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守江
中圖分類號:D4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6-023-02
摘 要 企業工會是聯系管理層和廣大職工的紐帶,在傾聽職工訴求、維護職工利益和提升企業工作效率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煤炭企業必須要以工會工作為抓手,增強基層職工隊伍穩定性和積極性。面對新形勢,工會工作的思想觀念、方式方法也必須要與時俱進的創新。本文首先概述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對煤炭企業工會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隨后針對當前工會工作現狀,分別從創新思想觀念、創新組織建設、創新幫扶機制等方面,就如何適應形勢提高工會工作質量展開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工會工作 獨立性 幫扶機制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式下,煤炭企業面臨的發展壓力增加。部分煤炭企業因為經營不善,出現拖欠員工工資、安全投入降低等問題,損害了企業職工的切身利益。工會作為維護職工合法利益的堅強后盾,在協調職工利益與企業經營發展之間發揮了積極作用。做好工會工作,有利于企業順利完成轉型升級、實現健康持續發展和提高綜合競爭力。因此,企業管理層必須要為工會工作創新開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工會干部也要深入一線,了解職工利益訴求和困難問題,把握工會工作創新方向,實現工會工程質量與效率的同步提升。
一、新形勢下煤炭企業工會工作新要求
1、加快建章立制,推動工會工作規范性開展
以往很多煤炭企業的工會工作,對工會干部的經驗過度依賴,沒有形成完善的工會工作規章制度,導致工作不規范、不透明等問題時有發生。新形勢下煤炭企業要想加速完成轉型,必須要更加重視一線職工的能動性作用,基于這一需求,工會工作也必須通過完善制度建設,實現規范化、流程化開展。面對新的形勢,工會需要結合煤炭企業發展戰略、員工利益訴求,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將其落實下去,為工會工作的不斷創新,以及為企業職工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奠定基礎。
2、創新思想觀念,切實提高工會工作實效性
面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煤炭企業在調整經營戰略和改進生產方式的同時,也要關注工會工作的創新與發展。要重點滿足以下要求:其一,思維要靈活。善于從新形勢下發現問題、提出對策,靈活調整工會工作的方法,增強實效性;其二,要具備危機感。在煤炭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工會工作的一些問題也暴露出來,例如工會干部責任心不強,創新能力不足等。只有具備危機意識、憂患意識,才能提升工會創新動力,指導工會工作的創新和高效開展。
3、深入職工隊伍,準確把握工會工作方向
工會工作如果脫離了企業一線職工隊伍,就不能準確把握職工利益訴求和工作現狀,最終導致了工會工作的形式化,職工對于工會的信賴度也會降低。因此,新形勢下的煤炭企業工會工作,必須要將工作地點從辦公室搬到一線,近距離的觀察甚至是體驗一線工作,才能更加準確的把握工會工作的重點和方向,更加堅定的維護職工利益。另外,在觀察和體現一線工作時,還要注意了解問題,發現隱患,通過創新工作內容,幫助職工營造安全的作業環境,肩負起新形勢下煤炭企業工會的職責和使命。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煤炭企業工會工作現狀
1、工會的獨立性不強
工會代表職工利益,為職工服務,這一工作職責可能會與煤炭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產生沖突。在一些中小型煤炭企業,由于配套的管理機制不健全,工會的獨立性得不到保障,很多時候煤炭企業管理者對工會工作施加干預,導致工會成為了傳達管理人員指令、輔助管理人員做好職工管理的一種工具,工會的職能作用沒有得到體現。由于工會的地位不高,服務價值沒有很好的體現,也導致煤炭企業的職工對工會的信賴成都較低,即便是工作中遇到了問題也沒有第一時間向工會反映,激化了職工群體與企業管理層的矛盾,不利于煤炭企業的健康發展。
2、工會工作與一線工作聯系性不強
煤炭企業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井下作業面臨一定的安全隱患,對工作環境要求較高等。在開展工會工作時,為了體現出工作的有效性和時效性,要求工會干部必須要對一線情況有所了解,這樣才能依托工會工作真正解決職工困難、滿足職工需求。但是目前來看,很多工會干部在組織工作、籌劃活動時,還是憑借以往工作經驗,而沒有深入到一線掌握職工的工作狀況。如果工會工作與一線工作脫節,必然會導致工會工作的形式化,也難以得到職工的認同。
3、工會隊伍結構失衡
面對復雜的發展形勢,以及更高的工會工作要求,必須要組建一支更高素質的工會隊伍,才能適應當前形勢,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成效?,F階段來看,由于煤炭企業對于工會工作重視程度不足,在工會人員安排上也存在較大的隨意性,造成了工會隊伍結構失衡,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年齡結構失衡,工會中40歲以上的干部占多數,雖然他們有著豐富的經驗,但是創新能力不強,工會工作形式化、單一化;其二,知識結構失衡,本科以上學歷較少,理論水平不高,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工會工作的開展也會變得更加吃力。
三、新形勢下煤炭企業工會工作的創新原則
1、實踐性原則
煤炭企業工會工作要創新,必須要充分結合煤炭企業的運營特點、工作要求,只有對一線工作的開展產生了實質性的幫助,才能得到員工的響應和認同,才能引起企業管理層的重視,進而投入更多的資源,確保了工會工作能夠不斷的創新和開展。因此,工會工作的創新必須要秉持實踐性原則,始終關注一線工作情況和職工利益訴求,牢牢把握創新方向,切實提升工會工作的實效性。
2、反饋性原則
工會工作的創新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期間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困難,走一些彎路。但是要求工會干部要敢于試錯,并且要善于總結和反思,從這些問題、困難中汲取經驗教訓,不斷的修正創新方向,更好的發揮工會工作的價值。反饋性原則將以往工作經驗當成了寶貴的財富,對于存在的問題,通過分析、改正,成為了前進的動力;對于取得的成績,通過吸收、發揚,為今后工作創新開展積累了經驗。
3、創新性原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煤炭企業要想提高自身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必須要順應改革趨勢,進行內部調整?;谶@一需求,工會工作也必須進行適應性的創新。要針對以往工會工作中客觀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工會干部隊伍業務素質參差不齊,工會工作缺乏完善的規章制度等,制定針對性的創新方案,推動工會創新按部就班的開展下去。創新性原則需要與實踐性原則、反饋性原則結合起來,確保工會工作創新牢牢把握正確方向,順應企業發展需求,維護廣大職工利益。
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煤炭企業工會工作的優化策略
1、工會工作的思想觀念要創新
工會工作創新,首先要求煤炭企業的高層領導人員、工會的干部人員,要從思想上加強認識,并創新工作理念,才能指導工會工作創新的順利開展。結合煤礦企業這個時期“去產能”“供給側改革”的中心工作特點,認真研究分析職工思想狀況,找準工作的切入點,有針對性地、扎扎實實地開展工作。要具備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將創新擺在工會工作的戰略位置,為創新工作開展出謀劃策、保駕護航。
2、工會工作的組織建設要創新
“打鐵還須自身硬”。要做好當前工會工作,就需要加強工會組織建設創新,推進學習型、服務型和創新性組織建設,把工會干部隊伍建設好。一是推進學習型組織建設。完善學習制度,豐富學習內容和形式。使工會干部終身學習、繼續教育,既精通工會業務技能,又擁有較高政策理論水平,還熟悉生產經營知識;二是推進服務型組織建設。服務是工會工作的重要職責和方式。煤礦企業工會干部要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既要服務大局,更要服務職工。
3、工會工作的方式方法要創新
(1)“管”“理”結合。各礦井工會以創新工作室為依托,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厘清了創新工作的思路,指定專人具體負責創新工作,排出細目,責任到人,不斷調整,定時督查,認真落實。(2)“管”“育”結合。根據企業工作的特點,精心打磨,形成經驗,再在面上推開,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網狀推進,真正做到“管”“育”結合。(3)“管”“率”結合。工會同志要深入企業進行調研,為企業同志做出榜樣,要求所有企業做到的先在部分企業首先做到,要求所有企業做好的,先在部分企業率先做好。防止轟轟烈烈走過場,熱熱鬧鬧說假話。
4、工會工作的幫扶機制要創新
企業困難職工是工會工作的重點對象,包括家庭經濟困難的、因公受傷的,或是退休老職工。為了保證幫扶工作高質量開展,工會干部需要提前做好摸排工作,建立幫扶檔案,確保幫扶對象的全覆蓋。利用檔案還能夠動態跟進困難職工的實際情況,有助于提高幫扶成效。另外,還要通過多種形式鼓勵困難職工再就業,實現“造血式”幫扶。例如安排退休職工擔任企業清潔工、門衛等,增加收入來源。拓展幫扶渠道,對于突然遭遇大病或變故的,組織企業領導、職工進行愛心捐款。工會通過組織開展困難職工幫扶工作,還能夠在職工群體中樹立良好形象,也有助于今后工會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結語
工會工作本身就是一項常維新的工作,要根據職工的精神狀態、工作環境、發展訴求等做出不斷的調整,這樣的工會才能夠得到職工的認可。當前煤炭企業正處于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部分職工出現了思想不穩定、工作不積極的情況。工會干部要通過創新工作機制、轉變工作理念,切實提高工會工作成效,激發一線職工的積極性和向心力,切實提高煤炭企業工作效率,實現煤炭企業發展和員工自身成長的協調與同步。
參考文獻:
[1]廖巧玲,王彬.湖北能源工會職工培訓工作探訪——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導師帶徒”升級版[J].工友,2019,217(01):40-41.
[2]張劍,王文娟,許倩,etal.去產能背景下工會工作研究——以山西省工會工作為例[J].山東工會論壇,2019(2):22-31.
[3]張明蕾,丁潔.襄陽市總工會聯手企業——打造“互聯網+”勞動競賽新模式[J].工友,2019,218(02):40-41.
[4]劉文淵.對煤礦企業工會工作方法的改革與創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8,No.539(05):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