥養顏的作用,因紅冬蛇菰無明顯的毒副作用,故在民間一直被視為名貴中藥,如用作壯陽補腎藥。在民間,由于缺乏檢測設備,均為經驗用藥,也有人誤認為是肉蓯蓉,但藥效平緩,未出現毒副作用,說明紅冬蛇菰清熱解毒的作用是明顯的。
保護生態,改善環境,是保護性培育紅冬蛇菰的根本措施,森林環境是紅冬蛇菰賴以生存的環境,沒有森林,也就沒有紅冬蛇菰。由于紅冬蛇菰的營養源是活體植物,沒有寄主,也就沒有紅冬蛇菰,保護寄主賴以生存的土壤環境,合理利用植物資源,強化林地管理,為寄主植物提供足夠的土壤水分、光照、礦質營養,滿足寄主植物所需的營養條件,就能獲得高額穩定的產量。寄主生長所需營養成分,來自于森林土壤環境,紅冬蛇菰生長期短,孕育時間長,森林植被遭受破壞,是紅冬蛇菰產量減少的根本原因。只有保護森林,合理開發利用紅冬蛇菰資源,科學用藥,為工農業生產、醫療、服務,應當成為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