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蕾


摘 要:針對古詩詞展開研究,以40名大學生為被試,采用2*2的混合設計,探究情緒對古詩詞閱讀的影響,即情緒的不同類型是否會造成對古詩詞閱讀中情感理解的不同。研究表明,情緒誘發不會對古詩詞的閱讀理解產生影響,古詩詞類型是影響古詩詞閱讀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古詩詞;閱讀理解;情緒;大學生
1.前言
詩詞是最早出世的文學樣本,其所蘊含的創作技巧和深刻含義對后世的文學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近年來,關于古詩詞的研究愈來愈盛,探究著古詩詞的各方各面。
陳慶榮、楊亦鳴(2017)通過眼動研究探尋古詩詞閱讀的認知機制,認為全時程的押韻效應會使讀者對古詩詞閱讀有韻律的期待,從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按照韻律來理解古詩詞。2012年鮑艷丹采用眼動技術研究發現,古詩詞閱讀理解的頓悟過程同問題解決時的頓悟相似,其整體情景相較于外在表現形式對于閱讀理解的影響更大。
在情緒的研究上,Maddock等人(1997)的研究表明,個體對情緒詞的加工存在偏好。趙為華(2009)發現句子中情緒詞的加工都受到了情緒語境的影響,并且會產生情緒啟動效應。高淑青等人(2013)的研究顯示,主體情緒對材料的情緒模式的敏感性不同,在閱讀中主體的情緒狀態同文本情緒模式發揮協同作用。
本研究假設:情緒誘發條件與古詩詞類型交互作用顯著,在悲傷條件下,被試相較于中性條件對悲傷古詩詞、歡樂古詩詞都有更低的的評分;在中性條件下,被試對悲傷古詩詞、歡樂古詩詞都有較高的評分。
2.研究方法
2.1被試
本次研究采用2(情緒:中性,悲傷)*2(古詩詞文本:悲傷,歡樂)實驗設計。隨機從福州某大學抽取大學生40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0人,男生、女生中文理科各10人。年齡范圍在18—22歲,智力正常,視力、聽力均無障礙(視力矯正后正常)。
2.2 研究工具
2.2.1 實驗器材
電腦一臺,耳機一副,李克特七點量表一張。
2.2.2 實驗材料
情緒誘發材料:選取大學生8名進行材料篩選,通過情緒評定,篩選出負性材料一份(《蔣勤勤、徐濤讀罹患癌癥的父親與女兒通信》,時長4分28秒),中性材料一份(《知識新聞》,時長4分30秒),采用被試內設計來檢驗情緒誘發的有效性,差異顯著(t=-8.104,p=0.00),證實了情緒誘發條件的有效性。
情緒評定材料:李克特七點量表,其中1代表非常悲傷,2代表悲傷,3代表比較悲傷,4代表一般,5代表比較歡樂,6代表歡樂,7代表非常歡樂,正式實驗時以紙張形式呈現。
古詩詞材料:以被試間形式進行材料篩選,每組各七人,李克特七點量表評分。選取最具悲傷情緒(得分最低)和最具歡樂情緒(得分最高)的古詩詞各16首,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差異顯著(t=9.794,p=0.00)。混合中性(得分中等,無偏向性)古詩詞4首進行隨機排序,正式實驗以固定順序呈現。
2.3 實驗程序
首先,告知被試告知實驗目的,獲得知情同意,同時獲取基本信息;其次,向被試介紹實驗程序,呈現指導語;第三步,讓被試進行練習,練習程序和正式實驗相同;第四步,正式開始實驗,先呈現一段音頻,音頻結束后自動呈現第一首古詩詞,要求被試評分,之后重復上述步驟,閱讀完畢36首古詩詞后,實驗結束。
2.4 數據處理
對數據進行錄入和分析,本次研究使用統計軟件SPSS16.0,數據處理時主要采用的方法為方差分析來得出不同組別在古詩詞情感上的評分的情況,根據方差分析的結果進行分析。
3.研究結果
3.1 不同情緒誘發條件下被試的古詩詞情感評定
由表1可知,在不同情緒誘發條件下被試對古詩詞的情感評定分數略有不同,因而進行方差檢驗,以此來推斷是否真的有所差異。
兩因素混合設計的方差分析表明古詩詞類型的主效應顯著,F(1,38)=455.035,p=0.000。但古詩詞類型和情緒類型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1,38)=1.078)。情緒類型的主效應不顯著,F=1.678,p=0.203>0.05。
3.2 不同性別被試的古詩詞情感評定
由表2可知,古詩詞類型和性別的交互作用不顯著,并且性別的主效應不顯著(F(1,38)=0.954,p=0.335)。
4.討論
4.1 研究結果的討論
首先,被試對兩種不同情感類型的古詩評分差異顯著,意味著不同類型的古詩詞(悲傷/歡樂)對大學生被試理解古詩詞本身蘊含情感有影響。可能由于:1、文本材料區別大。實驗材料情感在表達上非常準確,被試可以通過閱讀獲得明確的古詩感情信息;2、被試群體的閱讀能力強。被試均為大學生,具備一定的古詩鑒賞能力,可以準確提煉其中感情。
情緒狀態的主效應不顯著,原因如下:首先,古詩詞閱讀是一種客觀的認知加工過程,而情緒則是一種伴隨著認知活動而產生的主觀體驗。閱讀古詩詞,理解其中蘊含的情感是一項復雜的分析工作,消耗認知資源,需要從字、句中反復琢磨。古詩詞的情緒表達很內斂,它通過詞匯來表達情感。如“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這句詩未提及“悲傷”、“痛苦”,但卻巧妙地運用了“茫”“黯”等來表現內心的孤苦。這使得讀者理解古詩詞的時需要更多的思考。其次,古詩詞中還經常使用隱喻。例如“梅花”,詩人用它來描述“高潔、有傲骨”的品格。這些具有隱喻作用詞匯的理解,需要讀者豐富的知識積累。除此之外,古詩詞表達情感的方式還包括烘托、用典等寫作手法。如果無法通過寫作手法領略作者的真實意圖,對于古詩詞理解就會大打折扣。閱讀古詩詞這一認知活動因其所具備的客觀性而較少受到情緒的影響。
性別因素對其影響不顯著。推測其原因如下:古詩詞中未呈現明顯的性別情景差異,讀者在閱讀時都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理解古詩詞表達的情感。
4.2 研究中的不足
1、情緒類型劃分不夠全面。本研究僅采用簡單的情緒分類,只將情緒分為負性和中性情緒,古詩詞的情緒分為正性和負性情緒。這些區分對于情緒研究來說比較粗糙,還需要更進一步的劃分和分析。
2、情緒誘發的方法不夠完善。采用了音頻誘發的方法,情緒誘發缺乏時間指標,只能確定有情緒誘發的效果出現,但無法確定情緒誘發的時間能夠持續多長時間。對于情緒的維持和控制,研究者需要更詳細、周密的考慮、更合理的方法。
3、本研究所提出的研究內容為情緒對古詩詞閱讀的影響,只是一個淺顯而初步的嘗試,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5.結論
從實驗的結果中,我們可以發現情緒類型與古詩詞類型的交互作用不顯著,讀者在文本信息加工過程中不受個體本身所具備的情緒的影響。
古詩詞類型本身的主效應顯著,這是影響被試閱讀古詩詞進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陳慶榮, & 楊亦鳴. (2017). 古詩閱讀的認知機制:來自眼動的證據. 中國社會科學(3), 48-76.
[2]鮑艷丹. (2012). 不同特點的古詩句鑒賞過程中的頓悟——來自眼球運動的研究. 碩士學位論文, 南京師范大學.
[3]Maddock, R. J., & Buonocore, M. H. (1997). Activation of left posterior cingulate gyrus by the auditory presentation of threat-related words: an fmri study. Psychiatry Research, 75(1), 1.
[4]孫睿杰, & 李付丹. (2010). 詞匯閱讀中情緒的影響. 中國商界(7), 385-386.
[5]趙為華. (2009). 情緒語境條件下句子中情緒詞加工的ERP研究. 碩士學位論文, 首都師范大學.
[6]高淑青, 隋雪, 張連成, & 毛志雄. (2013). 主體情緒狀態與文本情緒模式對閱讀過程的影響. 內蒙古師大學報(自然漢文版), 42(5), 618-622.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福建福州 3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