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琳
摘要:農業現代化建設中實行經濟管理能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本文首先闡述了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然后詳細分析了解決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經濟管理問題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建設;經濟管理;對策
一、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經濟管理現狀
(一)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推行
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且農村人口比例較大,農業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的重要支持力量,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保障。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發展階段,雖然農業經濟發展比較迅速,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無論是速度、規模還是效益,都相差甚遠。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長,農村耕地面積在不斷減少,農村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生態資源也在逐漸減少。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是現階段必須重視的問題,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勢在必行。我國建設現代化農業,必須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黨的十六大提出,必須重視發展農村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并把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推行當成21世紀農業經濟建設的重要任務。農業現代化建設是指在農業生產中運用科學的生產技術,采用先進的經濟管理方法,全面提高我國農業生產水平和優化生產方式。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目的是將傳統農業轉變為先進的、科學的現代農業,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農業經濟管理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處于非常核心的位置,指導著現代農業穩定運行和發展。
(二)農業經濟管理現狀
農業經濟管理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起著指導作用,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不斷加快,國家對農業經濟管理的研究也越來越重視,農業經濟管理研究的范圍與深度在不斷擴大和加深。農業經濟管理是指對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的整個過程進行統籌規劃、安排和實施,確保農業現代化建設順利開展。農業經濟管理水平影響著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都在提高,人們對農村生態環境越來越重視,人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在農業現代化實施的過程中,低碳、環保的理念已經慢慢地被人們重視起來,根據經濟管理的指導來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可以顯著提高農產品的經濟效益和保護生態環境,從而保證農業現代化建設和地區的經濟建設目標相一致。
二、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經濟管理問題
(一)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不完善
現階段,我國已經開始全面實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管理體制,它與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有著明顯的區別。市場經濟體制是市場配置社會資源的一種形式,而計劃經濟體制則是政府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運行體制,有計劃地實行資源分配,生產什么、生產多少都由政府決定。而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經濟管理體制還明顯地體現出計劃經濟的特征,經濟作物和農業產品的種植都還是采用政府的定額制度,致使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管理體制沒有有效地進行融合。21世紀初期,國家就提出了要重視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全面開展農業現代化建設,但是經過10多年的努力,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現有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不完善,不能很好地跟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管理體制的步伐,已經不能滿足我國農業的發展需求,制約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二)農業經濟管理者觀念落后
我國在21世紀初期就提出了農業經濟管理理念,還制定了一些相關的措施來推行,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的嚴重落后,導致我國的農業經濟建設一直不能得到穩定持續的發展。通過分析統計表明,農業經濟管理者的經濟管理理念落后,不能充分認識到農業經濟管理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性,導致他們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比如農產品的質量檢測、生產過程中的技術指導,農產品的加工、銷售,都受到傳統管理觀念的影響,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嚴重影響著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速度。在農業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增強農業經濟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
(三)農業經濟管理重產量輕質量
傳統的農業生產過程中,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一直是長久以來的生產理念,在這種錯誤的農業理念引導下,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把提高農產品產量作為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新中國成立初期,農產品的高產能有效地解決全國人民的溫飽問題,但隨著人們的生產水平和生產質量提高,如果還是采用傳統的農業生產理念,重產量輕質量,使用大量的化肥和農藥,這對農作物的質量和土壤、水等生態環境都會產生影響。此外,農藥的過度使用會導致農作物的質量下降,繼而直接導致我國農作物的價格低于其他國家的農作物價格,這勢必會影響到我國農民的經濟收入,打擊他們種植的積極性,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很不利。另外,如果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大量引入高產物種,必然會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四)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化技術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運用信息化技術可以提高我們的生活舒適度,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使用信息化技術可以為現代農業的生產和農產品的銷售提供有效的信息。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可以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指導農產品的生產,提高產量和質量。在農產品的銷售過程中,可以使用信息化技術整合市場農產品的行情,了解市場經濟變化的動態,從而來指導農產品的銷售價格。但目前在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并不高,信息化技術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并沒有得到有效運用。因此,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需要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運用信息化技術,加快我國農業發展步伐。
三、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經濟管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創建完善的經濟管理體系
為保證我國農業快速實現現代化,必須全面推行農業經濟管理,并創建完善的經濟管理體系。一是轉變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理念,將傳統的重量輕質理念,轉化為重量重質理念,并向綠色、低碳和環保方向發展,保證農業的穩定發展。二是加快農產品生產和加工的創新步伐,不斷拓展農產品的銷售市場和銷售領域,努力打造多元化、多方式的農產品生產銷售鏈。三是提高我國農產品的生產科技水平,努力創新新型農業,提高我國農產品的競爭力。要將科學技術融入到經濟管理工作中,保障農業經濟管理體系的科學性。四是提高農產品的質量,關注農產品加工的安全健康問題,確保農產品的銷售價格。
(二)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
隨著信息化和科學時代的到來,傳統的農業也慢慢向信息化發展。農業經濟管理中運用信息化技術,可以指導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為兩者提供實時的市場信息。一是轉變農業經濟管理者的理念,讓管理者充分認識到農業信息化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學習培訓等方式提高管理者對信息化的認知度。二是加大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投入。農業信息化建設需要投入資金,政府須完善信息化建設的基礎設施。
(三)加大農業科學技術的投入
農業現代化建設需要科學技術作指導,對傳統的農業生產進行升級,將傳統的農業模式做快速轉型,全面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中,加大科學技術的投入可以有效提高農產品的質量。一是引進和培養農業經濟的專業科學技術人才,讓他們帶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創新;二是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加大科研力度,積極更新理念,為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經濟管理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現階段農業經濟管理還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我們需要將信息化技術和科學技術與經濟管理有效地進行融合,全面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保證我國農業能持續健康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羅丹.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經濟管理問題和對策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16):196-197.
[2]崔玉蕾.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經濟管理問題與對策思考[J].農業經濟,2016(6):6-8.
[3]張友華.農業現代化建設中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措施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6(16):89-90.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