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大爆炸時代的到來和手機的普及,學生受網絡的影響日益加大。所以新時代的班主任必須重新認識自己,提高要求,才能滿足中職學生增長的各種需求,特別是學生的心理需求。文章從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闡述了班主任對中職學生手機的管理,以期滿足社會與國家對中職教育的期望。
關鍵詞:中職學生;手機管控;學生心理;心理干預
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不斷進步。中職學生人手一部手機甚至多部手機已經是普遍現象。然而如果不及時對中職學生的手機進行管控,或者加強中職學生對思想心理健康等方面進行引導,會使得中職學生的發展變得更加狹隘。中職學生自制能力差,從眾心理、叛逆心理、攀比心理突出。沒有升學壓力的中職學生的受社會以及網絡的影響較高中生而言更大,其對學習根本就不用心,導致中職學生學習成績差,上課紀律差。
而另外,中職學生沉迷于手機聊天和手游游戲,已經是很嚴峻的問題。受網絡影響,學生常成群結隊玩游戲,甚至只要玩得不錯,還能幫人代打,這吸引了更多學生參與玩游戲的潮流中來。
故而,廣大的中職班主任以及任課教師都要找到有效的教學方法,下面,我提出一些自己的觀點,希望對中職教師有所幫助。
一、班主任要對所帶的班的專業有較深的理解
選錯專業,是一部分學生上課玩手機的原因。包括畢業班,一部分的學生仍不知道自己學的專業能做什么?有什么用?有哪些工作崗位是專業對口的?這是個人職業規劃不足導致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在中職學校學到一技之長,為未來選擇職業打下基礎,但是,他們對專業了解不深,有可能會出現報錯的情況,所以班主任對專業的理解越深,對此專業的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就越合理,在與家長的溝通中能幫助學生避免出現報錯專業的情況。同時在和學生交流中,班主任可以就專業規劃與指導為杠桿,提升自己的說服力。做到有理有據,以理服人,為中職學生的職業發展指引方向。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目標,讓他們有事做,努力做,用心做。這樣學生就不會無所事事,就沒有時間去搗亂、去玩游戲。
二、班主任要尊重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
首先,要接受這樣一個事實,中職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和情緒困擾是很正常的。由于中考的失敗,中職學生往往心理壓力較大,他們偏向于心理防御,情緒較為敏感。而且中職學生處于叛逆期,情緒控制能力不強,處事方式偏激,如果班主任不能正確引導與干預,往往會導致事態惡化。學生甚至會出現自暴自棄的行為,輕則曠課打游戲,重則抽煙酗酒,打架滋事。
其次,進入中職院校學習,是很多學生中考失敗后不得不做出的選擇,而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不科學,容易傷害學生自尊,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中職學生出現破罐子破摔的現象,加大了班主任管理難度,更耽擱了學生的前程。中職學校教育模式單一,一些中職院校學生成績以分數和技能操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忽視了學生的品德以及心理健康基本情況,導致中職學生在接受知識、掌握操作技巧等方面存在消極態度,使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對學習失去信心,甚至形成對外界的抵抗的心理。此外,社會外部環境的負面影響也是造成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最后,手機和無線網絡的普及。中職學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很難辨別網絡信息的好壞,學生往往形成不良的價值觀念,如盲目追星、迷戀網游、攀比物質。并以此來表現自我。
三、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誘導
中職班主任對手機的管理工作,要從中職學生心理問題的根源入手,要對學生進行不同的心理輔導,采取對應的措施對其進行心理援助,提高教育質量。總之中職班主任對本班學生的教育應該在“育”而不在“教”。
中職學校教的是專業技術技能,這是由專業的專任教師教導的;班主任更大的任務是如何把學生“育”成人。班主任應教他們如何為人處事;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如何使自己更適應社會發展等。
當中職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和困擾,中職學生情緒控制能力往往不強,處事方式偏激,如果班主任不能正確引導與干預,往往會導致事態惡化。所以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例如,班主任對沉迷電子網絡游戲的學生,不能直接一棍子打死,僅僅告訴說玩游戲就是沒用、就是浪費時間和青春。因為,渴望獨立、渴望得到肯定而又叛逆的中職生是不會接受這樣的批評的。另外,各大網絡直播平臺上月收入十萬的游戲主播比比皆是,處于信息互聯網時代的學生馬上可以依據這些教育予以反駁。
所以班主任可以換一個角度對學生進行教育。我的做法是不急著否定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給學生一個期限。當然,不是任由他們做他們想做的,而是給學生制定,一個可以目標。實現的班主任可以跟學生約定只要不落下學習,教師可以支持學生玩游戲。與此同時,教師應告訴學生每個游戲都是有壽命的,如果學生只沉迷游戲而忽視學習,等到游戲關服的時候便會追悔莫及。所以,班主任應對學生進行心理誘導,引導學生好好學習。
四、班主任要重視家庭教育工作的引導,建立健全家長溝通機制
單方面的學校教育和單方面的家庭教育都很難對問題學生產生大的改影響。有句話說得好,要教育好學生,首先要教育好學生的父母。學校應鼓勵學生家長學習心理學知識,讓家長認識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鼓勵家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做好中職學生的心理疏導。
班主任要做好家庭教育調查,找到學生產生思想問題的根源,協同家長改善并優化問題學生的作息與行為規范,及時引導與干預問題學生的思想動向。引導家長用正確方式與學生溝通交流,讓學生感受家長的關愛,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讓學生家長與學生一起進步,同時班主任也在其中獲得進步。
五、結語
班主任應從學生的處境出發,以符合社會要求的道德標準為度量,結合家長的家庭教育,針對學生心理需求的根本,多方面、全方位,引導學生積極健康地成長。為培養學生成為符合社會主義新時代要求的專業技術人員而努力。
參考文獻:
[1]肖紅蕓.心理效應在中職校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6(14).
[2]于樹林.淺談溝通在中職學校班級管理中的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9).
[3]劉艷聰.試論中職教育之班主任工作[J].中國校外教育,2019(17).
[4]周潔.用心耕耘,靜待花期——淺談中職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J].才智,2019(16).
[5]王振興,李東君.新時期中職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的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15):42.
作者簡介:李校偉(1989—),男,廣東懷集人,本科,研究方向:班主任管理及機加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