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萌 姜麗冬 許倓 鄭旭強 王越澤


摘 要:通過對心臟病患者的調查,大多數人表示患病時取藥不方便、不能控制藥量。因此,文章作者提出設計可控藥量瓶體結構,通過此瓶體操作方便、有效控制藥量、瓶體不易碎的結構設計有效解決問題。
關鍵詞:可控藥量管;瓶體;結構設計
一、引言
1.背景
隨著社會的急速發展,人們事業至上忽視減壓的同時,心臟病成為我們最大的殺手。生活中引發心臟病的原因也越來越多,如煙酒過度、生活不規律、劇烈運動、情緒波動、肥胖及飲食不科學等。而現在,我們除了注意保持生活規律,增加體育鍛煉之外,緩解心臟疾病,特別是急性心臟病,速效救心丸無疑是最好的選擇。速效救心丸以其行氣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脈血流量,緩解心絞痛等顯著的療效[1],對緩解心臟病有很大的作用。
2.速效救心丸的瓶體結構
目前市場上所見的速效救心丸瓶體的結構不足以滿足我們的需要。一是顆粒狀的速效救心丸只能用手數,然而手上的細菌較多,很容易隨藥物進入體內。二是瓷瓶易碎,破碎的瓷瓶不能再次利用,也造成藥物浪費。最重要的是急性心臟病心悸、頭昏、眼前發黑等有要跌倒的感覺。所以病發時很不容易控制藥物的用量。創新型可控藥量瓶體結構會解決可控藥量的問題。
二、控制藥量瓶體的結構設計
1.瓶體結構組成
瓶子由瓶身和控制藥量管組成,控制藥量管的主要原理類似于注射器[2],由活塞柄、螺旋活塞軸、橡膠活塞和空筒組成。常見的速效救心丸瓶體,上部開口為壓扣的一個蓋子。這種結構對于病發時的患者來說開啟非常不便,為此增設一個按壓式可控藥量量管,代替原有難以開啟的瓶蓋。可控藥量管上方固定一個橡膠塞,密封性能好。瓶身的造型為葫蘆狀,因為人們對原有速效救心丸的認知程度較高。瓶身采用透明材料,方便根據可控藥量管的刻度控制藥量。材料綠色環保,可以回收利用,性質穩定,并能有效保留速效救心丸獨有的氣味。開口同樣設計成可搖蓋打開的橡膠塞,使用時按壓可控藥量管內部的活塞柄,之后打開橡膠塞即可直接服用。在方便病人迅速使用的同時有效控制藥量,因為患者在病發時眼前發黑、手腳發麻的癥狀難以控制藥量。以科學的用量造福患者的同時,減少緊急時藥物浪費的現象,如圖1。
2.控制藥量的“可控藥量管”結構設計
對于控制藥量、藥品的取用方式,容器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可控藥量管。控制藥量管的設計為雙層,內層活塞柄有豎紋的紋理,方便擰轉。活塞軸的螺紋為螺旋狀,構造更加穩固,提升精度。活塞的材料為橡膠,其密封性好,方便固定。控制藥量管外層為筒狀,內部有與螺旋活塞軸相匹配的螺紋,并刻有刻度,方便控制藥量。其優勢在于實用、方便操作,減少對器材的消耗,延長器材壽命,以及對藥量的控制。透明的定量管上標有刻度,根據病情的輕重設定內容量(即患者的用量),通過旋轉活塞柄調節刻度控制藥量,活塞柄外部為豎紋的紋理,方便擰轉。活塞軸的螺紋為螺旋狀,使其構造更加穩固,提升精度。活塞的材料為橡膠,其密封性好,方便固定藥物。活塞軸上部的橡膠活塞,能增大與藥物間的摩擦力,方便藥物取出,如圖2。
3.藥瓶包裝材料
瓶體采用納米抗菌材料,納米抗菌材料是一類具有納米級結構單元,具備抗菌性能的新型材料。納米抗菌材料本身賦予抗菌性,其制品具有衛生自潔功能,可以抑制細菌、真菌、酵母菌、藻類以及病毒等的生長和傳播。
雖然藥品生產的潔凈環境是按照GMP要求,但是任何一種藥物的生產和包裝都不可能在絕對無菌的環境中,而且,有些藥品如速效救心丸等,在啟封后絕對不是一次用完,是經過多次使用,因為啟封后藥品的包裝密封性下降,所以極可能被微生物所污染。因此,為了保證用藥的安全和延長藥品的保質期,我們采用納米抗菌材料。
三、創新點
瓶體進行最優化結構設計,可根據藥量管的刻度控制藥量。針對現有藥瓶易碎、啟封后密封性能下降等問題,創新型可控藥量瓶體采用新型材料在保證用藥安全的前提下,延長藥品的保質期。在心臟病患者病發的情況下,瓶體結構操作既簡單又能準確快速地控制藥量。
四、結語
雖然對心臟病患者和市場進行了一定的調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如何進行藥量管控制藥量最優化結構設計,容量如何做到合理。控制藥量管材料的選取,活塞柄、螺旋活塞軸、橡膠活塞和空筒的長度,螺紋的角度和空筒內壁的刻度,如何做到安全環保、使用便利等;瓶身的最優造型結構設計,如何根據不同程度心臟病人群做出更方便控制藥量的結構;瓶身材料的環保性和適用性、包裝容器密封性問題。雖然存在諸多問題,但是創新型可控藥量瓶體的設計一定會給廣大患者帶來便利。
參考文獻:
[1]謝大昌,沈建平.速效救心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醫學報,2013(6).
[2]牟歌,王若涵.醫用注射器結構螺旋擠出式牙膏包裝的創新環保設計[J].醫療裝備,2016(23).
基金項目: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項目“創新型可控藥量瓶體結構設計”(吉農院合字? ? ?〔2017〕第2017090號)。
作者簡介:孫麗萌(1996—),女,吉林舒蘭人,吉林農業科技學院食品工程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包裝工程。
通信作者:姜麗冬(1988—),女,吉林德惠人,講師,吉林農業科技學院食品工程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