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晶晶
摘 要:高校的后勤改革,既需要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也要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使得兩者和諧統一,這是相應性質以及任務聯合決定的。穩中推進改革,則需要認真處理好穩定、發展以及改革三者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高校后勤;改革;指導原則
一、引言
高校后勤的根本任務是有效保障學校高等教育事業正常有序進行與發展。高校后勤主要通過堅持效益優先以及穩中推進的原則,對舊的后勤體制與結構進行有效整合,實現系統的改革,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保障新建立起的系統能夠更有效地完成控制、運行等結構功能。對于必須堅持社會效益優先原則,主要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后勤是一個具備經濟屬性的個體,其本身的發展必須滿足經濟規律普遍性,按照經濟相應規律進行改進;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后勤服務產品具有特殊性,其服務的對象具有福利性與公益性的特點,因此,高校的后勤改革,既需要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也要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使得兩者和諧統一。對于穩中推進改革的原則,則需要認真處理好穩定、發展以及改革三者之間的關系。如果沒有穩定作為基礎,則發展與改革均是紙上談兵。因此,后勤部門推動的改革,必須做到兩手抓,一是積極進取,有效促進改革的進行;二是審時度勢,把穩定作為發展的基礎,循序漸進。需注意,追求穩定并不意味著保守,一定要勇于創新,積極改革,以改變制約學校發展的部分體制結構問題。
二、新型后勤保障體系首要的功能和作用是實現后勤資源的市場化配置
參照我國經濟體制實踐的案例以及相關的經濟學理論,即可發現實現資源最優化配置的最根本途徑是市場機制。因此,要想實現對高校整個教育資源的最優化配置,首先必須實現對后勤部門資源的優化配置。這就要求新型的高校后勤保障體制必須是以開放后勤服務市場為平臺,并融入整個社會市場資源的大循環,實現對后勤資源的科學全新整合。后勤保障機構的最本質作用是提供給廣大學校師生良好的教學、科研以及日常生活等活動有效保障的服務。因此,對于后勤服務提供的產品需要進行充分地市場調研。改革后的新型后勤保障制度,以市場經濟的運行手段,在市場機制合理配合現有后勤資源的基礎上,開辟更加豐富的渠道,實現更科學有效的后勤資源和服務產品供應的多元化、市場化以及社會化;并利用市場優勝劣汰的原則,直接有效地建立起后勤保障服務與市場第三方互利合作的關系,從而充分保證實現其提供保障服務的主要功能。需要用更加科學的市場規劃化管理實現學校后勤保障服務。后勤機構的改革,必須實現系統“管放分離”,明確后勤機構服務的市場化性質,確立其與學校間提供服務與被服務的經濟關系,通過以服務方式分配雙方的利益、以價值規律驅動合作方式、以契約方式規范雙方義務責任等市場手段進行管理。以現代市場化的服務理念及方法,制定出符合高校后勤服務市場的改革方針。
三、建立科學的組織結構,明確后勤特殊性
采用互動結構模式可以建設出具有特色的后勤實體。在整合高校后勤系統時,首先,要科學合理建設其資源與投入結構;其次,要全面將中國特色融入高校后勤建設中。通過整合資源,均衡配置目前高校后勤高資金組成的投入結構與低資金組成的資源結構,進一步優化高?,F代化的后勤產出結構。同時,對于我國高校來說,其后勤具有十分鮮明的特殊性質,不僅具有教育以及公益的屬性,而且具有經濟的屬性。因此,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只能借鑒于現代企業制度模式,同時視其為一種可行的管理手段。
四、整合、優化學校后勤資源
后勤資源主要包括三方面,分別是人力資源、市場資源以及資產資源。對于我校目前推進的校園后勤機構改革,應不以提高后勤效益為目的,只以后勤資源科學配置為發展方向。實現后勤資源合理科學配置的前提是通過利用市場化的機制培育后勤人力資源的新思想,對后勤人力資源的再定性。實現后勤資源合理科學配置的關鍵是對高校后勤資產投資主體的轉變。后勤資產投資主體轉變,實質上是指由高校后勤服務實體獲得后勤物質資源的實際所有權,并使投資主體變成后勤實體。這樣的轉變可以使得后勤服務在新的投資主體控制下,按照市場化、企業化進行相關管理服務,實現由后勤實體進行相應的資源調配,在滿足市場經濟規則的情況下更有效經營、提供相關服務。對后勤資源更加科學的配置的新內容是開發高校的市場資源,通過加大對高校內部市場資源的開發,更有效實現優化后勤資源科學合理配置。
五、轉變思維,順利推進后勤社會化改革
陳舊的思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高校后勤改革。首先,后勤運行體制必須要向現代企業體制轉變。這就要求在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中必須使得后勤在投入時社會化,在服務時福利化,將后勤視為自身的附屬物之一。其次,由于后勤部門可以無償占有以及使用國有資產,使得吃皇糧的現象普遍存在。最后,社會化信心不足,也在一定層度上限制了改革的步伐。
對于全國高校后勤的社會化改革來說,轉變舊有的觀念是當前重要的任務之一。高校后勤的社會化改革不僅包括對管理體制、管理性質以及管理觀念的轉變,而且包括完善管理職能以及改進管理方式等。改革實踐有兩個部分,缺一不可,包括一個過渡期以及與其對應的過渡政策。學校開展的后勤社會化改革要建立起全新的后勤服務體制,同時還要基于規范分離建立起全新的運行機制,改撥款服務為收費服務。必須清晰地認識到改革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具有挑戰性的過程。同時,改革肯定會影響到一些部門、單位以及個人相關利益。這就需要保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舊有觀念。
六、與時俱進,對后勤運行機制進行創新的社會化改革
由于缺少對體制、機制方面的創新,使得高校后勤的社會化改革不完善,因此成為了后勤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該問題目前還沒有被根本地解決。清晰地產權認定以及明確地權責分配,政企地區分以及科學化地管理是確保真正實行與后勤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所需要做到的。這就需要加強科學化的管理,去除政企不加以區分、單一的服務方式與手段、權責不明確以及因人設崗等落后的模式,然后實行能夠在橫向拓展、縱向延伸發展的規范、科學的體制機制。
七、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
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有限責任制度,同時其主體是企業法人制度。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必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首先,對于高校后勤來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確保其與市場經濟相接軌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可以將學校從后勤相關管理事務中解脫,然后將精力放在科研以及教學上。其次,為了理清學校以及后勤的關系,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是必要的。再次,通過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可以促使后勤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以促使后勤服務與學校的辦學需要相符合。對于高校后勤來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可以有效解決后勤面臨的市場問題,不僅擴充了后勤的自主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后勤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方玉華.高校后勤改革也需要科學發展觀[J].中國科技財富,2009(3).
[2]萬坤.我國高校后勤保障體系組織創新研究[J].北京工業大學,2009(5).
[3]唐小平,歐陽月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大力推進學院后勤保障體系建設[J].高校后勤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