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更多的農村青壯年選擇走入城市,隨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在增多。“留守兒童”的年齡普遍較低,仍然處在義務教育的階段,給學校的教育帶來巨大的壓力。“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進城打工,與親人的交流逐漸變少,而隔代教育又有很多弊端,這導致“留守兒童”的身體和心理受到諸多影響。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
一、農村“留守兒童”現狀
從調查中發現,當前農村“留守兒童”人數占學校學生人數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其中很多學生都是隔代監護或者交給親戚朋友監管,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留守兒童”的數量正在不斷攀升。學生需要在小學和初中塑造良好品格,但是“留守兒童”長時間缺乏父母的關愛,學習成績和性格都受到一定影響。
二、農村“留守兒童”管理教育中的問題
1.性格問題
很多“留守兒童”由于缺乏關愛,導致性格十分孤僻,遇到問題無法自己解決,更不敢告知教師與家屬,以致壓力長期置于內心深處,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過大造成心理障礙[1]。
2.品德問題
許多農村“留守兒童”不愿意關心集體,對待他人十分冷漠,面對教師布置的任務,“留守兒童”常常無法完成,并且會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搪塞,讓教師的教學任務無法完成。
3.學習問題
相比于其他學生來說,“留守兒童”由于無法獲得父母的關愛和學業上的幫助,加上農村家長的素質相對偏低,常常無法解決學生學習上的問題,導致“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相對較差。根據學校內的調查和統計來看,“留守兒童”的平均成績與其他學生相比要低五分左右,其他學生如果想要接近他們給予學習上的幫助,也常常被他們拒絕,導致學習成績差距越發加大。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生對各個學科樹立起信心。
三、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方法
1.政府履行責任
(1)大力發展經濟。政府部門要不斷拓寬農村就業渠道,為農村勞動力尋找就業新方式,讓大部分農民可以在周邊市縣找到工作,用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同時,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引導企業來農村建立工廠,鼓勵更多的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勞動。
(2)加大學校投入。政府要不斷加大農村小學的基礎建設力度,讓“留守兒童”可以住校。鄉鎮政府要將“留守兒童”作為幫助的重點,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鼓勵學生努力學習,讓學生在學校中也能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
2.提升教師素質
(1)經常與家長溝通。教師和其他長輩無法代替父母對“留守兒童”的愛,所以孩子需要父母給予他們安全感。教師需要教會學生用電話和書信等方式與父母多交流,將自己的見聞感受用學習到的知識表達出來,讓情感得到充分的釋放[2]。教師與家長也要多溝通,提高家長的參與度。
(2)彌補情感缺失。“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很少,父母無法對孩子的情況進行掌握并且給予表揚,學生由于缺乏情感溝通導致自律能力較差,內心也十分敏感。“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情感缺失需要教師盡力去彌補。教師要經常去“留守兒童”家庭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困難,關心學生的生活,對生活拮據的學生給予適當幫助。
(3)重視心理輔導。“留守兒童”的問題在于學生的心理,教師對學生給予充分的心理輔導,努力成為學生的朋友。主科教師對本班的“留守兒童”進行了解,密切留意每一個學生的變化,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糾正,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
隨著社會的發展,“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十分突出的社會難題,也是教師所面臨的重要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需要學校和家庭協調合作,對每一個孩子負責。
參考文獻:
[1]黃絨潔.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及對策探析[J].新西部,2018(21):7-8.
[2]陳擁軍.農村留守兒童現狀及教育策略[J].學周刊,2018(25):49-50.
作者簡介:盧值(1978—),男,壯族,廣西德保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學校管理與教育教學。