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純 黃慧玲 姚師琳 蔡曉晨


摘 要:以廣東省內二十所高校學生為對象進行調查,了解十八歲成人儀式教育活動的實施情況及效果,分析現行成年禮存在的問題,探究青少年對成年禮的期望,對完善十八歲成人儀式教育工作提出建議。
關鍵詞:成年禮;大學生;成人意識
十八歲是人生中的關鍵時期,人們在這個時期形成獨立自主的成人意識。作為個人邁入社會必不可缺的程序,成人儀式被賦予了特殊的教育意義。但是,成人儀式在實際舉辦過程中出現了形式化、刻板化、認識不到位等問題,影響了成人儀式的實施效果。基于這些,我們調查了當代大學生對十八歲成年禮的認知和評價,進一步探究成人禮的實施效果,改進現有成人儀式方案,使“成人”意識落到實處。
一、十八歲成人禮認知與評價調研情況
此次調研時間為2018年7月至12月,以廣東省內二十所高校學生為對象,共發放問卷2000份,收回有效答卷1757份。
(一)傳統成年禮的現代危機
在成人禮的認知上,51.95%的人略知一二,完全不清楚的人較多;關于儀式,略知一二和完全不清楚的人占了80%以上。對國家層面所頒布的關于規范指導成人禮的文件,90%以上的人不了解或僅略有耳聞。
顯然,即使是國家出臺指導文件也難以引起人們的重視。現代節奏使成人禮的傳統形式逐漸流失,所代表的象征意義逐漸淡化。國家文件的存在感薄弱,也是成人禮本身的存在價值淡化所帶來的影響。
(二)成人禮的組織與舉辦現狀
1.18歲舉辦成人儀式為主流
68.92%的受訪者參加成年禮的年齡是18歲,還存在少數受訪者受到地方習俗等因素影響,于其他時間段參加。這一方面可以看出,當前十八歲舉辦成人禮是社會主流,另一方面,調查所顯示的不同時間段舉辦成人禮的現象,暴露出目前缺乏統一的法定成人禮日期的問題。
2.學校、家庭是目前成人禮的主要組織者
數據顯示,學校、家長是成年禮的主要組織者,這也導致了現今的成年禮儀式多從成人角度出發,帶有成人的眼光和思量。實際上,青少年才是成人教育儀式的主角,但是青少年的主體地位并未得到重視。這種矛盾使得青少年個人想法很難在儀式的教育過程中體現,缺乏主動性,參與感減弱,成人禮意義被淡化,形式性更強。
(三)現有成人禮的不足
1.成人教育的缺失和儀式的簡單空泛
數據顯示,只有近一半的人接受了如“公民意識教育”、“素質拓展訓練”、“志愿服務”等實質性教育;儀式上,絕大多數人經歷過成人宣誓,而“向革命先烈墓碑敬獻鮮花”和“聯歡晚會”則分別僅占18.82%和39.73%,說明目前成人禮儀式存在著實質性教育缺乏和儀式過于簡單的問題。
2.對實踐教育重視不夠
高達90%的人接受過愛國教育、志愿服務等公民意識教育。素質拓展訓練方面,“思想道德素質訓練”和“體能訓練”各占86.06%和62.88%,室外的“生存技能訓練”只有21.63%。
生存技能本是成年人獨立進入社會應當掌握的核心技能,卻是素質訓練中受眾最少的一項,說明目前成年禮的訓練教育沒有落到核心實質。正因如此,認為成年禮“能夠增強青少年生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的受訪者較少(29.25%)。對多數大學生來說,他們認為成人禮儀式并不能鍛煉實際技能。
目前的成人禮儀式中,人們隆重舉辦的只是最后一步的儀式,前期的鍛煉實踐被忽視,導致其現實意義減弱。現下成人儀式存在一個惡性循環:人們對成人禮鍛煉過程的忽視造成成人禮現實意義的缺失,成人禮現實意義的缺失使得人們對成人禮效果不滿意,從而越來越輕視成人禮。
(四)成人禮危機原因
受訪者認為成人禮效果不理想,主要因為“形式陳舊無聊”、“相關部門組織不力”和“時代改變,人們不需要成年禮”。
成人禮在繼承發展的過程中,形式內容沒有做出適應新社會的改變,又缺乏專業人士帶領,不能滿足當代青少年的需要。相關部門在這項工作的宣傳和組織上沒有發揮作用,對成人禮不夠重視,即便組織舉辦也大多流于表面。
(五)受訪者建議
1.在18歲舉辦成年禮
針對成年禮的舉辦時段,86.8%的人選擇“18歲”,說明很多人受到我國“18歲即成年”這一法規的影響。盡管“18歲”的選項占了很高比例,我們也要尊重不同地區對成年禮時間的不同需求。
2.由學校組織成年禮,親朋好友同時參與
針對成年禮的組織者,61.64%的人選擇“學校”,51.34%選擇“家族親人”,“青年朋友”以47.98%的比例緊跟其后。學校組織的成年禮往往是群體性的,同齡人一起參加不僅給學生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也激勵他們向比自己優秀的人學習。家庭與朋友的需求說明學生希望成年禮由與自己關系密切的人一同見證。
學生在整個儀式中處于核心地位,成年禮儀式的設計應該尊重學生意愿,充分考慮其父母、親友的地位。
3.成年禮的現代化需求和注重傳統內涵的愿望
比起傳統風格(25.38%),學生更傾向于有現代風格的成年禮(50.37%);其它風格也各有人選擇,體現了學生對成年禮設計的多元化需求。總的說來,學生想要偏向現代化、輕松愉快的成年禮儀式,部分人認為仍需保持成年禮的莊重感。
在成年禮形式的認知上,58.96%的學生認為成年禮是“有教育意義和象征意義的家庭儀式”,說明學生們比較看重成年禮的傳統內涵。成年禮起源于宗法社會,寄寓著家族親人的期待,其舉行既象征著青少年身心的成熟、身份的轉換,又起到教育警醒的作用。
二、十八歲成人儀式改進策略
(一)完善成年儀式的系統性
深化成人儀式是過程而非形式的觀念,應重視成年儀式中的實質性培訓,全方位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及生存技能,鍛煉其在社會中工作和獨立的能力,培養責任意識,為進入社會打下基礎。
系統形成整體成年儀式的框架流程,在舉辦成年禮時,有大框架指導,同時又可以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將形式轉變為系統有序的過程,充分培養青少年德智體等多方面的能力,使之具備走入成人社會的基礎技能。
(二)增強“成人者”在成人儀式中的參與度,尊重“成人者”的意見
值得重視的是,在現有的成人儀式中,“成人者”的地位并未得到重視。他們更多扮演的是一個被安排的角色。這樣也就導致了“成人者”在參與過程中缺乏積極性,敷衍了事。
要想成人儀式的教育意義深入“成人者”內心,首先要尊重成人儀式的主體——“成人者”。只有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讓他們成為組織者之一,增強其參與度,才能吸引“成人者”投入其中。
(三)形式上推陳出新,傳統與時代相結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傳統儀式的認識也發生改變。如何吸引人們重新重視成人禮,這就需要各方力量在形式上加強創新。
各地應在中共中央文件的統一指導下,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結合學校、家庭和學生等多方意見,打造符合時代特點又具地方特色的成人禮。此外,還要注重成人禮時代性與傳統性的結合,不能一昧追求時代感而忽視從古至今積淀下來的優秀傳統。
(四)提高十八歲成人儀式的普及性
學校、家庭、社會應合力構建成人儀式教育體系,以國家相關文件為指導,體會成年禮所蘊含的豐富的教育意義,引導青少年重視成人儀式。
2019年全國人大會議上有代表建議建立十八歲成人禮,將儀式感化為社會責任感,這是對現行成人禮形式化的批判和對成人儀式意義的重申。各方都應從成人儀式的教育意義出發,積極負責組織舉辦成年禮,進一步提高成人儀式的普及性,充分發揮其教育意義,更好地幫助孩子們走向社會,走向未來,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王北生,李中亮.18歲成人儀式教育:進展、問題及改進建議[J].教育研究,2010,31(05):23-27.
[2]李中亮.18歲成人儀式教育活動研究[D].河南大學,2007.
[3]王彩霞.18歲成人儀式教育活動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4]江玥曈,吳思增,閆豐,鄭司雨,王琦.當代大學生成人儀式的調研及思考[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6):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